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10 - 86226008
483825188@qq.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大思政”背景下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以“物流信息管理”为例

作者:缪运文来源:《物流科技》日期:2024-04-27人气:346

0  

2022年7月,由教育部等十部门共同印发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指出,要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等,为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引。映照进高校本科课堂中,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在“大思政”的背景下,要结合新时代的现实特点,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推进课程内涵式发展。同时更加融入三全育人中的全员、全程和全方位概念,推进课程思政与社会大课堂的协同育人。

为契合以上育人理念,课程思政视角下的育人模式探讨的热度和必要性也越来越大。由于课程思政元素加入的育人模式仍处于探索发展的阶段,周爽指出目前存在没有达到理想效果,或思想政治的效益与社会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的差异等问题。具体表现在:更多关注课堂而忽视了学生作为思政教育主体的重要性,缺乏对思政教育效果定性和定量的评价制度,以及学生在校内和校外道德规范呈现出了表里不一的情况。在“大思政”背景下,更加要求我们改变传统思想、突出学生地位,并从多方位、多角度将思政元素合理科学系统地融入教育教学、学生成长过程中,构建大思政平台。矫媛媛等指出这里的思政教育并不仅仅局限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爱国情怀、社会责任、专业精神等方面都属于思政教育的范畴。本科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顶梁柱”,如果想要打赢“以本为本”的攻坚战,则要在课程思政上下功夫。

 

1  “物流信息管理”教学分析

在之前的课程实践中,“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是为南财物流管理专业(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限定选修课。2022-2023学年,经过学院本科生培养方案的优化,该课程已经变为一门面向全校所有专业大二、大三学生的专业任意选修课。以下将分别从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大思政”育人结合的必要性和学生受众群体变化后的学情分析入手,展开“物流信息管理”课程的教学分析。

1.1  “大思政”育人结合的必要性

本课程是从我国物流管理实践中,从信息管理角度,学习物流信息及其管理相关内容。课程涉及到物流管理、信息管理、物流信息的管理过程与方法、传统物流信息技术和新技术、不同层次物流信息需求、常用物流信息系统等,以培养数智时代背景下物流信息管理应用人才为目的。具体的授课章节设置见表1。

1 “物流信息管理”课程章节设置

主题

章节

物流信息管理基础

1.1物流概述1.2信息与信息管理

1.3物流信息与物流管理1.4物流信息管理概述

物流信息的管理

过程与方法

2.1物流信息采集 2.2物流信息组织

2.3物流信息存储 2.4物流信息检索

2.5物流信息应用 2.6物流信息反馈

2.7信息安全管理

物流信息技术

3.1数据采集技术 3.2信息存储技术

3.3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 3.4跟踪与控制技术

3.5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

3.6物联网技术、区块链技术

物流信息系统的

信息需求

4.1物流信息需求概述

4.2物流作业层信息需求(以运输、仓储为例)

4.3物流管理层信息需求(以运输、仓储为例)

4.4物流决策层信息需求(以运输、仓储为例)

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借鉴相关文献,表1中有多个章节有必要融入“大思政”背景下的课程思政元素。物流或现代供应链,虽然产生时间不长,但发展势头迅速,甚至出现了物流实践领先于物流理论的情况。因此,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对于物流的运输、配送、储存、信息管理职能已经习以为常,如上门预约寄取快递、菜鸟驿站代管、拿外卖、查询物流信息、庞大的物流配送群体等。但也正是因为稀松平常,普罗大众往往只是利用物流之便,并不关心其背后的运作流程、信息传递过程,和其他的物流职能如运输、包装、流通加工、装卸搬运等。比如,公众能够便捷地通过手机查询到物流信息背后的“动态货物跟踪过程”,就离不开卫星定位系统、通信系统、RFID标签、地理信息系统等的综合运用。

物流信息管理还涉及到诸多高端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例如,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对GPS的替代,未来将在智慧交通、智慧物流和物联网中大有可为。通过对北斗系统建造的时间轴和运行原理讲解,激发本专业学生的爱国情怀、文化自信和树立远大理想。较之亚马逊的kiva机器人、无人机送货、八爪鱼技术,国内头部物流企业如京东、顺丰也在打造自身的“感知设备+物联网+边缘计算+云原生+AI大数据”的智慧物流平台。另外,针对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的目标,给学生普及国家“碳中和、碳达峰”目标,各行各业均要以可持续发展作为长期方向,在数智转型中亦要加入绿色的发展理念

由此可见,小到日常生活,大到创新发展,“物流信息管理”课程都能“大思政”育人结合。此举目的在于将静态课本知识生活化、具象化、时事化、动态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思考,同时引导学生以发展和成长的眼光看待变化。

