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10 - 86226008
483825188@qq.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论文 > 正文

浅析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风险管理策略

作者:顾哲英来源:《中国集体经济》日期:2024-07-18人气:113

一、引言

国有企业在推动我国经济现代化建设及治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也是壮大国家综合国力,保障人民切身利益的重要力量,在落实财务管理工作中,若能结合实际进行可行性改进,可助力企业发展目标更好的促成。因此,如何有效落实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控工作,是当前很多国有企业运营管理中务必重视的核心。这需要国有企业把握自身实际,找准优化方向,正视存在问题,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解决。这样才能让国有企业及时预测、发现和控制各类财务风险,为企业的持续经营提供保障,实现利益相关方的利益保全,引导国有企业在合法合规范围内经营发展,实现企业的长足发展。

二、企业主要的财务风险类型

(一)国有资产流失风险

国有资产流失风险指的是国有资产管理或经营者,因主观意愿或过失违纪违规行为,致使此类资产出现损失的行为所引发的风险。而国有企业国有资产流失,一方面,与国有企业国资高度集中,资产类型多元本就增加了资产管理难度,部分管理层还过于注重效益,对资产的重视与监管不足、管理理念传统等,极易导致资产出现登记不明晰、管理适当等问题,诱发资产流失有关。另一方面,部分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分配及使用制度缺乏科学性,致使国有资产使用率难以提升,国有资产管理透明度也有所缺失,致使各级管理层对资产的来源及数额不够清晰,公平公正失当现象频发等,也严重影响国有资产的运行与管理。

(二)数据失真风险

财务数据失真风险指的是能够反应企业的真实运营情况的财务信息出现偏差引发的风险。国有企业财务数据失真,极易导致企业各类决策失误,进而导致企业内部产生严重的违纪贪乱行为。而从国有企业内部角度分析,会发现财务数据失真主要表现在舞弊造假、关联性交易及暗箱操作等方面,而无论哪种情况,都可能造成企业运营风险加重。而导致国有企业财务数据失真,与企业相关制度体系不完善,监管及处罚力度不足有关。另外,国有企业管理层及财会人员法律意识淡薄,无法正视自身职责,弄虚作假,以及财会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工作能力薄弱,有待进一步学习与提升等都是不容忽视的诱发性因素。

(三)决策失当风险

决策失当风险指的是企业管理层的决策与发展需求出现误差引发的风险。决策失当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国有企业管理层做出重大经营决策前无法充足进行可行性论证,也无法广泛征求意见,民主监督作用难以发挥,集体利益难以体现。二是部分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步法相对滞后,现有治理结构欠缺完善,经营决策管理对应的制约机制缺乏,极易引发决策风险。而决策失当的原因可以划分为决策者自身综合素质有待提升、企业自身决策信息系统不完善、外部环境市场及政策的影响,以及企业内部信息沟通不畅、组织结构欠合理等密切相关。

(四)财务管控风险

财务管控风险,也即财务管理风险,指的是企业在日常的财务运营管理过程中,基于各类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诱发的财务风险。当前的新时期背景下,国有企业面临的财务管控风险,可能起源于企业内部管理缺乏制度化、管理风险防控体系不健全、财务风险管控方式相对滞后、专业性技术人才缺乏,以及行业改革带来的变换风云等,但都会对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五)资金存放风险

资金存放风险就指的是企业在使用、存放及流动等方面存在的风险。于企业而言,资金的存在,是延续自身发展的血脉和生命线。国有企业资金存放管理对于推动企业运营管理有显著作用,而当下国有企业存在明显的资金存放风险,无外乎与企业的资金管理不规范、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流程不够明晰、人员专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以及金融市场波动、风险评估不到位等密切相关。

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应对措施

(一)强化资产监督问责,提升资产使用效率

落实好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监督工作,对于保护企业财产安全,提升企业效益,预防企业腐败问题产生及提升企业形象,推动企业改革与发展都有积极意义。

