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10 - 86226008
483825188@qq.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人文关怀视域下的现代高校教育管理研究

作者:许跃民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日期:2022-07-02人气:618

新时期下,各高校都在努力营造开放的教育氛围和组织结构,以期促进教育工作者、学生、家庭和更广泛的社会成员的参与,进而建立一个促进教育和学习的有利环境。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高等教育管理者一直在思考高校的教育管理,以满足当前社会对高校教育质量和持续改进、问责制和资格框架的要求。在此过程中,人文关怀视域下的现代高校教育管理一直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保障,也是教育管理工作的基本前提。鉴于高校教育管理面临着学生思想多元化和人文关怀渗透不足的挑战,有必要从建立差异化的教育管理制度体系和完善高校教育管理组织架构体系两个方面创新人文关怀的实践路径,以期更好地为高校教育管理发展贡献力量。

实际上,将高等教育质量置于国家政治议程的最前沿,进而引发高等教育机构内部的组织变革和技术发展这一过程是合理且必须的。党的十九大以来,各大高校对现阶段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问题进行了反思。本文在此背景下,深度剖析人文关怀视域下的现代高校教育管理所面临的挑战,旨在通过分析人文关怀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作用,提出高校教育管理中实践人文关怀的路径,以期为现代高校教育管理提供实践参考。

一、高校教育管理中人文关怀面对的挑战

(一)学生思想的多元化

毋庸置疑,信息化时代让高校学生有更多的途径了解这个世界,也让高校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更加多元化。随着技术的进步、大数据的兴起及全球环境的复杂性增加,高校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接受度提高,在高校教育管理中实现了自我反思,能够树立正确的“三观”。然而,高校学生在复杂的信息化环境中缺乏分辨能力,“消费主义”“拜金主义”“精致利己主义”对高校学生思想意识形态的形成和发展造成严重影响,阻碍了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教育目的的实现。在此背景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有责任与时俱进,采取必要措施发展和完善课程,以适应高校学生思想意识形态的多样性,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探索多元化的哲学方法,进而确立正确“三观”。凡此种种,都对人文关怀视域下高校教育管理的实践提出了挑战。

(二)人文关怀渗透不足

对于高校学生和教育管理工作者来说,高等教育管理最大的差异和不连续性发生在三个阶段——进入大学、在大学、离开大学后——所隐含的过渡边界上。相较于高校学生渴求多元化的环境和条件,高等教育管理人员则致力于寻找和创造一系列的环境和条件,期望高校学生在这些环境和条件下,按照期望的方式改变和发展。尽管许多高校的教育环境——学习项目、官方组织和批准的学生活动,以及学生的发展目标等都是有组织和有意识的,但高校学生的群体环境普遍超出了高等教育管理的预期控制。究其原因,高校的教育管理在资金问责、研究生产力、提高毕业率,以及有效教学和学习方面投入比重过多。在技术方面,高等教育管理包括在系统和机构层面定期采取的与内外部评估流程、逐步改进、流程持续监控、资源管理和纠正措施结合的措施也都力度不大。总之,诸多因素导致现阶段部分高校教育管理中的人文关怀流于形式且缺乏体系,难以在整个机构内统一实施。

二、高校教育管理中人文关怀的作用

(一)人文关怀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保障

人文关怀起源于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是一种反对宗教蒙昧主义,提倡关怀人、尊重人和以人为中心的文化思潮。人文关怀是人类对特定环境的自我反思。从反思性、多维度的人文关怀的意义来看,高校教育管理是一个极其复杂和动态化的过程。因此,在为高校学生提供服务时,高校教学管理者需要从学生、家庭和社会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能够反思、批判、灵活地接受人文关怀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关注人文关怀的概念,高校学生能够通过自我反思、循证实践、批判性的思考,理解人文关怀的核心价值,将“立德树人”贯穿于高校教育管理全程中。可见,在高校教育管理中实施人文关怀并不艰难。反过来,高校教育管理也需要人文关怀提供的多维反思的契机。

