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协调发展对“东数西算”工程赋能西部振兴的探讨
“十四五”阶段已经进入数据经济时代,算力在此时代环境下属于核心生产力。其实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已经正式提出数据是全新生产要素的要求,而且“十四五”发展过程中,经济社会转型也是以数据作为关键的推动力。在此背景下2022年3月份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查计划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实施“东数西算”工程的概念,同年9月发布的《东数西算下新型算力基础设施发展白皮书》中也涉及“算力”有关的概念。所谓“东数西算”工程,在实现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基础上,搭建全新的算力网络体系,实现东部算力需求向西部的转移,对数据中心建设以及布局进行整体优化,以达到东西部协同联动的效果。综合分析“东数西算”工程,其原理和“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项目类似,通过算力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与流通,将东西部区域普遍存在的不均衡问题予以解决,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同时,也能够发挥“东数西算”工程优势赋能西部振兴。为此,本文以区域协调发展对于“东数西算”工程赋能西部振兴为对象,介绍“东数西算”工程以及推进现状,总结该项目赋能西部振兴的实现路径与效果,从而为协调东西部发展提供参考。
一、"东数西算"工程概述
(一)工程内容
根据上文介绍,“东数西算”工程是一种全新的算力网络体系。该工程的关键在于“算力”,是现代社会实现信息化、智能化运行的关键,更是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提高算数能力,对于数据要素创新力而言是不可缺少的激活手段,更加有利于全面实现产业数据化这一发展目标,在“东数西算”工程的作用下,实现技术、产业、模式的更新,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区域协调发展夯实基础[1]。
关于“东数西算”工程,其中涉及的大量新型基础设施均要开展大力建设,而且工程本身在该领域有非常大的影响力。处于经济双循环发展环境下,新基建逐渐作为核心要素。纵观新型基建覆盖范围,共包含七个方面,其中之一是大数据中心建设。与此同时,新基建在国内经济增长进程中,作为新引擎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各个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提供驱动力。“东数西算”工程的推进中,也是将新基建中的数据中心建设这一领域作为基础,完善算力基础设施,推动中西部之间数字经济发展协调性,对比较传统的经济发展形势作出创新,从而实现赋能西部振兴。
纵观全球经济结构的变化,发现其不断优化的原因是新一轮科技革命以及产业变革,其中数字经济更是起到了推动力的作用[2]。算力在数字经济中,占据核心生产力的位置,尤其是参与到全球战略竞争中,算力的作用更加显著。数字技术在现代化社会中得到体现,其渗透的对象包括科技、医疗、教育等。其实不只是以上几个行业领域,全社会均表现出对于算力的紧迫性,这也推动着算力发展速度的逐年增长。
数据中心作为新基建的领域之一,在分布方面体现出集中性,尤其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对于东部地区进行整体分析发现,整体存在土地发展空间有限、能源紧缺的问题,不能满足更加全面的发展要求。这对于数据中心的发展而言,实际上很难实现大规模发展的目标。对比东部地区,西部地区拥有广袤的土地资源和可再生资源,而且生产成本不高,整体来说潜力高,这为建设数据中心,接受东部算力需求创造了良好条件[3]。考虑到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区别,需要借用现行制度以及出台政策,构建一体化布局,在东西部地区之间共享资源,在“东数西算”工程的作用下提高地区之间资源使用率,以“东数西算”工程赋能西部振兴。
(二)工程意义
“东数西算”工程在一直以来的推进中,具有明显价值,总结为四点:
第一,“东数西算”工程推进的过程也是绿色发展理念实践的过程,在东西部地区之间全面实现绿色发展。众所周知,西部地区绿色能源资源丰富,然而却并未完全发挥出使用价值。工程推进过程中建设数据中心,在西部地区布局规模不断扩大,这切实提高了绿色能源使用率,遵循就近原则,消纳西部地区的绿色能源,全程落实低碳理念,对数据中心建设相关技术手段进行创新[4]。
第二,“东数西算”工程推进显著提高了算力水平,也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多方需求。因为数据中心集中布局在西部地区,在布局方面呈现一体化趋势,而且算力基础设施规模也相继扩大,解决了西部地区算力滞后的问题,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算力的协同发展。另外,算力是一种基础能力,对于科技、教育、医疗以及制造业等均表现出明显的性能优势。
