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10 - 86226008
483825188@qq.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论文 > 正文

国有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问题与完善建议分析

作者:霍程来源:《中国集体经济》日期:2024-07-18人气:139

前言: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持续深化,企业在市场化发展道路上摸爬滚打。在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国有企业面临的生存压力增大,同时,考虑到企业改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诸多不稳定因素,导致企业生存发展难上加难。财务风险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风险因素,加强国有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是国有企业改革转型的现实需要,有助于国有企业长远稳定发展,进而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一、国有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基本理论阐述

(一)财务风险的含义及特征

财务风险,顾名思义,是指企业由于各种内外部因素而导致的财务方面的不确定性风险。其主要是由于经营活动的不稳定性,导致企业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增加,企业取得的实际收益偏离预期收益。财务风险可以被控制,但无法完全消除,具有不确定、可控、客观的特点。财务风险包括多种风险,如筹资风险、存货管理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投资风险、利率风险等等,常见财务风险如下:

1.筹资风险

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离不开“资本”二字,国有企业的资本由负债资本和权益资本两大部分构成,这两部分所占的比例决定了企业是负债经营还是权益经营。企业在筹资过程中,应基于成本效益的关系,对筹资活动所付出的成本、所承担的风险以及预期的收益三大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一般情况下,企业负债资本所占比重上升时,企业的权益回报率以及外借资本的盈利潜力也会相应地得到提高。但是,当面临还款和付息时,公司的还款压力将增大,若不能及时偿还到期债务,将会面临严重的财务风险,进而影响企业正常运营及后续发展。

2.资金回收风险

资金回收风险是商业信用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市场发展,国有企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不完善,导致款项无法及时收回,增加了资金回收的风险,导致企业的坏账率上升。

3.投资风险

风险与收益是并存的,国有企业通过投资获得收益,就不可避免地要承担与收益相对应的投资风险。企业短期投资的回报率相对较低,但能够刺激企业的资金流动,优化资金的使用效率。长期投资通常时间跨度长,投资数额较大,投资收益较高,但也伴随着相对较高的投资风险,投资稍有不慎,将对企业造成沉重的打击。不论是短期投资还是长期投资,为了确保企业获得持续且稳定的投资回报,必须强化投资风险的管理,避免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二)内部控制的含义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内部控制是企业风险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所谓内部控制,是指企业全体为实现企业基本目标,以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的形式,共同实施的一系列管理和控制活动。内部控制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特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也是现代企业管理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企业稳步发展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内部控制的目标是确保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提升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提高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从而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企业的内部控制是由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有效的内部控制建立在全员执行的基础上。在国有改革不断深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应当不断增强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发挥内部控制的重要价值,提高企业的运营管理效率,确保企业资本的安全、高效运作。

(三)国有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应遵循的原则

1.遵循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的原则

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及发展阶段的不同,财务风险控制的原则有所差异,国有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应与企业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举例来说,当企业处于稳步发展阶段,通常选择相对谨慎的风险控制办法,当企业处于快速扩张阶段,通常选择积极的风险控制办法。

2.遵循风险预防与风险处置相结合的原则

财务风险具有客观性,其具有存在的客观基础和依据,表现为财务风险的不可避免性。因此,对于国有企业来说,财务风险只能预防,无法消除。为了更有效地达到风险控制的目标,国有企业要从企业实际出发,将风险处置和风险防范相结合,制定恰当的风险处置与防范措施。

3.遵循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我国国有企业存在的一个“通病”是过度追求短期收益,忽视了长期利益的保护,阻碍了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基于此,在财务风险内部控制过程中,企业除了要规避短期风险,更要重视对企业长期利益的保护,以避免企业后期发展陷入被动

4.遵循发展的同步性原则

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应与企业发展保持同步,使风险控制活动与企业发展及市场的客观规律相适应,例如,在企业刚成立阶段,需要特别关注和预防技术和营销等领域的风险。随着企业发展趋于稳定,应高度重视企业管理层面的财务风险。在企业扩张的过程中,需要警惕由于并购、融资、投资等活动带来的财务风险。

二、国有企业加强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一)是提升国有企业竞争力的必要措施

加强国有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基础。企业出现财务风险,不但会对生产经营产生负面影响,还可能使企业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困境,进而造成生产停滞甚至破产清算,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国有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之一,要想实现自身经济效益最大化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必须优化企业内部管理,而财务风险内部控制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可提高企业内部管理专业化水平,进而提升企业整体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基于此,国有企业应充分认识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着力实施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完善企业精细化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有效提升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和管理能力,促使国有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是国有企业提高风险管理能力的重要手段