“立德树人”作为新时期高校教育的目标之一,是社会发展高等教育的核心作用之一。以学校为基础的人文关怀有多种呈现形式,包括职业指导、心理教育和认知干预等,为高校学生提供以学校为中心进行心理健康支持的战略。为此,高校教育管理者要控制教育治理系统的关键机制,为高校学生健康道德品质的形成指明方向,从而使他们成为组织能力建设过程中的关键角色。在此过程中,人文关怀为支撑高校教育管理的德育新机制提供了足够的保障。这是因为人文关怀关键特征是关系和沟通,利于制定有效的协调策略进而转变校风,对帮助学生向前发展至关重要。此外,人文关怀还指导高校教育管理的全面规划,将任务委派给不同团队,并灵活改善师生关系,通过提高自身素质来接受和理解社会需求,强调工作组承担的责任,并激励师生尽最大努力实现共同目标。

(二)人文关怀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基本前提

高校时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时期,这是建立社会认知和职业准则以及形成世界观、价值激励和规范领域的关键时期,对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构建来说,高等教育的重要作用是家庭和社会所不能替代的。这是因为价值取向是人格内部结构中最重要的因素,是高校学生内化主要社会价值观的结果,是高校学生行为动机的决定因素,而价值取向的形成,有赖于科学、完善的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现阶段,国内学界将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分为几个维度,分别是:高校教育管理的相关性,高校教育管理的客观性,高校教育管理内部质量单元的相关性,高校教育管理对教育系统的价值,持续质量管理价值和学生参与价值。正是由于教育管理工作的多样性,如何保持高校教育管理的高效才显得至关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讲,这取决于许多因素,如质量文化、文化和组织阻力、个人经验、学生信息、关键成功因素、实施后的跟进和支持等。

人文关怀是高校教育管理有效发挥的基本前提。这是因为在高校教育管理的众多工作环节中,人文关怀是从思想层面促进建立和维持教育变革的组织结构,它是人格综合特征的复杂形成,其结构包括价值关系系统(尊重个人、宽容、同情、敏感、对他人的责任)和稳定而一致的人格素质(可靠性、对某些原则和理想的忠诚、对人的自由和尊严的尊重、宽容、拒绝暴力)。特别是在提高学生学习成果时也要注重培养学校管理变革的能力。基于人文关怀,高校教育管理能够调节高校学生在最重要的社会活动情境中的人格行为和活动,高校学生对实现目标和实现这些目标的方法的态度得到表达。基于人文关怀的高校教育管理,显著特点是管理过程中的人性化方法、人格语义领域的发展和对人文价值的反思能力。在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分析的背景下,基于人文关怀的高校教育管理,为高校学生提供了悟真我、自治、信心和利益保护的机会。

三、高校教育管理中实施人文关怀的路径

(一)建立差异化的教育管理制度体系

高校教育管理者要认识到每个高校学生都是认知、活动、交流、权利、社会适应的主体,要考虑到他们的个体心理特征和兴趣。高校教育管理的目标是通过有效管理,激发和发展高校学生的个性潜能,将他们纳入社会交往系统。在此前提下,多元化的社会文化和高校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高校的教育管理模式。为了与教育发展总体规划保持一致,现有的教育管理体制已经有些烦琐且不合时宜。针对高校不断扩招对教育管理工作带来的困难,广大教育管理工作者应充分意识到主体差异存在的必然性,以人文教育为导向,意识到每个人存在的独创性、显示性、建构性以及对自己行为负责的能力,进而克服传统教育管理所面临的困难,完善管理学生活动的工作流程,减少管理冗繁,提高管理质量等。

