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10 - 86226008
483825188@qq.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校党建与课程思政融合发展的新途径

作者:利爽 于明鑫 姜婷来源:《魅力中国》日期:2022-03-28人气:2759

2016 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从教育全局出发,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从党的建设总体出发,在“大思政”视域下,创新性推进高校党建育人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 高校党建与课程思政研究现状

(一)协同机制尚待完善

高校教师既承担着 “教书育人”的责任,又肩负着“立德树人”的使命。各大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已有序开展,但仍会表现出缺乏协同意识的现象,使得党建工作未能有效融于思政教学,无法达到理想中的协同效果。

在高校中,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分属于不同的部门实施。前者的落实主要通过团委和学生团体来完成,其次是授课教师,现在各大高校也都在大力倡导课程思政,但成效有待进一步提高;而后者虽由高校负责总体推进,但其内容只涉及学生入党前的培训工作,思政教育方面涉及不多。部分高校在党建及课程思政方面开展的活动项目较少,党建同样未对思政教育形成带动效应,二者的融合度较低,协同意识较差。这种现状在借助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党建工作方面形成了较大的阻碍,使得课程思政难以作为党建的有效宣传渠道,致使人才培养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1-2]。

(二) 党组织“缺位”,课程思政缺乏创新

部分高校尤其民办高校目前还未给予党建和课程思政足够重视,部分教师的观念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于课程思政的核心要义理解不透,把握不准,政治能力不强,或者教师更关注理论知识方面的传授,,导致在专业课上所加入的思政元素很突兀,未能实现有机融合,无法满足学生不断变化的学习需求,不利于国家党建和课程思政政策的全面落实与执行。目前党建工作对课程思政的指导意义不强,二者的协同性不高,未能实现有效的创新[1-2]。

二、 高校党建与课程思政融合发展的新途径

(一) 构建“大思政”格局,全员全方位联合育人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高校要积极探索建立协同融合、互联互通的党建引领育人工作机制,不断推进“三全育人”工作格局构建。建立“自上而下,层层落实”的工作机制,以基层学生党支部为核心,强化与大学生与学生会、社团之间的协同融合,强化与辅导员、授课教师、组织员之间的联动协同,形成多元主体育人的工作合力。

(二) 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创新高校党建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要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做思想政治工作能力”[3] 。高校需建立有效而完善的教育机制,充分迎合当前思政工作的发展趋势,结合具体问题进行研究思考,制定出较为可行的解决方案。高校教师要认真学习教育部下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公共基础课、专业教育课以及实践类等课程等建设思路,制定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创新机制。“大思政”视域下开展党建育人工作,要形成联合育人机制,既涵盖教学、科研、行政、后勤等各个部门,又运用社会、高校中一切可能的力量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2,4]。

(三) 党建融入思政教材和课堂

高校可结合自身的师资条件组建党建、思政等专业化教育团队,编制特色化教材,不断完善思政教学模式,提升师生创新实践能力。

(四)利用“互联网+”,线上线下特色学习

创新党建和思政教育线上线下平台,如智慧党建、思政角等。广大师生实名注册,由党组织给予认证,构建庞大的党员信息数据库,及时了解党员的思想和行为动态,并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方式进行科学分析。广大师生党员既可以借助智慧党建平台进行理论学习、互动讨论,完成评议、表决任务,又可以在遇到困难或问题时,可通过平台进行交流。除此之外,平台还可以参观学习、交流互动、举办主题活动等,以提升参与度,形成线上与线下的协同互动,从而不断提升高校党建和课程思政工作的总体效果[5]。

(五)营造党建和课程思政文化氛围

在校园活动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融入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理念,有效吸引学生的关注,从而自发参与党建与思政教育的各类活动,以此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综上所述,党建与思政教育具有高度的内在契合性。因此,高校应主动加大在党建及课程思政方面的研究力度,主动尝试更为丰富、有效的教育形式,引导教师在实践中营造和谐的育人氛围,使高校师生建立与时代发展和党政方针同步的思想理念,实现党建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发展。

期刊知识

客服一号: 卜编辑

客服二号: 林编辑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ICP备案号:京ICP备14054149号-4

【免责声明】:第一学术网 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扫码联系客服
扫码联系客服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码联系客服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