1.2  学生受众群体的学情分析

学生受众群体从物流专业学生转换为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如工商管理、会计学、电子商务、经济学、经济统计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就更加要求本课程能够开展与其他专业融合的“大思政”育人模式。相较于之前课程讲解中侧重专业知识的纵向深入,之后的教学中需要探索横向内涵的延展,加大思政元素的覆盖面。

针对学生群体的变化,本文提出了以下“物流信息管理”课程在“大思政”背景下内外兼修的课程思政育人模式。(一)对内:从校园中熟悉却易忽略的与物流相关的人、事、物入手,融入知识的讲授过程,做到在课程讲授过程中既仰望星空,也俯察大地,延伸出三全育人中一个“立足校园”的小分支;(二)对外:以学生为主体,融合时事、专业、社会资源与课堂教学,在学生的兴趣点、关注点、痛点上给予引导和帮助。邀请业内专家分享解惑,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习兴趣;(三)课程思政的教育效果需要学生的及时反馈,效果好的进行保留,效果差的改进提升。对教与学的效果进行评价并对后续教学进行改进,意在形成系统的、可复制的经验。

 

2  内外兼修的课程思政育人模式设计

“大思政”背景下,以上所提出的内外兼修的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旨在为三全育人注入新活力。以“物流信息管理”课程为例,探索一种新的对内“立足校园”,对外“专业+兴趣驱动”,并且师生能够及时互动反馈的教与学双向评价的教学实践。

2.1  对内“立足校园”

为了降低外部环境(如公共卫生事件)所带来的影响,“不求于外,反求诸己”,着眼于校园中的硬件和软件思政元素。运用学生经常使用却忽略的手边的物流素材融入课程,即可对学生的成长进行引导。以校园为圆点,辐射带动到社会的其他方面,由小到大,由点到面。关于如何“立足校园”,主要采取观察法、任务驱动法、课堂讨论法。一些具体的课程章节设计如表2所示。

2 “立足校园”部分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课堂设计

聚焦点

课程思政元素

数据采集技术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商品条码、二维码,以及购买衣物时的RFID标签,学校图书馆的RFID标签、电子商品防偷窃EAS系统,校园里的共享单车扫码、回收原理等。

物流信息管理新技术

结合几大新技术的讲解,让学生观察学校中菜鸟驿站的投递机器人“小蛮驴”,观察其投递原理,并记录使用感受。

物流信息管理过程

学生通过体验学校的图书馆借书流程、文献查找流程和教务处选课等信息管理流程,画出流程图,之后再去分析更为复杂的企业的物流信息管理流程(如海尔、当当、蜜雪冰城)。

个人作业/小组讨论

查找资料并结合使用感受,对比京东、顺丰、菜鸟三家企业物流业务的区别。学校内部也有三家快递的相应快递点,可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它们终端配送的差异。

校园里有很多学生日常频繁使用、看见却容易忽略的元素,如商品标签、快递点、小蛮驴、共享单车、选课系统、图书馆借阅和文献查询系统等,但却可以跟课程相联系。在授课过程中,通过选取与之相关的生活化场景,如校超自助结算、服装店自助结算、图书馆自助借书、共享单车骑行、学校车辆进出管理等,询问学生其中涉及哪些条码/二维码/RFID应用,信息是如何流转传递的?并且引导学生多关注生活,多问为什么。

此举的授课效果较为明显,学生在课堂中即能拿起身边的物品、书本,查阅商品EAN-13条码和图书的ISBN号,了解其构成原理的数字含义,并能进行校验码的计算。能够积极举手分享各家快递的终端使用感受,小蛮驴的行进和拿取快递的过程。虽然不能较为准确地使用流程图的符号标记,但能够凭借自身的感受,画出大致的选课、借阅、文献检索的信息流转过程,同时还能指出当前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在对熟悉事物分析和教师及时反馈评价的基础上,学生在学期末通过小组讨论汇报的形式展示对于企业物流信息流程的梳理,创新物流技术的分享,对企业作业层/管理层/决策层三个层次的物流信息需求的归纳,国家或区域物流信息平台运作的解析等,就能够更加清晰、深入。

2.2  对外“专业+兴趣驱动”

课程思政不应该是被动的,也可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兴趣所驱动的。如何将家国情怀、社会责任、专业精神与学生的理想、就业方向巧妙地结合,发掘他们的关心点、兴趣点和学习道路上的痛点,培养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大学生,利用多方力量和资源帮助他们塑造三观。