第三,“东数西算”工程为区域协调发展获取各多投资。建设数据中心,其相关的产业链长,而且具有比较显著的带动效应,相应的扩大了投资规模。算力枢纽、数据中心布局的集中性,对于今后其他有关产业获取上下游投资而言,同样体现出辐射效应。
第四,“东数西算”工程更新了经济发展模式,加强东西部区域之间发展的协调性。西部地区经济是以第一、二产业为支柱,在推进“东数西算”工程后,该地区的资源使用率显著提升,也为数字经济创造了条件。当算力基础设施得到完善,按从东向西的顺序逐一布局,促使东西部地区的数据相互流通,也相互传递了价值,将东部地区的发展空间予以拓宽,赋能西部振兴。
(三)“东数西算”工程建设现状
“东数西算”工程在一直以来的推进中,2022年是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即由此进入推进期,所有枢纽节点的建设速度得到提升,无论是地区之间的土地规划、网络配套建设,还是产业的引进,各个领域均享受到优惠政策,建设大批示范项目。与此同时,数据中心建设中,也凭借绿色低碳化、集约高效化、自主可控化,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运营模式,这对于优化行业生态具有重要作用[5]。基于此前提,总结“东数西算”工程建设现状,从机制设计、资金保障两方面着手总结分析。
1.相关机制实现了顶层设计
“东数西算”工程搭配配套政策,如“四梁八柱政策体系”,使有关机制实现了顶层设计。尤其是批复了8个算力枢纽节点后,全部的节点地区先后组建了领导小组,并且拟定实施方案和专项规划。对于“东数西算”工程的工作机制,以长三角、贵州和宁夏等地区为主体,分别组建了领导小组,内蒙古节点则构建、实施了厅际联席会议制度,立足于多个维度落实工程重点工作,分别有媒体宣传、组织高峰论坛、夯实基础设施、全面推进绿色节能发展等。关于现行规划以及出台政策,成渝节点专门出台了《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国家枢纽节点(四川)实施方案》,通过此方案完成统筹布局,并且提供要素方面的保证,切实提高算力设施建设的速度;除了成渝节点,宁夏节点也出台了《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宁夏枢纽建设方案》,在该方案中总结了2022年度宁夏枢纽包含40项工作在内的关键任务,保证“东数西算”工程在该地区比较经典性的示范场景与应用的实现;相比之下,贵州节点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东数西算”工程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贵州)枢纽节点的实施意见》。
2.提高了资金与要素方面的保障
“东数西算”工程的各个节点地区均表现出非常高的参与积极性,并且在资金、网络、用地用能等多个领域提供了要素方面的支持,为重大项目建设创造条件。除此之外,“东数西算”工程本身也有充足的资金保障,如国家发展改革委为“东数西算”示范项目批复了补贴申报,使各个建设项目得到有效落实[6]。在网络互联互通的建设中,我国长三角节点着手开始建设,即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集群,直至安徽芜湖集群,这一区间范围内的电信网络主干光缆建设;贵州节点在建设方面也承接了电路项目,如贵阳到广州地区的光缆传输直连电路,在此方面贵州广电联合钜成公司更是作为建设主体,承担了贵州到全国范围内所有重点城市直连网项目的建设;对于内蒙古节点,主要负责集宁集群直通北京项目,此项目的关键便是144芯点对点专用双回路大容量光缆。
“东数西算”工程中的电力保障,各个地区与城市充分运用当地资源,大力开展数据中心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其中包括河北的张家口集群、甘肃的庆阳集群和宁夏的中卫集群等。例如河北怀来县建设的合盈数据产业园,该产业园承接5吉瓦“源网荷储”一体化一期项目,目前已经建成并且投入到投用中,通过该项目,使产业园真正实现了100%绿电供应;再如甘肃节点,其在中国能建所具有的能源优势基础上,以零碳理念为核心,创建了“投建运一体化”的数据中心产业园区,中国能建在该产业园区建设中投资55亿元,建设源网荷储一体化数据中心,这也是园区内部全面实现数据中心绿能供应的重要条件。
二、区域协调发展对“东数西算”工程赋能西部振兴的实现路径
(一)全方位多层次实践区域战略统筹制度
建设、推进“东数西算”工程,离不开全社会的支持与国家政策的支持,特别是“东数西算”工程建设中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在区域协调发展的导向作用下,助力西部振兴。“东数西算”工程中包含财政、产业与人才等内容,而且表现出有的放矢的特点,凭借现行政策,加强东西部地区之间的统筹、联动。其中东部地区在我国整体发展势头良好,各个产业的建设均会产生大量数据,同时,算力基础设施耗损能源多,这就需要不断补充资金。对比发现,西部地区不仅拥有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生产成本也不高,电能资源以及其他能源是西部地区的明显优势。在此前提下“东数西算”工程可以实现产业布局的重构,增强能源利用的平衡性,也直接作用于地区的经济发展[7]。基于此,对于西部地区,其在“东数西算”工程中,需要积极落实作为主要区域的责任,凭借现行国家战略夯实大数据中心基础,通过地区已有的资源助力自我发展。
(二)发挥地区之间的企业优势
