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10 - 86226008
483825188@qq.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校舞蹈教学中的表演意识探析

作者:李波 邓子威来源:《尚舞》日期:2023-04-12人气:517

要想切实发挥舞蹈所具有的艺术性,这就需要从中意识到培养表演意识对舞蹈学习而言的重要性。对于舞蹈这门艺术,将肢体行为作为表达形式来抒发其中的情感,通过培养学生表演意识,能够促使学生所展现的舞蹈内容更具灵性,真正将舞蹈这一艺术与表演意识两者融合于一体,通过舞蹈本身的柔美肢体动作形式,体现舞蹈艺术中的精髓和魅力。作为高校舞蹈教师,不仅仅要注重对学生舞蹈技巧的教学,还要培养学生表演意识,最终所展示出来的不仅在于形体之美,同时也是将原本无形状态下的舞蹈思想变为有形舞蹈行为。因此本文就高校舞蹈教学中的表演意识进行探讨,具有一定的现实研究意义。

一、概述表演意识

在高校舞蹈教学中,其中所讲的表演意识,具体指的是舞蹈演员在思想上的逻辑、心理上的情感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起来的活动状态,舞蹈演员所具有的表演意识,能够在实际舞台表演中,面向观众获取其在感情上的认知程度。简单来讲,就是借助舞台剧本中的想象力、情感表达能力以及观众对舞台表演所呈现出的心理状态,以此向大众传达当前舞蹈想要表达的思想文化[1]。因此高校开展舞蹈教学,不仅仅要向学生传授舞蹈基础方面的知识和肢体表达技巧,同时还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自身在舞台表演中的感受和意识。

二、舞蹈与表演之间的关联性

舞蹈本身就具有非常强的艺术性特征,对于舞蹈学生而言,一方面要从内心深处对舞蹈艺术表示热爱,另一方面还要掌握扎实的舞蹈基本动作和学习技巧。在进行实际舞蹈表演过程中,学生通过舞蹈的形式将自身情感表达出来,将舞蹈作品中主人公的美好人物形象展现给观众。基于以上,舞蹈和表演两者之间的关系就好比是将舞蹈所要传达的内容和舞蹈表现形式统一起来,两者处于密不可分的状态,如果只是表演,没有将舞蹈融入其中,就会使得整个舞蹈缺乏其中的灵魂和感染氛围,因此舞蹈演员在进行舞蹈表演过程中,只有舞蹈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呈现出来,才能切实将舞蹈本身所具有的艺术内涵展示出来。

三、高校舞蹈教学中培养表演意识的意义

(一)增加舞蹈氛围的浓厚度

不论是什么样的舞蹈,其所表达出来的思想内涵都非常丰富。但通过应用舞蹈演员的肢体形式将其中所蕴含的思想传达给观众,这就需要舞蹈演员本身具备一定的表演意识,学会如何通过肢体的形式将舞蹈中的情感表达出来,促使整个舞蹈的内涵更为形象且直观,以此增加舞蹈表演的浓厚氛围,带给观众更具感染力的舞台形象。观众在观看舞蹈表演过程中,深入舞蹈演员塑造的氛围下,不断理解舞蹈演员所要传达的创作思想[2]。基于以上,舞蹈演员除具备扎实的基本功之外,还要培养自身在舞台表演过程中的舞蹈意识,这样才能更好的将舞蹈中想传达的内涵展现给观众,增加舞台的氛围感和艺术成效。

(二)促使舞蹈更富意境感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舞蹈本身就属于一种具有灵性特征的舞台表演形式,能够在舞台中,将舞蹈中所蕴含的内在思想,通过表演的形式展现给观众。换句话说,舞蹈表演可以是对舞蹈本身的二次创作,表演者在进行舞蹈表演过程中,通过肢体语言的形式将舞蹈创作思想呈现出来,通过以此塑造舞蹈的意境感[3]。基于以上,作为一名优秀的舞蹈演员,要想培养自身在表演过程的中医师,这就需要通过自身的形体造型、舞蹈动作,表达舞蹈的主题思想,从思想上意识到进行舞台表演,不仅仅是传达舞蹈在舞台上的形象美,同时也传达其中的情感意境美,因此将表演动作融入到舞蹈中,在舞蹈的基础上增加画面感,能够激发观众对舞蹈画面感的联想和想象力,引起共鸣。舞蹈演员奖情感融入到实际舞台表演中,以此呈现出其中的意境感,促使观众沉浸在舞蹈演员塑造的已经下,深化观众对舞蹈所传达的思想理解程度。

