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10 - 86226008
483825188@qq.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当前阶段高校现有思政教育方式存在的不足

作者:符彩峰来源:《魅力中国》日期:2022-02-19人气:5748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社会的飞速发展,每年都有大量的人才缺口急需高校来填补。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每年为我国社会输送了大量专业化人才,是保证我国经济社会长期平稳发展的重要支柱。随着近些年来高校不断扩招,本科生队伍不断扩大,如何保障学校在扩招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培养质量是高校需要思考的问题[1]。思政教育工作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手段,在保证学生思想素质,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思政教育工作作为传统的高校工作内容,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已经有相当长的发展历史,但是随着近些年来社会形势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方式已经进入了瓶颈,影响力大大下降,发挥的作用也大打折扣。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是高校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基于上述内容,本文试图探讨出改变当前局面的可行路径,为进一步促进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发展,改变我国现有的思政教育体制作出贡献。

一、加强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与影响力的必要性

大学教育的目的除了培养专业化的人才以外,更重要的在于立德树人,而在我国现有的教育体制中,在立德树人这一方面,思政教育起到了支柱作用。培养高素质人才不仅成为当前社会阶段的要求,也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青年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最有希望和活力的群体,能否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能否自觉承担起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责任,将关乎到一个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发展。虽然在我国高校教育体制中,思政教育是传统的教育内容,并且已经有了较长的发展历史,但是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尤其是智能手机普及,学生接受信息渠道多样化以后,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方式已经不能够再引起学生的共鸣,甚至许多学生对传统的思政教育感到厌恶和反感,致使思政教育的作用大打折扣。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并不是最终目的,目的是正确引导高校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追求。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为我国培养高校后续储备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培养的人才能否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将对国家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加强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影响力,目的正是在于与时俱进,革新传统的高校思政工作方式和思路,充分发挥高校思政教育的作用。

二、当前阶段高校现有思政教育方式存在的不足

要想更好地针对我国目前阶段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现状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改良策略,那么首先就要针对现阶段我国高校现有思政教育工作方式存在的不足作出总结,寻找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以便更好的分析和解决问题。

(一)对学生进行单向输出教育效率低下

在传统的思政教育工作模式中,教师单方面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是大多数高校的做法。在过去智能手机尚未普及的时候,这种方式能够发挥一定的效用。而随着近些年来互联网的普及,智能手机已经成为高校学生的必备物品,在这种情况下,在对学生进行单向的输出教育,难免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激起学生的反感情绪。在过去,高校笼统地将思政教育工作转变成开讲座,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等几种单一模式,通过这种集体化,大规模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在学生信息接收渠道还相对较窄的时候,这种方式或许能够让学生接受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而一旦学生接收信息渠道变宽,各种纷杂的网络信息涌向学生的时候,传统的思政教育工作方式便难免显得单调乏味和枯燥。另外,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和学生实际上是相脱节的,教师只是在单方面准备自己的教学内容,按部就班地向学生进行教学,而学生也只是根据学校的安排,定时定点地参加思政教学,思政课堂缺乏活力。学生只是在被动地接受老师所灌输的知识,而并没有真正的参与到其中,老师也只是在向学生单方面地讲授自己准备的授课内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形式比较单一、僵化。

(二)教育思路僵化,教育路径狭窄

教育思路僵化,主要是与长期以来我国思政教育工作模式僵化有关。一方面,在现有的教育背景下,学术水平成为了评价高校的最重要的标准,高校管理层往往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到了教学和科研上,而忽略了思想建设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传统的思政教育工作模式往往被大多数高校所沿袭至今,缺乏改革的动力。高校应当充分认识到,教育应当与时俱进,思政教育更是如此,由于思政教育的内容关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来不断调整工作方式和工作内容,通过多样化的工作路径来真正的扩大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影响力。另外,大多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都有一套自己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思路,即便在面对不同的学生和不同时期的学生时,也仍旧按部就班地采取自己的这一套工作理念,这样显然不能够满足时代对高校思政教育的需求,不能够真正发挥思政教育的作用和效力。从高校本身而言,思政教育工作思路的僵化一是体现在管理层上,二是体现在一线思政教育工作者上。而不管在哪一方面,出现这种情况的最根本原因是高校忽略了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没有真正地将思政教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

