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10 - 86226008
483825188@qq.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音乐与舞蹈融合教学内涵与结构多维构建

作者:朱洁来源:《尚舞》日期:2023-04-10人气:1417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规定:“新时期基础教育阶段要对音乐舞蹈融合教育课程目标、课程顶层设计、评价手段等进行深化改革,以满足新时代美育功能需求”。教育部2021年颁布实施《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再次重申:初中教育阶段突出“音乐舞蹈”融合教学模式地位。课程性质要突出“人文性”、“审美性”和“实践性”;课程理念要始终贯穿“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素养,以兴趣爱好为驱动”、“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上述文件进一步明确了音乐舞蹈融合教学模式在初中的历史地位,拓宽了音乐舞蹈融合模式的内涵维度,开启了音乐与舞蹈融合教学模式的新时代。音乐与舞蹈融合教学的价值日渐凸显,尤其是音乐与舞蹈融合教学在核心素养培养方面特有作用逐渐得到广大教育者认同。音舞融合教学是基础教育阶段音乐教学的重要变革,作为音乐教育者只有在实践阶段秉持着谨慎研学的态度不断对音舞融合教学进行完善,改革创新音舞融合教学理念,构建多维结构性的音舞教学体系,才能真正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需要,具有完全核心素养的合格性人才。

一、音乐与舞蹈融合教学模式核心素养内涵要义

新时代赋予音乐舞蹈融合教学模式全新的育人期待及更高的时代要求。由此看来,初中音乐舞蹈教学绝不能放松要求,紧随时代步伐,探索符合2021版《新课标》要求的音乐舞蹈融合模式下课程改革方案。《新课标》要求音乐舞蹈核心素养应当具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维度。情感是指丰富的情感体验,音乐舞蹈融合教学模式要不断的情话情感体验,通过隐化育人方式内化学生情感,促使学生关爱社会、关爱自然;态度是指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通过有效途径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情境,充分理解音乐的人文内涵,学会宽容平等待人,最终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价值观是指通过音乐舞蹈融合教学中展现的文化、历史以及社会的赞美,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音舞融合教学模式内涵维度

(一)、音舞融合:助力人文

音乐与舞蹈在历史的场域中呈现密不可分的外在表现,在艺术形式的语境中同样紧密相连。音乐以声化形,舞蹈以形化声。音乐与舞蹈在情感表达的逻辑方面相融互通。就感官层面而言,音乐隶属听觉感官,舞蹈隶属视觉感官。在学校育人目标驱使下音乐与舞蹈这两不同感官的艺术形式实现完美融合,促使学生在美育和德育内化过程中全身心的投入,激发了学生热情与兴趣,使美的审视素养内化为学生精神境界。传统的音乐教学与舞蹈教学是割裂性单一存在。《新课标》体系中将实现音舞融合,意为助力核心素养育人目标达成。音舞融合首先助力人文素养。在人的发展向度中人文素养更具基础性,简而言之就是人的言行要符合社会群体性习惯。这也是教育领域始终都在强调的社会适应性,也是学科教育目标达成度。初中音舞融合在人文素养教化过程中通过舞蹈作品文化理解维度,鉴赏舞蹈的文化意蕴,了解其源起、历史背景等,同时更加注重舞蹈音乐的风格及情感表达形式。音乐与舞蹈同根同源这主要源起身体、心理、节奏为基础,因地域空间、族群形态以及文化属性的多重作用,造就了流传千古的音乐作品与舞蹈作品特质属性上形成了高度一致性。经典舞蹈中音乐的魅力在于烘托气氛,展现风格。经典音乐中的舞蹈在于化音于形,推波助澜。在学校的场域中音舞的融合被赋予更深层级的使命,助学生审美素养提升。通过对音乐、舞蹈鉴赏的外化形式感知音舞之中蕴意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精髓,达到内化人文素养的目的,实现核心素养育人目标。

