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10 - 86226008
483825188@qq.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案例库的建设及案例教学在专硕研究生课程中的探索应用 ——以《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新技术》课程为例

作者:成培芳 云雪艳 额尔敦巴雅尔 马萨日娜 明亮 董同力嘎来源:《中国食品》日期:2024-05-27人气:267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模式逐渐从以学术型为主向以学术型与应用型并重转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核心。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专业硕士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现代农业和食品产业相关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食品加工和食品安全相关的专业知识,具备运用食品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食品加工和食品安全方面的生产实际问题的高等应用型人才。

在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的专业硕士培养方案中,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新技术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此课程的开设将为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重要的基础。然而,该课程教学目前仍以传统的“填鸭式”理论教学方式为主,没有配套切实可行的实践案例,缺乏任务式、问题式和实践应用的引导型教学,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以至于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应用能力有所欠缺。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培养和提高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实践教学方法。以选取的具有代表性的学术问题为背景,让学习者通过问题分析、资料收集、分析讨论和研究最终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习者开阔思路、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通过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实现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的有机结合,因此,为了不断培养和提高专业硕士的实践能力,开发符合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的专业培养需求、与教学大纲内容相关的各类食品质量安全检测项目案例势在必行。

目前,有关案例教学法在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研究生课程教学中的探索实践已有多项研究报道。然而,目前关于案例教学法在《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新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缺乏典型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案例,同时,对于案例的应用效果缺乏深入分析。本文基于对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新技术》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设计并构建以课程教学大纲为基础的教学案例库,引入案例教学模式,并开展教学探索和应用效果分析,为培养和提高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的研究生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出探索和尝试。

一、《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新技术》课程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新技术》课程主要针对微生物污染和化学污染,如农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天然毒素、重金属污染、食品包装材料与制品污染以及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毒物等,系统地讲授食品安全检测方面的新技术,包括样品制备和前处理技术、色谱技术、光谱技术、免疫检测技术、核酸分子检测技术等的基本原理、主要装置及最新研究成果;同时探讨这些新的检测技术在食品加工及质量安全领域的应用。课程共32学时,全部为理论学时,主要讲授有关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新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最新的安全检测新技术,以及典型的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仪器设备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传统的理论讲授方法仍然是老师主动“教”和学生被动“学”,无法充分调动和激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在本课程教学中引入以任务式、问题式和实践应用为特点的案例教学法,可以为培养和提高研究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应用能力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此外,本校专业硕士研究生本科所学专业大多是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科学与工程、乳品工程以及其他相近专业,先行课程如《现代食品检测技术》《现代仪器分析》以及课内实验课程都涉及相关的检测技术内容,因此采用案例式教学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二、案例库建设

本课程的案例选择是由从事食品加工与安全的一线教学与科研的6名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共同搜集案例的,保证了案例的质量。目前,国内外有关食品安全的案例较多,因此案例选择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源于实际,贴近生活,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一定的学科导向性,并且案例应覆盖教学大纲中的章节内容以及重要的知识点。在建设案例库的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1.案例选择应兼顾国内外食品安全案例,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制定相应的措施和对策。2.案例真实,源于实际,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案例具有一定的学科导向性。从案例事件的发生、发展、起因、主要污染物的性质与危害等方面呈现整个案例。4.案例与科研相结合。借助研究生导师的科研案例及成果,将其科研内容转化为教学案例。还可以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案例教学,如关于重金属、食品添加剂的检测,让学生从企业的角度出发,通过查阅资料,制定关于重金属及复合添加剂的检测方案。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了解学科的前沿内容;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利于其开展就业选择。5.案例形式多样,包括文字叙述、图片和视频等方式。除课程组教师提供的教学案例外,研究生可以组成小组,每组通过查阅资料文献,搜集形成至少一个案例。这种方法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锻炼了他们的搜集、综合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三、案例教学法在《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新技术》课程中的实践应用

1.案例教学设计。基于以上案例选择及建设开展教学案例设计,包括教学目的、案例背景、案例分析思路、案例涉及的关键知识点和理论依据等。

2.典型案例举例。案例1:2021年“3·15”晚会上曝光了号称“养羊大县”的河北省青县养羊产业中投喂瘦肉精的问题。据了解,该县在饲养羊的过程中添加了瘦肉精。瘦肉精属于非法添加物,而非添加剂。河北省市场监管部门已责令依法注销河北天一肉业有限公司食品经营许可证。天津市市场监管部门组织开展对羊肉的全面排查,调查人员发现,静海区2家市场主体的2批次羊肉被检出“瘦肉精”,已被立案调查。经查,2家市场主体均从同一批发商处购进问题羊肉,该问题羊肉已被查封,该批发商也被移送至公安机关。

案例2:2011年,德国宣布召回从比利时进口的冷冻细面条,主要原因是该面条包装上印刷油墨中所含有的二苯甲酮(BP)渗透到了面条中,导致面条被污染,迁移量达1747μg /kg。