一是要求国有企业不断建立健全内部资产监管,基于明确且对应的监管体制,确保资产归属和责任的明确与细化,将监管责任落实到人,且要求一切使用与变动有迹可循,确保资产使用和处置的规范性和透明度,可在一定程度上杜绝资产流失风险的发生,让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得到充分保障。此外,还应加强内部监督和检查,在已有内部监察机制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数据技术不断完善机制,开通信息化监查和反馈渠道,实现全员监查,公平监督,公正处理,透明使用,提升国有企业国有资产使用效率。落实国有企业外部监管和合规性管理,积极配合监管机构的监管工作,遵守国家及行业相关法律的法规和政策要求,转变观念,落实合规性管理,降低企业的国有资产流失风险。

二是加强国有企业内部的审计监督,建立独立且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并配备足够的人才与资源,确保审计部门能够独立落实审计工作,以足够的部门独立性与队伍专业性,及时为企业管理层报告存在风险隐患,以部门视角提出针对性的风险防控与管理策略。对内部审计部门的审计计划及程序做出明确,将国有企业的日常核心业务、重要流程及关键风险领域等都囊括其中。同时,能够依据不同风险的类型及评估过程、结果等对审计计划进行确定与更新,并从风险识别、内控评估、合规审查等环节落实企业财务风险的全面审查。并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最终结果进行及时跟踪与整改,以此进一步保证财务风险隐患有效处置。一方面,要求内部审计部门能够及时将发现的问题与风险上报,基于此提出专业的整改意见,上呈整改计划。同时对整改结果做出监督审查,确保发现问题真正得以控制或解决。

三是国有企业从国有资产管理、分配及使用制度的透明度和公开性入手,制定明确的国有资产管理分配及使用规范与流程,严格要求员工照章办事,并及时公开国有资产分配及使用的详细信息,接受企业与员工的双重监督,杜绝腐败与滥用职权,优化使用效能。此外,还应确保国有企业在国有资产管理、分配及使用中的公平公正,严控任人唯亲的用人行为,严打权力寻租的不正当做法。同时,尽可能制定更完善且符合企业实际的考核制度,以绩效与能力的结合考评落实国有企业员工的考核与奖惩,激励企业员工共同参与国有资产的管理、使用与保护。

(二)完善信息制度体系,保障数据信息安全

针对目前国有企业财务数据失真的问题,一是需要企业先完善财务信息制度体系,建立规范的会计准则。加强监督重视,落实好财务信息审计监督。借助于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实现对内部监督机制的完善,建立完整的兼顾审计作业、审计管理、专用审计、联网审计等在内的企业审计软件系统,及时完成各项财务活动监督审查,及时发现问题和规避风险。加大问题处罚力度,对违规披露财务信息、虚报利润等行为,可以采取罚款、职位变更等严厉措施,以起到震慑作用。坚持分工明确、权限清晰,在原有企业运行规章与流程的基础上,不断明确和落实企业员工及部门的职责和权限,以此来有效杜绝多部门共行一事,“事则无人担责”现象的发生。

二是不断改进国有企业的业绩评价体系,转变原有过于注重结果的评价模式,将过程与结果按比例分布,以此来提升评价体系的合理性、真实性与科学性,这样可以游戏规避过于注重结果带来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一方面,有明确的利润及收入增长等财务指标、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等运营指标、市场份额及技术创新等战略指标作为业绩评价的细分目标与指标,也要确保这些目标与指标与国有企业整体的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及方向相一致。另一方面,还应建立并持续完善包括定期绩效评估、权威评价团队或部门、全面评价标准、合理的评价流程等在内的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以此来确保评价过程的公平公正及评价结果的客观透明。此外,除了传统的定性和定量指标评价外,国有企业还可以引入其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以360度评价、员工满意度调查、客户满意度调查等从不同角度获取反馈企业员工发展信息,全面评估企业业绩和员工实力。

三是组织国有企业的管理层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以此来端正管理层态度思想,明确自身的管理责任,只有提升了企业管理层的素质,各类违法违纪行为的产生才能被规避和杜绝,财务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才能得以保障。针对当下国有企业财会人员综合素质差强人意的问题,需要企业建立人才培训培养机制,以系统性、持续性的培训培养提升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与道德素养,这样财会人员专业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能力都能得到显著提升,内在的道德牵制,也会引导财会人员避免做出违法违纪行为。

