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10 - 86226008
483825188@qq.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专院校思政教育体系建设实践与思考

作者:李国忠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日期:2022-07-02人气:693

思政教育体系建设直接关系到高专院校思政教育的质量与实效性。对于高专院校来说,思政教育是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的重要阵地,是为国家培养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途径,也是帮助高专院校大学生建立正确价值观的核心课程。高专院校思政教育体系是实现“教”与“学”的重要纽带,是将思政教材体系转化为思政教育体系的关键环节。如何从当前高专院校思政教育现状出发,根据实际情况来建设思政教育体系是高专院校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一、高专院校思政教育概述

思政教育的具体内涵要结合国家的基本国情来认识和分析。我国的思政教育有着独特的发展历史与时代背景,是随着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经历的多个不同阶段发展而来的。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设了思政教育基础课,标志着基于我国基本国情和基本社会现状的思政教育正式诞生。

思政教育具体是指基于特殊的社会环境、领导社会运行的政党体制、参与社会运转的人员群体等一系列人群的思想品德认知而发展出的符合社会正常运转和一定阶级要求的思想价值观念及社会实践的相关活动。由此可以看出,思政教育是基于国家政治体制、文化观念、经济发展等内容综合产生的概念,社会各个阶层群体对于思政教育的学习与贯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高专院校教育体系建构中融合思政教育是符合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是符合高专院校发展的必然需求,是符合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的先进理念。

二、高专院校思政教育体系建设的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

高专院校思政教育体系建设中的全面性原则是指在建设思政教育体系的过程中要对其进行多元化、多角度、多层次的考察,从宏观层面来分析高专院校思政教育体系的横向联系与纵向发展。在建设思政教育体系过程中,不仅要全面考察思政教育体系中的各项基本要素,还要关注思政教育体系的整体合理性,摒弃独立的、无联系的局部因素。

(二)统一性原则

坚持统一性原则,不仅是思政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也是由思政教育工作的性质决定的。高专院校在建设思政教育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有助于管理目标实现的组织结构,始终坚持“以事为核心”,由思政教育中的各类事项来开设结构、增设职务,从而做到人员与事务的高度配合。同时,在思政教育体系的组织领导与管理方式上也要坚持统一,将对高专学生的政治教育放在第一。

(三)层次性原则

基于管理学原理,组织的结构是由不同因素综合构成的系统。高专思政教育体系建设过程中涵盖了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与操作层,每一层级的管理对象与内容需要与其能级相匹配。基于此,高专院校要从本校行政与教学管理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到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各项活动,逐渐展现出层次化,进行分层管理,从而建立起分工明确、岗位合理的思政教育体系。

三、高专院校思政教育体系建设存在的不足

(一)社会对其重视程度不高

当前,高专院校在用人市场中的地位较为被动。目前的用人市场更倾向于招聘本科及以上院校毕业的学生,对于高考分数的偏见仍然存在,导致部分学生有较大的心理压力,对高专院校思政教育体系建设也带来了巨大阻力。因此,如何通过高水平的技术与文化教育培育出一批高质量人才,并在日后逐渐消除社会对高专院校学生的能力偏见是一个重要问题。当前,用人市场普遍对于学历有着明显偏向,在招收职员时更倾向于学历高的群体,这是由于当前社会认为本科及以上的院校普遍好于高专院校。但实际上,本科及以上院校主要承担了学术教育,且更倾向于科研发展,除去学生在科研能力方面的差异之外,在技术培训和实践上与高专院校学生的差异并不大。加之社会市场上的用人缺口并不是大量的尖端科研工作者,而是大量具有专业能力的技术人员,高专院校地位理应得到提升。但是当前普遍存在的用人偏见会导致部分学生的自我否定,对自身除了技术能力之外的要求有所降低。因此,克服学生的自我否定、消除社会的用人偏见是高专院校思政教育体系构建道路上的一个重要命题。

(二)高专院校自身特殊性带来的阻力

高专院校自身的特殊性也会阻碍思政教育体系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高专院校具有学制短、对学生技术专业要求高的特点,其传统的人才培育目标重在对学生技术学习与实践能力的考核上,往往不重视文化氛围的营造,忽视了校园人文氛围的建设,思政教育内容的贯彻不到位,缺乏完善的思政教育体系。在此情形下,一些学生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专业技能的掌握上,部分学生的功利性学习就会削弱其学习思政教育内容的积极主动性。高专院校没有良好的人文氛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教师与高专院校之间就会缺少人文氛围的联动。思政教育是一项长远和需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育工程,营造兼顾技术与文化的校园氛围至关重要。针对高专院校学制短、技术要求高的特点,如果加入过多的思政教育内容可能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也可能对思政教育内化作用的发挥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如何克服高专院校自身的特殊性给思政教育体系建设带来的阻碍,必须加以重视,思考解决对策。

(三)思政教育方法需要创新

高专院校思政教育体系建设工作刚刚起步,如何建设一个因地制宜、创新、特色的教育结构是必然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当前,部分高专院校思政教育体系建设对策的制定往往是对着其他院校进行照猫画虎式模仿。事实上,思政教育体系建设既要融合高专院校的文化特色,又要结合学生群体的特色进行因地制宜的实践,仅模仿其他院校的模式难以解决高专院校思政教育体系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阻碍。思政教育不同于其他专业知识的教育,比如数学知识可以通过问题的解决,根据学生分数的高低对其学习成效进行评估,体育技能可以通过比赛直观地进行评估。思想认知能力内化于心,仅考查学生对思政教育内容的背诵情况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必须结合高专院校自身和学生群体的特色,通过多种创新方式进行思政教育,使学生深刻领会和学习思政教育内容,促进高专院校更高效地建设思政教育体系。