3.典型案例分析。(1)通过“河北省养羊大县在饲料中添加瘦肉精被召回的案例”引出“非法添加化学污染物对食品的危害”这一话题,让学生通过查阅文献了解非法添加化学污染物以及兽药残留的危害,并引导学生思考商家非法添加瘦肉精的原因。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学会通过借助文献资料发现问题;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思考“通过何种技术手段可以发现饲料中添加的瘦肉精”,并让学生查阅有关饲料中的瘦肉精的检测技术与方法。重点查阅采用气相和液相以及与质谱联用的检测新技术来检测非法化学添加物,让学生学会带着问题去学习气相、液相色谱以及质谱联用检测非法化学添加物(兽药残留)的原理、设备使用以及各种测试方法的优缺点,并了解国内外相关的标准方法。

(2)通过“德国宣布召回从比利时进口的冷冻细面条的案例”引出有关“食品包装材料与制品污染”的话题,尤其是“食品接触包装材料印刷油墨对食品的危害”这一话题。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食品接触材料引起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重点查阅食品接触材料中印刷油墨中的光引发剂对食品的污染危害,以及不同检测技术检测油墨中光引发剂的原理、设备操作方式以及各自的优缺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类的食品接触材料引发安全问题的检测方法。同时,以此案例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和学习如何发现食品接触材料中的增塑剂超标问题,以及如何进行增塑剂检测。

4.案例教学实施过程。该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提高研究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在采用案例教学法之前,任课教师首先要对本课程中的重要概念和关键知识点进行概要性地讲解,如常见的食品污染主要包括微生物污染和化学污染,以及污染的主要类型、每种污染的主要特点及危害。具体教学步骤如下:

(1)通过微信群提前2周向学生发布案例库中的典型案例以及讨论任务,并说明具体的讨论要求。

(2)小组准备和讨论。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3-4人,其中1人为组长,负责小组成员的具体分工。首先小组成员共同研读案例内容,共同查阅文献资料,找出引起食品安全的主要污染源并分析其原因;然后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分析关于案例中的食品污染物的主要检测技术及其特点。小组应通过搜索专业的学术网站、阅读权威书籍或通过在线开放平台进行线上学习来查阅文献。最后各小组将各自的讨论结果形成一个书面文件,写清楚案例内容、主要食品污染物及其对人体的主要危害、采用的检测技术及其优缺点后发给授课教师。同时,按照分工,小组成员完成PPT制作,为汇报做准备。

(3)分组汇报。针对不同的案例内容,小组分别进行PPT汇报。不同的小组要在同一课堂上对相同的案例内容进行汇报,彼此进行提问和质疑,并通过讨论强化对关键知识点的记忆。

(4)任课教师进行总结评价。授课教师通过汇总各小组的讨论结果对各个代表性案例中涉及到的主要食品污染源检测技术进行总结,并再次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思考题目。

5.采用案例教学的优点。(1)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得到充分展现。通过实际的案例内容,使每位学生都深入了解案例,参与课堂。

(2)教学方式具有较强的启发性。通过案例教学,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的思维模式,对于培养和提高研究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3)贴近生活实际的案例内容具有较强的应用性。通过实际的食品安全案例,学生能在课堂接触到实用性强的食品安全问题,并尝试具体的技术解决方案,缩短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距离。 

(4)案例教学增强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鲜活的案例教学超越了理论和实际之间的鸿沟,学生可以认识到学习内容的实用性,愿意与老师进行交流和讨论,从而增进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6.案例教学的应用效果。本课程采用的案例教学法在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2022级和2023级食品加工与安全全日制专业硕士和非全日制专业硕士的课堂教学中被实施应用。相对于传统课堂中“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极大地调动了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使刚入学的研究生学会了查阅中英文文献资料的方法,学会了与团队合作分析问题,并试图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通过该课程的学习,研究生对当前重要的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新技术,如色谱技术(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质谱技术(气质、液质联用)、光谱技术(原子吸收)、酶联免疫吸附、PCR等的原理、设备以及各自的应用场合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不同程度地提高了研究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和应用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为研究生后期硕士毕业论文科研选题、团队合作、创新意识以及毕业实验的顺利开展,以及今后就业信息的塑造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三、结语

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新技术》专硕课程组在课程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精选贴近实际生活的、真实的、学生感兴趣的、与食品安全密切相关的案例为切入点,探索了该方法在课程中的实践应用。将学生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学习,从根本上解决了专硕研究生课堂参与度低的问题,提高了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组注重对案例的选择,并进行了案例库建设,案例库几乎涵盖该课程所涉的所有食品污染的典型案例,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强的特点。通过典型案例的呈现,以及学生的讨论式“学”和教师的总结性“教”,使学生将抽象的理论内容与具体实际相结合,为研究生了解食品中的营养及功能成分、食品添加剂以及有毒有害物质的分析检测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科研中的问题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经过两轮的应用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后续应继续补充、细化教学案例,优化教学方法,为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和实践型食品加工与安全技术综合型人才做出更大的努力。

期刊知识

客服一号: 卜编辑

客服二号: 林编辑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ICP备案号:京ICP备14054149号-4

【免责声明】:第一学术网 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扫码联系客服
扫码联系客服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码联系客服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