四是引入数据分析工具,基于现代化的数据技术,实现国有企业内外部监督审查的进一步落实,通过引入Excel、Python及FineBl等数据分析软件,以及SAS EM、Modeler等数据挖掘技术,对企业各类财务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挖掘,总结优势,发掘问题,将发现的问题与潜在风险完整勾连,解决问题,规避风险,提高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此外,国有企业还需要与外部审计机构、监管机构等合力打造完善的线上监督审计平台,以平等且透明的形式接受审计,构建良好审计关系,确保财务活动的合规性和透明度。国有企业还应依托网络信息技术构建与各部门之间畅通的沟通协调平台或渠道,基于互联网方式保持内部员工及各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实现财务信息资源共享的同时拓宽监督渠道,加强相互监督,打造部门合力共同管理和应对财务风险的企业风险应对机制与体系。

(三)细化决策失当因素,对症提出优化途径

针对国有企业决策失当,一是从决策者入手,组织实施管理层思想政治教育及培训,以此来引导决策者掌握更扎实的政治基础知识、政治理论和政治发展趋势,便于决策者明确政治对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性,加强决策者政治意识培养,强化决策者政治问题敏感性与判断力,有效避免决策失准。鼓励决策者大胆创新实践,打造由决策者牵头并全权负责的创新项目,鼓励决策者以统筹全局的角度提出项目运作意见,培养决策者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时,加强与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既可以让企业获得更多的学习信息与分析数据,为企业把我科学发展提供帮助,也可以让国有企业的决策者获取最新科研成果和技术进展,提高科学素养和科学应用能力。鼓励国有企业决策者重视自我认知能力培养,让决策者加深自我了解,积极自我反思,对自身工作能力、心理特点、优势不足等有所把握,以此来针对性的发挥优势,管理不足,及时进行调解,让决策更加的稳定与准确。

二是从体制人手,针对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方面,需要国有企业在加强企业监督机制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建立明确的披露要求和标准,并确保披露中能够遵循。也要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便于利益相关方及时了解企业运营现状。信息披露内控机制的完善必不可少,便于披露信息的合规性和可信度。此外,国有企业还可以利用科技手段,提高信息披露的效率和质量,让披露信息查询更便捷。

三是从环境入手,市场影响方面,及时关注和把握市场走向,了解市场的变化与趋势,依据市场需要进行产品与服务的调整,注重产品的创新与优化。政策影响方面,积极响应号召,与相关部门达成沟通与合作,获得政府的政策支持,把握政策变动倾向,及时调整发展策略。内部管控方面,及时对内部信息沟通和组织结构进行评估,明确存在的问题,建立多元化沟通渠道,完善员工反馈机制,强化员工沟通技能,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建立涉多部门问题与项目的跨部门协作机制,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并坚持对内部沟通和组织结构进行持续的改进与反馈。

此外,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数据收集和分析系统,确保及时、准确地收集和整理财务数据,挖掘数据与企业发展决策间的关联强弱,在此基础上设立相应的风险预警机制。对于预警机制与流程的设立,可以从预警小组的建立入手,在此基础上完善机制,设定流程,责任到岗。还可以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和模型,模拟风险情景的发生场景及发生等级等,并对风险可能造成影响与损失的程度进行合理评估,为企业制定预防决策失当风险,提升风险管理效果提供更多的依据。

(四)正视风险动态过程,不断进行学习提升

经济活动始终是动态化的,对应的风险必然呈动态过程趋势。因此,需要企业正视风险动态过程,不断进行学习提升,一方面,以持续的、动态化的目光看待风险,正视风险的变化,建立起系统、规范且符合实际的风险识别与评估制度、流程与方法,确保能够准确对企业的市场、经营及数据信息等风险进行评估识别,并不间断完成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和评估工作,以定期或不定期的风险评估形式,及时发现和阻断潜在财务风险,便于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风险。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明确岗位职责,实现责任分工,明晰企业的风险管理政策、风险管理工具等,帮助企业加强日常风险管控。