不仅如此,还要针对高校学生人文价值取向的形成,提出基于人文关怀的高校教育管理实施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包括教育环境组织原则、教养自由一致原则、人类普遍价值观与实际价值观协调原则、人格了悟真我原则、学生参与社会关系原则、教学管理原则和学生自治互联原则。在原有管理的基础上,通过高校教育管理,缩小高校学生在人文价值取向形成上的差异。针对高校学生人文价值取向,要有目的地开展工作,以此对其产生积极影响。所以,高校教育管理要在某些主体差异方面,强调求同存异。所谓“求同存异”,是指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观思想认知,避免因思想认知差异造成冲突,否则会对党建引领下的教育管理工作产生消极影响。

此外,在人文关怀视域下,了解高校管理人员的状况有助于更有效地进行高校教育管理工作。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应确定高校学生人文价值取向形成的条件,细化大学生的主体差异,明确不同主体的实际情况,以“以人为本”理念建立学生的人本主义教育理想。远大理想的存在是为高校学生人文价值取向的形成提供前瞻的机会。为此,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要衡量学生的接受度或管理服务情况,创建一个独特的教育管理系统。这个系统要体现人文主义内涵,要尊重高校学生的人格和权利,进而对现有教育管理制度进行优化,最终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制度体系,落实求同存异的基本思想,为人文关怀在教育管理工作中的渗透奠定基础。

(二)完善高校教育管理组织架构体系

人文关怀既是新时期高校教育管理的核心价值,又是促进高校教育管理发展的基本理念,更是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校园环境、维持真诚的学生和学校之间关系的主要因素。在人文关怀视域下,高校教育管理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批判性思考和反思,以关怀意识重塑教学理念。可见,对于人文关怀视域下的高校教育管理,强大的领导力、工作队伍和灵活的制度至关重要。通过完善高校教育管理组织架构体系,有助于提高协作和组织能力,有助于增加学生参与和互动,有助于促进学生就业能力。除此之外,学生人文价值取向形成的最重要条件是组织实践性、人文性的活动,因此基于人文关怀的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应强调多主体参与的科学管理。

针对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建立由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组成的教育管理监督部门,创造人性化的教育空间,融入高校战略管理,保证教育管理工作开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高校教育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在学生和学校之间建立友好和信任的关系,营造情感积极的气氛和人文风格,以互帮互助、同情共鸣、平等互尊的理念来团结学生。为此,高校教育管理需要为他们未来的活动奠定基础,这个基础不仅是他们在高等教育机构中获得的知识,而且是他们所承担的人文关系,其目的是刺激学生的正向发展。

在高校教育管理中,人文关怀的作用取决于以下几个层面:高层管理人员,即校长,他们从战略思维的角度发挥人文关怀的功能;中层管理人员,例如院长和副院长,他们将人文关怀用于教育管理决策的思考;基层管理,即做出教育管理决策的基层管理人员,他们通过人文关怀实现高校教育管理的透明度,并为教育管理决策提供信息。由此可见,传统的树状组织架构体系对于灵活应对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极为不利。相较之下,在现有教育组织架构体系中,通过“扁平化”的处理,不同职位的管理人员在这些流程中各司其职,并积极发挥人文关怀功能以推进教育管理的流程实现。与此同时,在现有教育管理组织架构的基础上,基于人文关怀的教育管理将除教育管理工作人员外的教师、学生等,都引入教育管理工作之中,通过协调发挥教师、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使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更加人文化、科学化和有效化,进而促进高等教育机构的质量管理。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人文关怀的高校教育管理的有效发挥,对于改善高校教育管理至关重要。在个人层面,高校教育管理与教育者的能力、资源和动机有关,通过人文关怀的有效发挥,高校教育管理能力与教育者技能得到增强,对学生的教育有直接的积极影响;在组织层面,人文关怀的有效发挥是创造和维持必要的教育管理的条件。确保管理建设中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和协同作用、保障加强学校变革能力的组织条件是教育工作者专业发展与学校发展相统一的先决条件。

期刊知识

客服一号: 卜编辑

客服二号: 林编辑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ICP备案号:京ICP备14054149号-4

【免责声明】:第一学术网 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扫码联系客服
扫码联系客服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码联系客服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