“东数西算”工程的新基建投资,是工程得以有序推进的重要项目,而且每年会在该项目中投入大额资金,助力地区内部相关产业链建设。根据“十四五”期间测算数据,发现“东数西算”工程一年新增投资超4000亿元已经成为常态化,甚至远超“西气东输”与“南水北调”。尤其需要注意到数据有关的其他数字经济产业中,在“东数西算”工程的助力下,也迎来了发展的关键期。所以,不管企业是提供算力的一方,还是算力使用的一方,参与到“东数西算”工程中必然会获得发展所需机遇,而且工程建设与推进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这便会创造就业岗位,为地区内居民就业提供机会。
“东数西算”工程的数据中心建设中,产业链条长,而且也包含诸多流程,如IT网络设备、支持性设备、运营商。所以,推进“东数西算”工程是帮助西部地区获取投资的重要条件,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
综上,“东数西算”工程有关企业在区域协调发展的背景下,势必要抓住机遇,带领西部地区全面参与到智能化数字经济时代中。通过企业的优势挖掘新经济增长点,创新地区经济发展模式,为西部地区振兴提供助力。
(三)认识到数字人才的优势与价值
“东数西算”工程建设的深入,势必要认识到数字技术与相应人才的价值,并将其作为工程项目推进的着手点。近年来数字经济覆盖范围扩大,各个地区的数字化、智能化建设中,也开始将目光集中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并表现出对数字化人才的紧迫需求。但整体而言,我国数字化人才供给仍然存在缺失的问题,考虑到人才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助力,“东数西算”工程的推进需要认识到人才优势,大力培养数字化人才,实现数字化人才培养与引进的双管齐下。
一方面在数字化人才引进的实践中,需要东西部地区不断优化相关政策,例如人才引进政策,以及要从文化、法律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等方面着手,重点分析外部因素影响,夯实产业基础,为人才发展创造空间。另一方面在数字化人才培养的实践中,应重点加强数字化人才的专业实力与创新力。构建面向数字化人才的数字技能普及机制,以企业、高校等为对象,实现人才培养的联动[8]。
三、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的“东数西算”工程赋能西部振兴实践效果
社会经济以及整体建设进程中,社会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正处于实践的关键阶段,这是经济发展空间结构不可忽略的影响因素。尤其是在区域协调发展背景下,关键在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通过上述战略的实施,为建设新型城镇化,并提高城镇建设与发展效率,增强国土空间布局合理性、经济发展协调性提供助力。根据东西部地区发展现状,发现各区域面临了一些新问题,例如在经济方面,存在“南快北慢”的问题,即南北地区的经济增速存在明显区别。与此同时,板块之间的分化也比较明显。对于东中西部地区,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数字经济发展空间这一方面。其中东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居领先地位,中部地区的发展势头强劲,但西部地区的增速较慢。虽然数字经济的梯度、空间差异明显,但是以数字经济作为推动力,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在实践中依然有比较高的可行性。“东数西算”工程的推进中,西部地区完全可以借助已有优势建设大数据中心,通过资源的高效使用全面实现西部振兴。
例如西部地区的某地区准备着手建设绿色数据中心,前期进行调研,明确该地区条件比较优越。第一在于该地区的全年平均气温是10.8℃,第二是土地成本对比东部沿海地区较低,而且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第三在于交通、电力、热力以及水资源丰富,能够充足供应“东数西算”工程以及数据中心建设。其中该地区的电价也具有价格优势。以此地区的某县为例,近年来建设了风光储可再生能源产业园,总结该产业园建设的效果,发现其每年可提供电力达到68.82兆瓦。此外,该县也修建了物流港闲置物业,规模约3万平方米,这是“东数西算”工程非常有利的建设条件。综合分析该地区“东数西算”工程与绿色数据中心建设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建设进程中大力引进了新技术,使该地区的能源转换效率显著提升,也有效节约了储能成本;该地区的电网通道性能得到优化,凭借西部地区所有的绿色能源资源优势,为电网通道建设与优化夯实了基础;在“双碳”政策的推动下,该地区数据中心建设布局集中于西部地区,由此便享有丰富的绿色能源,遵循就近原则,直接提高了绿色数据中心能源使用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十四五”时期开展“东数西算”工程,对于地区经济、能源资源等各个产业协调发展表现出明显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在“算力”的支持下,建设数据中心,增强东西部地区之间发展的平衡性,实现各个地区之间的一体化发展,而且在“东数西算”工程的助力下,也能够赋能西部振兴,在区域协调发展中提高西部地区资源使用效率,在东部与西部地区的协同发展中实现资源能源的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