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10 - 86226008
483825188@qq.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浅谈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角色定位

作者:孙舒然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日期:2022-07-05人气:1145

在新时期成长起来的“00后”已进入了大学校园,成为大学校园的主力军,他们的成长环境、教育背景、人际关系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心理特征发生了很多新变化。部分学生初入校园时不能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出现了学业困难、人际交往困难等引起的心理问题。如何正确认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起到关键作用。辅导员是高校心理育人工作的中流砥柱,承担了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播者、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摸查者、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疏导者与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干预者等重要角色,其有责任和义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文章分析了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其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角色定位,探讨了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养路径,以供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参考。

一、高校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一)辅导员队伍流动性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浮于表面

部分辅导员对自身所从事行业缺乏认同感,薪资待遇不高,与经济发展不匹配。部分高校存在辅导员队伍不健全、流动性大等缺点,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造成不良影响。辅导员队伍缺乏稳定性会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无法进行深度交流,师生之间信任感构建较差,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浮于表面,难以深入。

(二)辅导员心理专业知识掌握参差不齐

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道德情操、性格特征,而且需要运用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分析学生的行为,探索学生心理发展因素,这就要求辅导员具备相应的心理专业咨询证书。但目前,高校辅导员心理专业知识掌握参差不齐,心理学专业的辅导员相对较少,辅导员队伍整体缺乏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背景。同时,由于辅导员工作的琐碎性,部分辅导员缺乏主动学习的热情与动力,导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受阻。

(三)高校重视度不够,未建立辅导员心理教育培养体系

中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学生较多,专职心理咨询教师的工作多停留在咨询阶段,不能对学生的生活学习进行深入的了解。辅导员是与学生交流最密切的教师群体之一,往往能与学生建立高度的信任感,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实施者,但部分高校对辅导员开展心理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足。首先,部分高校专职辅导员数量不足。辅导员日常工作繁重,精力受限,加之部分高校没有建立健全的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量考评体系,导致部分辅导员更关注心理危机学生,忽视心理健康学生群体的心理教育及宣传工作。其次,部分高校缺少针对辅导员的系统心理知识培训,没有或较少构建辅导员自主学习平台,未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

(四)工作方式传统

目前,中国高校普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公共选修课,辅导员可以通过讲授课程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但其作为学生大学生活的主要管理和活动参与者,主要通过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谈心谈话或者主题班会等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式比较传统。大学生群体是中国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5G网络覆盖率不断提升的今天,上网冲浪成了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他们喜欢在网上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特别是在心理危机事件发生前,部分学生会利用网络宣泄情绪,在网络上寻求帮助。而目前,高校辅导员能够有效利用网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少之又少,对学生网上舆论缺乏敏感性和鉴别能力,亟须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式,利用网络平台做好学生心理健康引导。

二、高校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角色定位

辅导员作为高校最基层的学生工作者,其主要工作要求就是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对学生产生的思想问题答疑解惑,为学生的人生发展指明道路。辅导员是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扮演着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播者、心理健康状况的摸查者、心理健康问题的疏导者与心理危机事件的干预者等角色。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播者

中国心理学起步发展较晚,民众对心理健康的认识较为落后。部分人对“抑郁症”“焦虑症”“双向情感障碍”等词汇和概念较为陌生,甚至对心理疾病有种病耻感,认为心理疾病与其他身体疾病相比不值一提,没有完全树立当心理疾病出现时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的意识。同时,心理咨询、治疗等相关费用较高,从事心理行业的咨询师、医生专业水平良莠不齐,不能保证真正解决心理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患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毕竟是少数,更多学生面对的是由于学业压力、恋爱问题、人际交往不畅、就业压力、经济原因等产生的一般心理问题。但这部分人数量较多,辅导员不可能做到一对一辅导,因此,辅导员可以通过指导学生选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心理健康班会、心理健康团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等多种途径传播心理健康知识;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积极作用,指导学生干部参加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培养学生干部具有一定的自助和协助教师工作的能力,帮助辅导员建立多级心理健康知识传播体系。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摸查者

目前,大多数高校会应用计算机心理健康系列测试题目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当个别学生心理普查结果存在中、高风险时,辅导员、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可以利用测试数据对学生心理状态进行摸查和科学分析,以制定相应措施。

人的心理状态是动态变化的,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摸查者,不仅要通过心理测试,而且要通过与学生的长时间接触、交流来发现问题。学生在大学的不同时期面对的心理压力有所不同,比如在大一、大二期间对新环境的不适应与人际关系处理不畅可能是引起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而在大三、大四时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有可能成为主导原因。这就要求辅导员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良心理问题,充分利用宿舍—班级—学院—学校四级预警机制,准确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变化,逐一访谈心理困扰较为严重的学生,建立学生个人心理动态档案,构建早发现、早汇报、早介入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在事件发生前快速介入,避免事态恶化。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疏导者