另一方面,多学习和借鉴同行、行业专家等的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引入可行的做法和经验,为自身的风险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具体可以建立完善的学习机制,以培训、案例分析等多元化形式提高员工的财务风险识别意识与问题解决能力,实现风险的全员管控。国有企业还应该积极鼓励和支持员工不断学习和提升自身风险识别与管理能力,通过组织培训课程、研讨会、学习小组等方式来实现,以帮助员工了解最新的风险管理理论和实践,并将所学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此外,国有企业在风险管理方法和实践的创新方面,也应该有所注重与建树。既要注重对新时期先进的科技手段的引入和应用,也要注重企业的风险文化建设,让员工能够充分意识到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以风险文化纳入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式,引导员工加强对风险的理解,带动员工自主参与企业风险管理。进一步将风险管理纳入国有企业的战略规划中,在企业的决策和战略制定全环节都体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通过风险评估和规划,确定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管理策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同时,定期对以往的经营管控过程与结果进行回顾与评估,以便于及时挖掘历史遗留问题,从根源上杜绝问题,并为后续可能引发风险的方向与层级等评估奠定基础,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另外,国有企业还应该依托当下先进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手段建立良好的信息共享和沟通机制,要求各部门定期、定时推送运管过程及结果,并由财务部门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依次呈报和分享给各级部门、管理层,以便及时获取和传递与风险管理相关的信息,具体通过建立内部沟通渠道、定期召开风险管理会议等方式来实现,便于国有企业的员工及时进行相互间的经验共享和意见交流,并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决策。

(五)规范资金运作流程,精细管理提质增效

基于精细化管理,对资金运作流程进行规范,既可以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减少资金运作风险,让财务更加透明合规,国有企业也可以此为优势提升管理效能与决策能力,对于企业长远发展极为有利。

一是不断从资金预算、资金计划、资金调度等视角入手,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实现资金流入与流出的合理规范,这样才能够确保企业的资金运作和利用是科学健康的。完善资金审批委员会,完成资金使用相关申请的批示与监督,确保每项支出均有有效授权,基于此完善资金审批监督机制,保障资金流动的合理与可控,通过健全的资金监控系统,及时了解资金状况,针对异常现象,及时采取措施调整和应对。制定详备的资金预算和运作目标,明确使用重点及优先级,并保证资金使用能支撑企业日常的战略目标落实与运营需求。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建立供应商评估和监控机制,确保采购资金的安全和有效使用。在成本控制上下功夫,优化结构,降低成本,制定详要的成本预算及目标,实现采购结构优化,重视库存管理,重视数字化技术的引入。

二是建立健全全面的风险识别与评估机制,定期对企业内部微观环境与外部宏观环境展开调查分析,深挖潜藏风险,及时评估风险影响性及可能诱发的后果,并定期对企业进行整体性的风险评估,更新类型,划分等级,为预警监测做好准备。建立健全风险预警与监测机制,借助于现代化的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及其他数据整理与分析技术,对风险的动态变化进行预警、检测与分析。同时将收集与分析所得的数据资源转化为风险信号资源,以此作为风险预警参考,让所有风险处于可控范围内。在此基础上,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和沟通机制,确保风险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共享,也便于各部门据此做好风险防范与应对准备。并针对具体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比如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审计和监督、建立风险管理责任制等。同时,采取购买保险、合理配置投资组合等风险转移和分散的方法,以降低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三是针对当前国有企业员工风险识别意识不足的问题,需加强对应的专业培训与意识提升,基于针对性的系统化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风险的认知能力。同时,通过建立奖惩机制,激励员工积极参与风险管理,提高风险管理的效果和有效性。此外,风险的应对与处理方面,也要建立健全相应机制,及时制定或启动应急预案,坚持风险处理“损失最小化”原则。重视风险事件处理后续跟进与总结,吸取教训,调整预案,改进和完善制度体系。

四、总结

  当前的新时期,我国的经济早已不再追求高速增长,而是转向高质量发展,这让很多企业面临诸多发展机遇的同时,迎来极大挑战。如果企业无法正视挑战,不能从自身内部实际出发发现和解决问题,以谋求综合实力提升,企业将面临严重的发展危机。而国有企业作为我国重要的社会建设与发展支柱,应该始终秉持“不谋万事者,不足以谋一时”的长远发展理念,将国有企业运行管理中存在的财务风险问题进行优化完善,结合以往的经验与成效,紧跟政策变化风向,实现财务管理体系强化,防范规避重大风险,杜绝小风险,为立足新时期提供依据与保障,为保持企业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助力。

期刊知识

客服一号: 卜编辑

客服二号: 林编辑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ICP备案号:京ICP备14054149号-4

【免责声明】:第一学术网 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扫码联系客服
扫码联系客服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码联系客服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