(三)创新路径针对性不够,忽视以人为本的精神

在教育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即教师和学生,谁才是真正的主体。在传统的思政教育工作模式和路径中,无疑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只是作为一个参与者被动地接受思政教育。这种情况实际上是不利于学生发挥自己作为一个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的,即便教师充分合理地安排了思政教学的内容,并且配备了相应的体制和教师来支撑整个思政教育工作体系,也不能够最大化地保证学生的思政教育接受程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真正愿意主动去接受思政教育内容的时候,才能够充分发挥和保证思政教育的影响力和实效性,而这一点恰恰是在传统思政教育工作路径中被大多数高校所忽视的。

(四)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缺乏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整合

许多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往往只是引进已有的现成的思政教育工作体制,而忽略了依靠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建设有本校特色的思政教育工作模式。高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本身具有庞大的资源,这些资源除了方便师生进行日常学习和工作之外,还能够承担起思政教育的任务。但就实际利用情况来看,大多数高校并没有充分对学校自身的资源进行挖掘和利用,只是依靠传统的,固定的思政教育模式来进行思政教育工作。这实际上就导致了高校资源的浪费。一方面,高校寻求通过在制度和模式上的改革来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目的,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影响力,但另一方面又忽略了依据学校自身实际来开展思政工作,进而造成了许多高校虽然在不断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但实际效果往往并不理想。

三、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与影响力的改革路径

前文对我国现阶段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现状做出了总结,并分析出了其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下针对上述内容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改良意见,为进一步提高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和影响力作出理论依据。

(一)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交互性,改变单向输出的教育模式

要想真正地发挥思政教育的作用,充分体现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影响力,那么就必须要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中,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要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交互性,改变单向输出的教育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思政教育的一部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落实到具体的实施路径上,教师要首先改变自己的思政教育工作思路,要做好教学的反馈工作,及时听取学生的意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作出调整,让学生能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要改变传统思政教育模式下教师单方面讲,学生被动接受的现状。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思政教育工作并不是最终目的,最终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追求。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时候,要紧紧地围绕这一目标来开展,切不可把思政教育工作教条化。

(二)紧跟社会形势的发展,创新工作路径

社会形势的变化以及互联网的普及是当前阶段思政教育工作环境发生变化的最重要的原因。互联网的普及降低了学生接收信息的门槛,学生只需要拥有一台手机终端,便能够随时随地接收来自互联网上的各种信息。一方面,这种信息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见识,另一方面,互联网上也充斥着不良信息,容易对学生产生不良诱导。教师应当根据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来对自己的工作路径作出相应的调整。例如说当手机已经成为了学生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一部分时,高校应当主动地对传统的思政教育工作路径做出调整,积极开辟网络阵地,申请自己的公众号和微信,微博账号等,借助网络平台,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上,教师也相应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内容作出调整,根据学生实际,结合经典故事、典型案例、时事热点等,线上线下相结合,让学生感到思政教育内容是生动有趣、实用的、与时俱进的,才会积极主动地接受思政教育内容,唯有这样,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影响力。

(三)以学生为思政教育本位,增加思政教育工作导向性

高校在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政教育方向。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学生才是教育和教学的真正主体,一切教育活动都应当以最终的教学效果为导向。不管通过何种方式和方法来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终都是要求结果的。教师在开展每一步教学活动时,都首先应当想到的是自己的这项活动是否有利于最终结果的促成。这样一来,教师可以减去传统思政教育工作中无效或低效的部分,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真正有用的方式上。既节省了教师的时间,同时也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这就要求教师要打破传统思政教育工作模式中一些僵化的成分,开展工作时不必再按照常规和惯例去行事,是需要以最终的结果为标准。这样便能够充分解放教师的创新思维,使思政教育工作更有活力。

(四)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校园精神

高校开展自身的思政教育工作,优化思政教育工作路径和方式,除了依照先进经验引入成熟的工作模式以外,还应当充分参照自身学校的实际情况,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校园精神。通过多样化的形式,从实际出发来打造具有自身学校特色的思政工作环境和体系。高校应当对校园内的资源进行整合,充分发掘其潜在的思政教育价值,通过多元化的路径来打造校园特色文化,让思政教育成为一种风尚流传在校园中。换句话说,高校要依照自身的一些优势来打造校园特色文化,形成一种良好的教书育人氛围,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从而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思政教育工作内容,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和追求。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影响力是十分有必要的,不仅对于学生自己而言,对于整个社会、民族乃至于国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应当通过多元化的路径,进一步发挥创新思维,紧跟当前社会形势,从实际出发,打造具有高校特色的校园思政教育工作模式。

期刊知识

客服一号: 卜编辑

客服二号: 林编辑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ICP备案号:京ICP备14054149号-4

【免责声明】:第一学术网 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扫码联系客服
扫码联系客服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码联系客服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