(二)、音舞融合:提升审美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初中音乐教学重视学生音乐感知和节奏韵律感培养,着重关注学生审美意识提升”。节奏是音乐与舞蹈融合的纽带,情感表达是音乐与舞蹈融合之根,审美感知是音乐与舞蹈融合之魂。音乐教师在韵律教学中引导学生对音乐韵律理解和思考,探求音乐情感表达要义,感悟音乐精神内涵。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音乐情感世界中,体验音乐激扬与平缓的韵律更迭。韵律的体验以及情感的跌宕起伏可以通过舞蹈形成外在表达。这时教师在情境预设中恰如其分的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舞蹈动作将其情感形成外化动作。这种以音化舞的教学方式久而久之会对学生情感表达和审美提升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新课标》中指出:“初中音乐核心素养应注重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的培养”。单纯音乐教学活动中,《新课标》培养目标是单向度的。首先要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审美感知;其次才能进行艺术表现理解的引导;最后才能实现文化理解向度引领。音舞融合教学理念中实现了三者双向度行进。实际上韵律的学习和理解是动态行进过程,是综合参与过程。审美教育中音乐的外在是静态形式存在,而音舞融合教学突破了纯粹审美聆听,将音乐教学明确在文化教育层面。音舞融合教学注重学生音乐技法的掌握,注重审美感知提升,注重音乐情感表达体验,更注重音乐文化的了解。可以说,音舞融合是在提升审美感知基础上引领学生对音舞深层次文化的理解,也是在文化学习中体验音舞融合魅力。

(三)、音舞融合:人格塑造

人格的界定不能单一化实现,他是一个非常复杂过程,涉及心理学、社会学以及法学等众多领域。事实上目前学界对人格尚未形成比较统一的界定,基本上都是从各自研究领域出发进行界定,这种界定带有明显的学科研究属性。讨论音舞融合人格塑造的价值取向中,关于人格界定比较主流的是“为符合一定伦理规范和道德审视下的学生所独有的和表现出来的兼具独特性、统合性、功能性和稳定性的音舞气质、音舞能力、音舞价值观”。初中音舞教学塑造人格首先要遵从伦理规范和道德审视这两个前提,同时还不能埋没学生个性,这是音舞融合多维价值和和意义所在,也是时代赋予音舞融合的更高使命。音舞融合人格塑造的取向在于塑造学生鲜明的个性、优良的品格、良好的性格以及健康的气质。音舞融合塑造人格达成路径:首先,音舞融合要与学生学习生活紧密联系。割裂性的教学内容只能是和学生渐行渐远。只有真正做到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这个过程要求学校和音乐教师在遵循教学指导纲要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以及学生学习需求从供给端入手开展校本教学内容的发开。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音舞融合教育目标,才能在人格塑造中体现音舞融合价值;其次,强调音舞融合教学中的人文关怀。传统的音乐教学师生互动基本上是单向度,单方向的内容输出极大消解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音乐课堂教学变得枯燥乏味,音乐教学变得学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尴尬局面。音舞融合教学中的人文关怀非常显著的就是赏识教育方法的运用。教学中认可学生的个体差异,赞扬学生音舞学习方面的细微进步,尊重学生业余音舞性格化学习,开创课内外一体化学习方式;最后,课程教学评价环节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不能只是单纯的关注于音乐技法方面的提高,评价内容体系还有关注学生个性成长、过程学习,保证评价环节的开放性。

三、核心素养视域下音舞融合教学模式多维构建

(一)、以舞化音:载体拓展维度

舞蹈与音乐互为依存、密不可分。现实中音乐教学往往是剥离舞蹈而单独存在,这实际上降低了音乐教学的魅力。让舞蹈回归初中音乐教学中,动静间提升舞蹈魅力,展现音乐精华,让初中音乐教学尽展育人价值。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环节中适度而且合理设计舞蹈元素的有效融入,在培养学生音律感觉方面以及音乐节奏感觉方面均会起到意想不到效果。伴随音乐节奏的舞动还能有效提升学生身体协调机能。带动课堂教学的活跃度。受到传统音乐教学方式以及学业压力的双重影响,学生在音乐学习方面投入的精力非常有限,这就造成目前初中学生在音乐感知能力方面相对比较薄弱。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对音乐作品的播放学生仅仅是停留在音乐内容是否愉快、是否悲伤等浅显层面的判断。对音乐内容深层含义以及音乐作品背后的思想内涵根本没有感知。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舞蹈元素的有效融合拓展了音乐教学的有载体,可以将音乐教学内容通过舞蹈动作的直观展示来呈现音乐的意境,烘托音乐氛围。这样能够促使学生更加形象的理解音乐作品所蕴含情感表达。可以说,音乐教学通过舞蹈的媒介拓宽了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展现了初中音乐教学魅力,激发了学生音乐学习兴趣。