辅导员在工作时时常会面对产生各种心理问题的学生,此时辅导员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第一时间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首先,辅导员可以做大学生的知心朋友,从朋友的角度对大学生心理问题进行疏导。辅导员在与学生谈心谈话时,要态度诚恳、感情真挚,善于聆听学生遇到的问题和产生的困惑,与学生建立信任,让学生能够把心中的苦闷、烦恼、忧郁等情绪抒发出来,能够从学生的角度理解他们,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对他们的情绪进行开导,以达到克服心理障碍的目的。其次,具有专业心理学知识能力的辅导员可以用心理咨询的方式帮助学生分析心理健康问题,运用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帮助学生,引导他们找到心理问题的突破口,鼓励、引导、帮助他们实现自我心理健康成长。面对较为困难或复杂的心理个案时,辅导员不要盲目自大,要及时联系心理健康咨询专家进行干预、指导,不要因为自身的“自以为是”而耽误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诊治的最佳时间。

(四)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干预者

心理危机是指个体在遇到突发事件或面临重大的挫折和困难,当事人自己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自己的资源和应激方式来解决时所出现的心理反应。严重的心理问题往往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辅导员首先需要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第一时间识别严重的心理个案。在自身专业能力有限,无法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处理时,辅导员需要及时联系学生家长,将学生转介到专业机构治疗。在发生心理危机事件时,辅导员需要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及时进行干预,将事态尽量掌握在可控范围内,降低事件的负面影响。在学生接受相关专业卫生机构治疗后,经鉴定可以返校进行学习时,辅导员可以委派宿舍长、学生干部对心理健康问题学生进行密切关注,做好心理健康档案的动态跟踪。

三、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养路径探讨

(一)提高重视

高校要充分意识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首先,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将课程贯穿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对不同年级学生会产生的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引导,同时采取多种方式考察教学成果,把心理知识真正传授给学生而不是浮于表面,以便学生学以致用,不仅能够解决自身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而且能够帮助他人进行一定的心理疏导。

其次,配备充足的专业人员,培养专兼职结合、人员稳定、素质较高的工作队伍。根据《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要求,一所普通高等学校需要配备专职心理教师人数不少于2名,辅导员等兼职教师的专业素质培养也应纳入高校年度工作计划,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全员参与意识,对学生宿舍管理人员和后勤服务人员开展相应常识培训。

(二)构建辅导员心理沙龙制度

辅导员在进行心理辅导的过程中,面对消极案例,其负面情绪的产生不可避免。若这种负能量过多,则会加剧辅导员的精神压力,久而久之,甚至会影响辅导员自身的心理健康。高校可以探索建立辅导员心理沙龙机制,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利用多种活动对辅导员进行精神解压,并让辅导员与心理咨询专家进行集中交流,探索心理咨询的重点和难点,提高心理健康工作水平。

(三)提高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水平

长期以来,高校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能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该项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内容既有重叠,又有区别。思想政治教育要解决的是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信仰等,而心理健康教育则要解决的是学生的心理冲突、情绪疏导、压力控制等。两者有交叉,可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出现的具体问题的体现,实际上都是长期不良刺激导致的。如果辅导员能够利用专业的心理知识开展工作,更加清晰地了解学生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其工作成效也将事半功倍。所以,辅导员要不断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相关知识,利用高校组织的心理培训及自身考取心理咨询的相关证书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实到各个环节,提高发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敏锐度,运用专业知识处理问题,成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减少学生因心理健康问题导致的悲剧的发生。

(五)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式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手机等移动客户端已深入大众群体,高校应积极利用“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等模式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手段。高校可以积极开发或利用心理健康手机App程序,基于心理危机预警平台,设置心理知识学习和心理危机干预管理模块,上传心理健康课程、设置心理测试、在线心理咨询等。学生在App中可以根据需要自主学习心理健康课程,遇到问题时在线咨询教师以寻求帮助。高校也可以根据App应用数据建立学生大数据信息平台,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送相关咨询。线上心理咨询平台的建立可以有效减轻学生在与教师面对面时所产生的心理压力,突破咨询时间、地点的限制,以便学生积极向教师寻求帮助。此外,线上心理测试平台的搭建,可以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心理健康测试,满足心理健康状态不佳学生的测试需求。平台也可以实时监测测试结果,向学生推送相应的心理健康建议,还能够将危情学生信息及时推送给教师。创新互联网在心理健康教育上的应用,突破心理咨询、知识学习的时空限制,可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

(六)辅导员自我心理的调整

辅导员工作繁杂琐碎,本身会消耗辅导员一定的心理能量,加之其时常面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前来咨询,如果其自身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能力,不仅可能无法正常开展工作,而且有可能引发自身心理健康问题,使学生和教师同时陷入非理性状态,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所以,辅导员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要积极调整心态,以良好的工作态度面对学生。遇到问题时冷静沉着,客观、理性地应对,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完善自我,提升个人文化修养,培养自身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强烈的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期刊知识

客服一号: 卜编辑

客服二号: 林编辑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ICP备案号:京ICP备14054149号-4

【免责声明】:第一学术网 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扫码联系客服
扫码联系客服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码联系客服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