内部控制作为一种重要手段,对推动企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加强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可以帮助国有企业更好地规避财务风险,是企业实现战略发展目标和增强风险应对能力的重要手段。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国有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错综复杂,需要对内外部风险进行全方位防范。强化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提高对财务风险的认识,及时识别和分析潜在的风险因素,实施前瞻性的风险管理和防范策略,进而防止风险因素扩大,避免给企业造成实质性的经济损失。尤其是在投资和建设活动中,国有企业必须始终慎之又慎,对资金的分配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合理控制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确保资金链的稳定性,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避免因盲目投资和建设而导致的财务风险,避免企业陷入资金困境。

三、国有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尚未健全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存在诸多缺陷,导致企业财务管理面临重大挑战,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产权关系不明确。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化,大量的外部资金被投入到国有企业,导致国有企业的运行结构发生变化。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之后,从理论角度来说,经过股份制改革的国有企业获得了相对独立的经营权,在某种程度上摆脱了原有的行政干预。然而,从实际状况来看,许多国有企业依然面临着不同程度的行政干预,企业距离完全“政企分开”的目标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领导人往往具有政府行政级别身份。在企业中,董事长和总经理由同一人担任的情况屡见不鲜,“一把手说了算”“一个人控制”的现象严重,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并且可能引发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问题。

其次,分权机制失衡,未能落实有效监管。我国目前实施的《公司法》明确提出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三权分立和制衡的权力机制,三会在治理结构层面相互独立并制衡,实行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离。然而,大多数国有企业并未实施董事会、管理层和监事会的“三权分立”,财务决策、执行权主要集中在以大股东为代表的管理层手中,大股东权力过大,“三权分立”形同虚设,分权机制严重失衡,财务监督变得形式化,财务信息披露失真、滞后等现象屡见不鲜,直接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二)内部审计监管不到位

内部审计是完善国有企业内部监督和约束机制的关键途径,同时是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以及维护所有者权益的必要手段。加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提高内部审计水平尤为重要。当前,绝大多数国有企业已建立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但内部审计人员主要来源于企业财务部门,缺乏独立性,导致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内部审计在工作流程、组织结构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不独立性,导致内部审计的控制、监督职能无法充分发挥,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同时,由于内部审计监管不力,导致对企业内部控制改革、运行和改进活动的评价无法顺利地进行下去。

(三)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体系存在缺陷

我国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体系存在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企业缺乏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未能根据现代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构建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大多数国有企业领导班子的风险意识比较薄弱,面对高负债率、财务信息失真等问题,未能保持高度警觉,以至于财务风险应急处理机制缺失,企业面对财务风险时“手足无措”。其次,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当前,许多国有企业经济效益欠佳,企业发展举步维艰,企业资源利用率不高,内部控制管理难以满足企业生存与发展需要。同时,由于缺乏内部控制监管机制,导致内部控制流于形式,内部控制失效。大多数企业员工未能认识到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较为浅薄,片面地认为内部控制只是简单的内部成本控制、内部会计监督等,忽略了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另外,在国有企业内部,会计人员通常只专注于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报告,缺乏参与企业管理的主动性,未能发挥财务人员对于推动风险控制及完善内控制度的促进作用。

四、完善国有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的相关建议

(一)优化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

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直接决定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的实施和执行水平,在具体实践中,国有企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国有企业应对公司制改革具备正确的认识,全面、彻底地进行公司制改革,实现权力的制衡,确保决策权与经营权的有效分离,发挥企业“三会”在推动内部控制方面的协同作用。同时,企业应构建并优化股东大会与董事会制度,通过“两会”制度的构建,使企业的内部决策管理机制更加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更加规范,防止“一把手说了算”,进一步增强企业经济决策的科学合理性

其次,国有企业应强化企业监事会的作用,突出监事会和董事会的重要性。内部控制是国有企业监事会为控制财务风险、监管企业管理层行为而采取的管理手段,强化监事会的主导作用,有利于企业强化内部控制。对此,国有企业应充分发挥监事会的监督职能,对企业财务工作进行全方位检查,严格监督企业董事、经理的履职情况。另一方面,随着国企改革的持续进行,所有权和经营权逐渐分离,企业董事会的作用逐渐凸显。基于此,国有企业应突出董事会的地位,使企业董事会成为约束企业经营者行为的有力工具,强化董事会在财务风险事前控制中的作用,使董事会积极主动参与到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工作中。