(二)、以舞化音:实践教育维度

音舞融合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育人,这种育人功效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内化,从而达到完全育人的效能。之所以说音乐与舞蹈是世界共同艺术,主要在于音乐与舞蹈无需语言仅仅通过音符、音律、肢体以及形体外在就能表达情感、抒发感情。就表现力而言,音乐属于抽象而舞蹈属于具象,音舞融合使得整体的表现力更加丰富、更加完善。但是这样的融合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难以完全实现的,需要通过不断实践总结才能积极转化。核心素养中的审美教育是音乐实践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审美教育的提升对音舞鉴赏能力有很大帮助,但是只有审美教育不能实现全人发展。强化音舞融合教学中的实践教育过程是让学生实践体验中增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互动,这对核心素养中的社会伦理准则功不可没。例如:社会伦理准则中的规则遵从意识。音舞融合教学中通过合唱实践教育能够促使学生明白,单纯自身发声并不能表演好合唱,而是要全体遵从统一音速、音律的准则下,共同合力才能呈现完美的合唱表演艺术。这样的社会伦理准则教化要是通过课堂教学进行就会显得枯燥乏味,采用实践教育则会发生根本性变化,无需教师过多语言说教只需稍加引导,学生自然而然的就会遵从。这种潜移默化的内化方式对学生今后的成长都会产生深远影响,这也是音舞融合实践教育在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方面长久性特质的根本所在。

(三)、以舞化音:伦理关怀维度

核心素养教育中的健全人格、开朗性格等要素,是需要音舞教师日常教学环节通过自身言行举止教化学生。初中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初成的关键阶段,这时段教师的言表作用是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尤其是教师的伦理性关怀将潜移默化的塑造着学生的人格、品格和性格。音舞教师对学生的伦理关怀更多的体现在日常教学环节,教师言语输出以及情绪表达,这些均会对学生的语言行为产生同向影响。教师伦理关怀的语言是温柔可亲亦或积极阳光的,学生沐浴其中内化于心,随之而变的也会是同向效应,潜移默化中学生的人格特质也将是积极开朗、乐观向上。反之学生人格特质将会与社会伦理准则相背而行。目前,初中音舞教师都经历本学阶段或者研究生阶段专业化音舞知识学习,教师从事音舞教学中专业化程度更高。在面对学生音舞学习尤其是学生业余音舞学习时教师往往会用专业性视角审视学生音舞素养,这种“二元应对”现象发生时对教师伦理性关怀是极大考验与挑战。简而言之,教师专业化要求与学生业余化学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距,这种差距需要教师伦理性关怀化解。这样的化解行为对学生自信心、自尊心的养成均会产生积极正向效应。反之就会造成学生喜欢音乐但是不喜欢音乐课堂教学。使得音舞融合教学成为学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尴尬局面。教师怎样的行为举止才能给予学生充分的伦理关怀呢?其主旨就是教师不断的对自身反思与创新。反思:音舞教学内容、音舞教学手段如何化形才能对学生核心素养育化生成深远影响?音舞教学方式如何运用才能助力学生价值观形成?创新:伦理行为创新。教师用赏识教育的行为审视学生业余性音舞爱好,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探索。这种积极正向鼓励对学生今后成长意义深远。

结束语

初中是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阶段,核心素养教育不仅是道德教育的任务,也是学科教育的责任。初中音舞融合教学是美育教育的重要载体,承载者全新的历史使命。初中音舞融合教学在核心素养培育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无可比拟的优势,如何将这种优势通过音舞融合的课堂教学、实践教育以及课余训练的方式,不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这些都需要不断你探索前行。核心素养的培训不是短时间一蹴而就的,需要贯穿于音舞融合教学的各个环节。并且音舞融合教学仍需谨慎研学、不断创新,才能最大效能的发挥音舞融合教学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热情与兴趣,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使之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

期刊知识

客服一号: 卜编辑

客服二号: 林编辑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ICP备案号:京ICP备14054149号-4

【免责声明】:第一学术网 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扫码联系客服
扫码联系客服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码联系客服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