首先,对于财经类院校而言,院系或专业之间并非泾渭分明,而是相辅相成的。例如,在物流中存在的供需关系、效益背反、大而全小而全、牛鞭效应、正负外部性等概念都与经济学相关;Plan-Do-Check-Action的PDCA信息安全管理模式也是从管理的基本职能细化而来,信息安全中的法律保障又与法学相关;而时下盛行的生鲜农产品电商配送研究以及“一带一路”跨境电商的研究,与电子商务专业分不开;财务结算作为物流行业的重要辅助支持,也是会计学专业学生所擅长的。其次,关于如何“兴趣驱动”,主要采取讲授法课堂连线法,一些具体的课程章节设计如表3所示。

3 “兴趣驱动”部分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课堂设计

聚焦点

课程思政元素

物流信息平台

介绍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职能、构建、可以获取的资讯等。结合学生的家乡,介绍区域/省级物流信息平台。

跟踪与控制技术

介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构建的时间轴、运行原理、专利技术,并与世界其他三大卫星系统(GPS、格洛纳斯和伽利略)进行对比。其应用范围与我们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 

运输管理信息系统

将管道运输与中国的西气东输工程结合,与高中知识衔接。“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高铁援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命运共同体意识。

物流信息管理

新技术

通过举例由浅入深地讲解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和区块链技术在各行各业,尤其是物流行业的应用,让学生对这些仍在发展的新技术有具体的感受和认识。

企业专员课堂连线

提前收集学生感兴趣的升学就业、智慧物流设备问题,邀请行业内的专家进行课堂连线,如京东、顺丰的不同岗位员工或已毕业同学的分享(电商、运营、物流、管培、后台数据分析等);

随堂互动

根据学生的兴趣点和授课时间段内的时事,动态调整这部分的具体教学设计。

融入学生兴趣的授课方式也得到了较好的反馈。学生能够自主查阅一些区域/省级物流信息平台,甚至对于已经停止运营的平台能够跟踪其运行历史和后续发展。对课堂中播放的北斗相关历史的视频资料也能够聚精会神地观看和思考。能够对高中书本上的管道运输形成具象化的理解,对“一带一路”的古今比较和贡献发表自身观点。企业专员尤其是由本校毕业的前辈分享更能够吸引学生的目光,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只能够进行较为浅显的交流和答疑。随堂互动形式则较为灵活,可以是课堂问答、小游戏、案例分析、分组讨论,也可以在课堂开始时结合与课程内容或学生成长相关的时事进行简短的讨论,达到活跃课堂气氛、引入当前课程主题的效果。

2.3  教与学双向评价

对于前面两部分内容的育人效果,可以借鉴文献中的评价模式,如多元课程考核方式,教师可以通过闭卷考试和课程论文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细化“平时成绩+个人作业+期末成绩”的打分条目。同时将学生从被评价的主体翻转,也加入到评价的主体中,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设计合理科学的指标体系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

通过学生的反馈获得评价,以对之后的教学手段、内容和方法等进行改进和优化,该部分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平时课间教师也要积极与课代表、学生交流沟通反馈课堂教学效果,以便下课后及时进行复盘。在问卷中设置授课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方式、掌握程度4个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下分拆二级指标并分配权重,由学生按照A(95)-B(85)-C(75)-

D(65)-E(50)的维度进行打钩选择,最终计算加权权重。例如,“授课内容”分拆为:内容充实性、理论联系实际程度、启发性、课程思政结合程度。同时还可以在问卷中设置开放性问题:课程中印象最深刻的课堂活动/案例/作业/讨论等;针对“立足校园”和“专业+兴趣驱动”设计的教学内容,哪一个更有益于本课程的学习,更具有启发性?

在教与学双向评价中,教师和学生均为评价的主体,可以改善传统教学中仅有教师评价的状况。一方面,通过多元考核方式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课程思政学习效果;另一方面,由学生评价教学内容和课程思政设计效果。汇总之后,形成“大思政”背景下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教与学双向分析。

 

3  

“大思政”背景下内外兼修的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是一种新的探索实践,突出的是选修课程内涵度和覆盖面的社会化延伸,在生活层面和精神层面双重加成。通过“物流信息管理”课程的教学分析和课堂设计,使得学生能够将该课程的内外兼修吸收为自身养分,外在具备物流专业知识和应用能力,内在具备家国情怀和发展眼光,能够形成独到思考。该课程的思政育人模式设计也将为具有类似背景的课程提供一定的借鉴。

期刊知识

客服一号: 卜编辑

客服二号: 林编辑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ICP备案号:京ICP备14054149号-4

【免责声明】:第一学术网 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扫码联系客服
扫码联系客服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码联系客服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