(四)思政教育内容有待更新

思政教育的内容需要根据社会发展需求、思政教育目标以及教育对象的思想状态来确定。思政教育内容与思政教育目标与任务的实现有着密切关系。高专院校思政教育目标的丰富性以及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决定了其思政教育内容也需要带有一定的职业特色,需要伴随着职业需求变化而变化,选择切合高专院校学生思想状态的思政教学内容。然而,当前高专院校的思政教育内容虽然有一定的职业针对性,但尚未跟随行业发展步伐不断更新,同时还欠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素质教育等内容。基于此,只有及时更新思政教育内容,才能建设好高专院校思政教育体系。

四、推进高专院校思政教育体系建设的措施

(一)结合社会实践,提升高专院校的社会认可度

要消除社会对高专院校的固有偏见,高专院校就需要与社会建立内在联系,让学生在校园内与社会企业合作交流,在社会实践中融入思政教育内容,既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也让社会企业认知高专院校的学生不仅在技术上表现专业,在思想认识上也具有前瞻性和深刻性,以提升高专院校的社会认可度。只有通过实际合作、密切接触才能消除社会的偏见。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一方面可以进行技术的实际操作,另一方面能够进行思政教育内容的学习,接受思政引导,进而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意识到社会不是需要只懂技术的人才,而是需要专业能力和思政能力综合发展的人才,消除社会对高专院校学生的偏见才有可能。

(二)营造校园文化氛围,解决特殊限制问题

思政教育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必须思考如何营造浓厚的思政校园文化氛围,将思政教育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结合。高专院校要营造浓厚的思政文化氛围,用优秀的校园文化引导学生对思政教育内容的深入学习与高效吸收,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高专院校学制短,且技术性学习内容比重大,加入过多的思政教育内容可能会挤占学生本就不充裕的学习时间,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因此最为切实可行的途径就是营造浓厚的文化校园氛围。此外,思政教育是内化于一个人内心深处的精神体验,无法通过考试成绩精准呈现出来。所以高专院校可以定期举办思政教育相关活动,管理层和一线教育者上下联动,通过海报宣传、广播通知等多种方式营造积极的思政校园文化氛围,为学生在校园内随时随地接受思政熏陶提供便利,从而解决高专院校学制短等特殊限制问题。

(三)加强育人队伍建设,创新思政教育方法

创新的根本在于育人队伍对思政教育内容的深刻理解并树立创新意识,因此必须加强育人队伍建设,引导其积极进行思政教育方法的创新。高专院校方面,要让思政教育内容成为一种精神内核,而不是机械式地宣传。高专院校要积极引导育人队伍探索时事新闻中的思政教育内容,积极组织相关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讨和充分表达,比如部分学生在“青年大学习”中停留在打卡状态,学生对思政教育的理解程度和内化程度都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实际上,高专院校可以成立思想交流引导平台,组建专业的思政育人团队,定期对思政教育方法进行反思和创新。教师要思考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进行反思,思索如何运用所学思政知识。教师要将思政教育与技术教学相结合,在课堂引入与课外扩展中融合思政教育内容,营造校园思政氛围。育人队伍定期进行方法交流、经验分享等,通过相互学习、沟通创新教育方法改善教学效果。可见,高专院校加强育人队伍建设对于提升思政育人的质量和效率有着重要作用。

创新思政教育方法,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创新思政教育方法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创新思政教育方法的主导者是教师,教师需要透彻掌握思政教育的内容和目标,且充分了解高专院校学生的成长规律,做到因材施教。教师要围绕高专学生的实际需求与思想特征,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情境创设法等,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第二,创新思政教育方法要处理好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所有的教学方法均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基于此,要重视对思政教材体系、课程内容的研究,将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进行紧密衔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思政教育开展的现状,运用各类教学方法来强化思政理论的阐释,展现思政理论的逻辑。同时,要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高度融合,实现多元化课堂教学方法与课外实践教学的融合,从而实现课内外衔接。第三,创新思政教育方法要整合教学力量,充分发挥合力效应。教学方法更新改革并不是独立的工作,也不仅仅只是思政教师的责任。高专院校要重视集中管理,加大资金资源、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的投入。通过完善思政课程教师评价体系、提供思政课外实践平台等方式来为思政教育方法的创新提供充分的条件。

(四)更新思政教育内容,紧跟时代发展

针对当前高专院校思政教育内容有待更新的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以便更好地建设思政教育体系。第一,重视高专院校学生择业的品德教育。在思政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针对高专院校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道德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让学生能够结合自身专业实际情况进行思政学习。第二,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伴随着社会竞争压力逐渐增大,在思政教育课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十分有必要。鉴于高专院校学生的特殊性,思政教师更需要侧重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情绪调控能力、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与人和谐交往的能力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第三,增强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在思政教育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课外职业实践活动,以进一步强化高专学生的专业意识。如针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开展测绘技能大赛、工程造价竞赛等,鼓励学生自主参与不同形式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

五、结语

高专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直接影响着高专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高专院校思政教育体系建设工作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集合院校、教师、学生等主体的力量,长期坚持才能够实现的目标。高专院校要从当前思政教育的现状入手,认清思政教育体系建设中社会对其重视程度不高、高专院校自身特殊性带来的阻力、思政教育方法需要创新以及思政教育内容有待更新等问题,通过结合社会实践,提升高专院校的社会认可度;营造校园文化氛围,解决特殊限制问题;加强育人队伍建设,创新思政教育方法;更新思政教育内容,紧跟时代发展等措施来推动高专院校思政教育体系的建设工作。

期刊知识

客服一号: 卜编辑

客服二号: 林编辑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ICP备案号:京ICP备14054149号-4

【免责声明】:第一学术网 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扫码联系客服
扫码联系客服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码联系客服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