四、高校舞蹈教学中的表演意识培养策略

(一)舞台习惯意识

高校在开展舞蹈教学时,应注重对学生的表演意识方面的教学培养,基于标新立异的方式进行教学,本文中所讲的标新立意,具体来讲,就是通过对学生“立意进行培养,对于立意具体指的是培养学生在舞蹈表演过程中的舞台习惯意识。从某种角度上来讲,培养学生表演意识的第一步就在于培养学生的舞台习惯意识,尤其是针对初学者而言,培养起舞台习惯意识更具重要性。就舞蹈这门艺术学科的特征来讲,整个学习过程非常漫长,且具有一定的艰苦性特征,学生一旦选择学习舞蹈,这就要求其具备不怕吃苦、不怕挫折、勇敢坚持的品格,同时还要意识到,学习舞蹈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完成的额,而是通过量变到质变这一过程的学习和积累,才能达成最终学习目的。

除以上之外,在进行舞蹈教学时,作为舞蹈教师,还要向学生灌输”舞蹈是一门艺术“这一思想,而作为舞蹈演员就是舞蹈中的重要载体。因此表演者在未来的舞蹈学习过程中,不论所学习的舞蹈动作是简单还是复杂,在练习过程中都应该力求做到最优[4]。换句话说,就是在舞蹈教学中,要求学生对舞台从内心深处有种敬畏感,在日常学习和练习过程中,不论是多么简单的小动作,还是某个眼神,都要求自身能够严格根据表演的标准要求进行学习。通过以此不断培养学生内心深处的“身在舞台、心有舞台”这样的舞台习惯意识,这样才能为之后学生进行舞蹈学习、走向舞台,奠定扎实的基本功。

(二)作品表现意识

在高校舞蹈教学过程中,不论是对学生舞蹈基本技能、还是美感意识进行培养,最终都要呈现于舞台舞蹈作品中,基于以上,对培养学生的舞蹈作品表现意识,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教学,具体来讲:

其一,在进行舞蹈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作品表现意识培养时,首先要求学生对舞蹈作品有深刻的理解。从某种角度来讲,作为一个完整的舞蹈作品,作品中所描述的创作背景、情感表达、舞蹈情节等各项内容都需要学生进行全面掌握和了解,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可将此作为学生作品表现意识培养中的着手点进行,就是在正式进行舞蹈教学前,向学生讲解当前舞蹈作品创作的所有内容,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促使学生以更直观的方式了解所学舞蹈,在了解上述基本内容后,再通过聆听舞蹈作品的音乐背景,通过音乐语言方式来讲述作品中所蕴含的内容,以此促使学生逐步体会到当前舞蹈作品中想要传达的思想感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形成自身独特的作品感受。

其二,在对学生进行作品表现意识培养时表现能力方面的培养,还要求教师特别注重对学生的作品表达能力方面的教学。具体来讲,在实际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先对接下来所讲的舞蹈作品进行讲述,对于讲述内容主要是舞蹈作品中人物的造型特征,通过造型特征吸引学生对舞蹈作品进行表演的欲望和积极性[5]。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舞台上所呈现出来的舞蹈作品,能够吸引、打动观众对舞蹈作品所产生的情感共鸣,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舞蹈作品所呈现出来的艺术形象,因此这就要求教师意识到对学生进行作品表现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同时也要求学生懂得培养自身作品表现意识,对今后舞台表演的根本意义所在。

举例来讲,在进行舞蹈作品《荞麦花开》教学时,该作品主要表达的是彝族少女的成长过程,整个舞蹈可分为三个阶段进行表达,第一阶段是幼儿成长阶段;第二阶段是儿童阶段;第三阶段则是少女阶段,在正式教学前,教师可要求学生分析作品中的少女在不同成长阶段的特征,然后再配上与该作品相适应的背景音乐进行讲解:其中第一阶段中的舞蹈节奏相对不是很明显,因此该阶段的舞蹈表现形式应是幼儿时期的摸爬、学习走路的特征;对于第二阶段,其节奏明明显要比第一阶段要明快很多,从中体现出儿童阶段中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对于第三阶段则是以柔和慢板的形式进行舞蹈表演,从中体现出主人公进入少女阶段使得娇羞特征,最后在通过一个快板,则表示整个舞蹈作品以高潮结束表演。通过以上进行学生对舞蹈作品的感悟力教学,要求学生将作品与自身生活体验结合起来,从中感悟作品中传达的意识和情感,以此更深入的理解作品中主人公的情感,领悟舞蹈作品中的精神,这对提高舞蹈教学成效具有积极性意义。

