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基于《装饰与图案》课程考核与课程思政的探究
《装饰与图案》课程遵循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文科教育发展之路,基于新文科的背景下,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秉承立德树人的根本,立足专业发展的地方性、民族性、应用型,围绕教学评价改革与课程思政融合两个重点重构,基于学生学习内驱力弱、缺少文化内涵与精神内核、知识转化运用难三个教学痛点问题,进行课程创新设计,采用逆向设计法,从“教学目标”向教学活动逆向推进,提出以加强过程性考核,强化思政育人,坚持文化自信培养,增强创新创业训练的课程策略,以“文化自信”+“创新创业”的课程实施主线,紧扣课程地方性和文化传承性,将课程思政进行有机融合,真正做到设计人文相互融通,价值引领文化自信。最终达到调动学生学习内驱力、培养设计的逻辑思维和学生服务能力,强化设计创新能力和学生精神内核“一调动、两培养、两强化”的课程目标。基于本课程已获2项校级教改立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项目1项,课程考核方式改革项目1项)
一、课程概况
《装饰与图案》是面向视觉传达设计这一应用型专业的大二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必修课,2学分、32学时。课程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秉承立德树人的根本,立足专业发展的地方性、民族性、应用型,围绕教学评价改革与课程思政融合两个重点重构、完善课程体系,将强化思政育人、培养文化自信、拓宽知识覆盖面、助推创新创业、增强知识转化与提升课堂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课程主要目标,全面分析学情与痛点,巧妙融入落实课程思政,以目标为导向、学生为中心,采用逆向设计法设计课程章节及考核内容,即从“教学目标”向教学活动逆向推进,形成“课程目标→章节内容→教学设计→课堂策略”的逆向教学设计模式。最终以“学生导向”做到调动学生学习内驱力、设计的逻辑思维和培养学生服务能力,强化设计创新能力和学生精神内核“一调动、两培养、两强化”。以“强化思政育人+增强文化自信”+培养创新创业”的课程实施主线,紧扣课程地方性和文化传承性,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培养出善于动手、守正创新且具有文化精神内核的区域性应用型人才。
二、学情与痛、难点问题分析
(一)学情分析
本课程是专业必修基础课程,开设在大学二年级的第一个学期,学生处于专业基础知积累的阶段,对专业认知缺乏一定深度,同时院系社团活动多,而且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层次参差不齐。同时专业生源大多数来源于本省,最终就业面趋向于区域性。
(二)教学痛点
1.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较弱:课程互动参与率较低,课堂氛围沉闷,仍有学生抱着原有的“等知识”的心态,存在对待课堂态度敷衍,作业练习不认真的两极分化的现象。
2.缺少文化内涵与精神内核:课程中学生的图案设计展现过程存在缺少文化内涵,没有温度与深度,只停留于表面的图形、色彩、结构、设计规律等的组合运用与重构,缺乏对文化及精神的深入挖掘。
3.知识转化运用难:课程练习或者项目大多都是虚拟命题,学生课程设计作品大多停留于设计执行阶段,缺乏实际应用转化环节。
(三)难点问题分析
1.如何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内驱力弱,基于学生学情学,大二阶段的学生精力过于分散,在课外社团及活动花费时间较多,在学习时间的安排上占比较少,所以学习主动性提升较难。通过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增加“过程性考核”+“专业特色考核”占比,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与积极性,最终调动学习主动性。
2.如何做到强化学生精神内核?之前的课程过程中只讲怎么设计,缺乏设计理念的人文交融与文化传承注重以及思政育人的思考和融入,学生对装饰图案存在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况,只知道设计方法,却缺乏设计赋能。利用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入,强化思政育人,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增强学生精神内核。
3.如何增强学生知识转化的实际运用能力?课程基于虚拟项目,实际运用与转化相对较少,缺乏实际与市场接轨与运用转换能力,即产教融合较为短缺。结合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培养和增强学生知识转化实际运用能力。
三、教学创新设计及课程策略
(一)教学创新设计
课程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围绕课程的教学评价改革与课程思政融合两个重点重构、完善课程体系,全面分析学情与痛点,巧妙融入落实课程思政,以目标为导向、学生为中心,采用逆向设计法,设计课程章节及考核内容,即从“教学目标”向教学活动逆向推进,形成“课程目标-章节内容-教学设计-课堂策略”的逆向教学设计模式。
基于学生学情的分析,结合学习内驱力弱、文化内涵与精神内核与知识转化运用难等痛点,配合教学目标对课程的教学章节设计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