最后,国有企业应提升企业管理层的专业素养。在国有企业的运营和管理中,企业管理者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管理者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机制的实施效果和运行效率。对此,国有企业应加强管理者素质的培养,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综合素质,注重管理层的道德品质,强化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进而构建良好的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环境。

(二)加强内部审计监督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公司治理经验都表明,内部审计是提高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实效的重要保障,是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评价和监控的重要手段,开展针对性的内部审计,是企业加强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的重要体现,有助于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对此,国有企业应成立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将其设定为监事部的常设机构。内部审计部门应由独立于财务部门的专职审计人员组成,由企业监事部领导,专门负责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经济行为的合法性、合规性进行全方位的审查和监督。同时,企业应突出内部审计部门的重要地位,确保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持续拓宽内部审计的范围,强化内部审计的约束力,使内部审计更好地服务于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通过实施内部审计,促使国企全体员工主动地遵守财经法律和工作纪律,从而强化内部控制,防范财务风险,进一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其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和良好的职业操守,加强对新技术、新政策、新知识的学习,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主动参与到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为企业提高财务风险内部控制水平提供有效助力。

(三)构建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

对于国有企业而言,规章制度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尤为重要,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没有健全的制度作为保障,容易导致内部控制失效,进而出现权力滥用,引发贪污、腐败等行为,同时,缺乏制度的约束,企业员工也容易出现“偷奸耍滑”的情况。为构建完善的财务风险内控制度,企业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建立并完善财务风险长效管理机制。在实际工作中,风险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行是确保企业防范和处置风险事故的关键。国有企业应基于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市场发展动态,加强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并对内部控制机制进行持续的完善和优化,构建有效的、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会计管理制度、审批检查制度、岗位分工制度等,逐渐构建权责一致的内部控制体系,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提供保障。同时,企业应构建相关的问责制度、激励约束制度,提高企业全体人员的风险控制意识,为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的良性发展奠定基础。

其次,强化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如果企业缺乏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质量可能会受到影响。所以,国有企业应最大限度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财务风险预警信息系统,根据企业实际,科学设置各个功能模块,使系统能清晰、准确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实现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预测与评估的功能。例如,在应收账款模块,系统可通过客户信用评级和应收账款回收情况确定相应的风险等级,当客户长时间拖欠款项,系统将自动评估风险的程度,并提供相应的预警。又或者在支付审批功能模块,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会基于年度预算自动计算出各月度预算,并据此设定相应的预警阈值,一旦当月费用审批超过预警阈值,系统将会启动预警提示。借助风险预警系统,可及时更新和分析相关财务信息,确保财务风险处于可控和可预防的状态。同时,国有企业可借助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分析企业各财务指标的历年数据和当年数据之前的差异,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并针对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存在的薄弱之处进行强化,制定有效的风险防范策略,以实现财务风险事前控制。此外,国有企业应融合资产负债率、主营业务利润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财务指标,建立完整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框架,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等进行风险预警。

再次,建立健全动态全面预算管理体系。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国有企业需要将全面预算管理融合到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中,强化预算的编制、执行,密切关注预算的执行状况,建立预算跟踪制度,对预算执行进行监督,并将其纳入绩效评估体系中,确保预算的严格执行,保障预算管理的有效性,进而发挥全面预算管理在控制财务风险、防范经营风险中的重要作用。

最后,建立财务风险管理模型。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为了更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财务风险,建立相应的财务风险管理模型是至关重要的。国有企业应基于企业的发展规模,使用综合评定方法选择适合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模型。比如,针对投资型国有企业,为了构建科学的财务风险管理模型,企业需要明确投资的规模与种类,对投资的风险和回报进行科学预估,避免盲目投资给企业带来的投资风险。又或者针对生产型国有企业,在构建财务风险管理模型的过程中,应当结合企业未来产品的销量和单位成本,判断企业的生产类型属于推动式还是拉动式,再采用科学的算法,确定最优生产批量,进而避免生产不足或过量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结语:综上所述,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企业生存发展压力持续增大,强化财务风险内部控制不仅是防范财务风险的必要手段,更是保证企业正常运作的关键。在当前形势下,国有企业应高度重视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工作,深入剖析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增强风险防范预警能力,加强内部审计监督,进而帮助企业规避潜在的财务风险,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企业的稳健快速发展。

期刊知识

客服一号: 卜编辑

客服二号: 林编辑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ICP备案号:京ICP备14054149号-4

【免责声明】:第一学术网 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扫码联系客服
扫码联系客服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码联系客服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