(三)形象美感意识

1.感官练习

学习在进行舞蹈表演联系时,需要将手位、脚位、步伐、神韵等之间的按摩联系起来,作为舞蹈教师,在进行感官部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舞蹈中的各项动作造型进行揣摩分析,从中探索每个动作想要传达的感情,用心体会舞蹈中所传达的意境美,然后通过自己在舞台上的表演将上述思想感情和意境表现出来,要想达成上述学习目的,其根本就是内心要装着情感,这样才能在实际舞蹈表演中将其中的情感传达出来[6]。举例来讲,在进行“风欲飘仙”这部分的感官练习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大草原的景色,通过举目四望感受大草原的苍茫,体会古代诗人中所描绘的“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通过以上寓教于乐的形式进行教学,以此潜移默化的在学生内心中塑造对真善美的思想感悟,将其展现于未来的舞蹈表演中。

2.节奏练习

对于舞蹈表演过程中对节奏感的把控,一般是通过表演者的动作节奏来进行把控,在实际表演中,舞蹈演员自身的身形所呈现出来的动静起伏、开合张弛等过渡,以此带给观众,整个舞蹈过程的变化和动作都应该是以舒缓、流畅的状态展现的,是通过对行为动作速度的快慢、强弱进行适当的转换。其中需要特别注意,表演者在进行舞蹈表演时,其动作节奏应与当前舞蹈的背景音乐旋律两者相匹配,这样才能更好的将舞蹈艺术中的听觉、视觉形象两者结合起来,真正将舞蹈表演中的自然、舒缓的视觉感受呈现给观众。

3.把握风格

从舞蹈的角度来讲,其种类非常多,各类舞蹈表演形式都具有一定的差别之处,例如创作来源、表达特征、民族风格等都具有与其他类型舞蹈之间与众不同之处[7]。举例来讲,汉族舞蹈具有灵活、矫健的表达特征,而蒙古族的舞蹈则体现出豪迈、彪悍的特征,对于藏族舞蹈则体现出潇洒、雄浑的气势。因此在进行实际舞蹈交学过程中,针对不同风格类型的舞蹈,一方面要领略所学舞蹈中所具有的特色和表达风格,另一方面还要将其与表演两者相糅合,只有通过以上,最终呈现出来的舞蹈表演艺术才能带给人一种灵魂和深度感受。

(四)舞台创新意识

高校在进行舞蹈教学中,应积极顺应时代背景下提出的要求,促使高校舞蹈教学跟从时代进步的基础上,大胆超越对舞蹈表演形式进行创新,在舞蹈教学中支持学生的创新理念。基于对自身生活的感悟和想象力能够即兴练习舞蹈动作,引导学生能够高效、独立进行舞蹈的编排和表演,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不仅可以锻炼身体与头脑的灵活度,还能够加强学生的创作力与临场控制的能力,对发挥学生对于舞蹈艺术的创造潜力与表演潜力具有积极性教学意义。通过这样不间断的锻炼,让学生在生活学习中不断积累,在一瞬间展现其惊人的表演能力,爆发出最贴合现实生活的且富有活力的舞蹈最原始的模样,通过不断的反复推敲排练达到出最适应时代光辉的舞步。

举例来讲,老师在舞蹈教学中,可通过设定想象空间的方式方法,例“过桥”,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幻想在教室中间有一条水流湍急的河流,河上有用木板建成的窄桥,让学生自由发挥,通过过桥时发生的状态,怎么艰辛、惊恐的走过木桥,并且指导学生在表演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姿势状态来作为舞蹈动作的基础,在这些动作的基础上加以改编,使其符合此次教学中设定的过桥场景,经过不断地练习来增强学生心理状态的反应能力与表达能力,使其身体与面容的表达都在自然的状态下真情流露。最终使学生在理解表演过程的心理状态中,不断改进加深自己内心情感的意识,以此将表演的真实性、创造性、主动性表达出来。

总结:综上所述,从本质上来讲,舞蹈艺术不仅仅是肢体语言艺术,同时还能够带给观众别具一格的视觉氛围,能够对人们内心深处起到心灵上的冲击作用,对人们精神方面的生活具有充实性作用。在进行舞蹈表演过程中,舞蹈演员需要通过自身肢体将舞蹈语言表达出来,这就需要舞蹈演员全身心投入到表演中,在这个过程中,表演意识在其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这也是对舞蹈文化表示重视的重要体现,因此高校开展舞蹈教学,应高度重视学生舞蹈表演意识的培养,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舞蹈艺术所具有的艺术魅力。

期刊知识

客服一号: 卜编辑

客服二号: 林编辑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ICP备案号:京ICP备14054149号-4

【免责声明】:第一学术网 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扫码联系客服
扫码联系客服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码联系客服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