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10 - 86226008
483825188@qq.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论文 > 正文

浅析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

作者:刘耘廷来源:《商业观察》日期:2024-05-23人气:196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关键,也是一国长期竞争力的主要要素。最近几年,由于疫情原因的影响,国内外经济都遭受了较大的冲击,我国的实体经济发展也出现了一定困难,例如,我国的制造业整体效益并不高,制造业的核心技术缺乏、受制于人的局面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观。此外,因为虚拟经济的增强,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思想氛围难以回归本源,无法建立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相关体系。互联网金融以其低成本和广泛覆盖面等优势,很好地弥补了传统金融的问题,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推动力,同时,网络经济的发展也成为一个国家的一个关键导向。伴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互联网金融的昌盛与现实经济艰难处境形成了显著差别,二者之间的关系也受到了各行各业的广泛探讨,特别是部分学者提出了互联网金融将成为社会经济支撑体这样的言论。但是,应以实体行业为基础,以金融为最终目的,不管网络金融的发展有多快,实体经济都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这是毋庸置疑的。网络金融发展的目的不是要在金融系统中“独占鳌头”,而是要和实体经济共同成长。

一、互联网金融的优势以及内涵特性

(一)优势

根据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情况,当前的互联网金融可分为五大类型,分别是:众筹、第三方支付、消费金融、互联网主动与保险、互联网贷款。在这些业务类型当中,第三方付款只是一个付款的媒介,与金融操作无关。而财付通、支付宝都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支付手段,通过与金融机构的协作,为顾客提供更加优质的金融服务,第三方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是中间业务,因此没有任何的风险隐患。尽管它没有直接参与到金融业的运营中,但是由于它与支付相关,所以在实践中被划入了中央银行的监控区域。而网络贷款又分为两类,一是P2P贷款,二是小额贷款。其中,网上小额贷款是指以互联网为基础,由小额信贷公司通过网络进行的一项业务。小额贷款公司网上贷款的具体运作方式就是向借款人发放资金,按照借款期限收取利息。而P2P贷款,就是一种以个人为单位进行的网络贷款,对于贷款的步骤,需要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易。现阶段P2P只是作为借贷双方的信息中介而存在。当前,国内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对网络借贷的监管还处在起步阶段网上消费信贷,即小额借贷,借钱用于实际消费。比如,京东白条支付宝花呗等,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随着电子商务产业的迅速发展,消费金融的发展有着巨大潜力。股权众筹是指公司股东将自己的一些股份转让给一般投资人,以此来拓宽公司的融资领域,从而提高其融资成本,所以,股权众筹也是引入新股东的一种融资手段。在股权众筹中,以金融中介为基础,开展相关交易尽管众筹本身拥有小规模、创新性强的特性,相对其他四大核心业务来说,它的监管也相对宽松一些,但是因为它的收入并不稳定,所以它也有可能会比预期的收入要低得多,所以,一般的投资者要谨慎,但是它也属于证券投资的范畴,所以要受到证监会的监督。除此之外,网络基金、保险类。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它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营销手段,现阶段,关键是运用在销售过去的理财类产品,如保险、基金等,这些产品在互联网上销售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不同的产品分属不同的监管部门,网上保险的销售受到保监会的监管,其销售过程也是由保监会进行管理。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分析,可以发现,网络金融的本质就是笼统化间接金融以及直接融资的界限从而实现融资方式的民主性以及自由性

(二)内涵特性

对于现阶段而言,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第三产业正在快速兴起,这也给国家的经济带来了勃勃生机,而基于互联网的移动支付也逐渐进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互联网金融模式有别于传统商业银行,已经不再只是依靠公司银行内的融资,这对我国的金融事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互联网金融是一种先进性的金融业务模式,它能够通过网络技术来满足资本融通、投资和付款等。在网络金融环境下,某些传统的金融专业手段已被网络、线上支付等新兴的科技所取代,总的来说,网络金融更加具有包容性和民主性。

二、互联网金融助推实体经济发展

从字面上看,网络金融就是“互联网”和“金融”深度结合的产品。从实质性的角度分析,这是一种以互联网为平台,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一种全新金融方式。网络金融将金融和网络工具进行了有效融合,在经济发展中表现出了公开、公平、合作和共享等特征,实现了对传统金融观念的创新和扩展,进而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对于互联网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从下面几个部分进行详细分析:

(一)助企纾困,帮扶小微渡难关

互联网金融以成本低廉、区域广泛、覆盖面较多等特点,成为转变小微企业融资环境以及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小微企业通过互联网融资的方式,在资金投入方面获得了明显的减少,互联网金融是一种以机器取代人工的方式,在准确辨别风险的前提下,运用互联网技术降低风险成本费用。与此同时,由于互联网金融能够实现彻底摆脱媒介,极大地减少需求方和供应方之间的流程,因此也减少了融资资金投入,为小微企业融资拓宽了渠道。除此之外,网络金融利用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标准这样的方式,为小微企业提供多项融资途径,网络金融,就是各种经营主体根据自己的特性,为小微企业提供一个媒介或者流通的平台,这大大降低了小微企业的投资门槛,拓宽了他们的融资渠道

(二)改革支付部分,减少交易成本

在互联网金融体系中应用的移动支付与第三方支付,在实现交易便捷的同时,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交易成本,也使支付形式变得更加多样性,针对金融行业转变与升级带来了良好作用和价值。特别是从微观角度来看,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实体经济活动频繁,且单个交易额非常小,这样交易资金投入的减少,也加大了交易的可持续性发展。此外,由于支付模式的转变,交易成本的减少,也使经济市场交易对资金的需求有所降低,以此拓宽了货币乘数以及信贷,推动了实体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站在资金提供者的立场上,增加证券投资结构中的非货币性资产比例,将有助于改善个人资金回报,同时对于有需求的一方而言,减少了消费与投资转换的费用,提高了借贷市场的筹资能力。

(三)加强居民收入路径,促进市场消费

在我国,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新兴的金融业态,其发展有利于提高我国的财政收入,从而对实体经济产生巨大的推进作用。因为互联网金融具有投资便捷和安全等特点,为了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人们倾向于将资金投入到网上金融。在投资到收益链上,投资者持有更多的资金,其消费行为将会增强,从而进一步保障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互联网金融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关系

(一)有共同发展目标

一方面,互联网金融最大的特性是可以通过网络向各经济主体及个体提供资金来源,大幅提升经济活动的信息透明效果,并将其服务开拓到“长尾”市场,这样也可以更加高效便捷地为实体经济提供服务。另一方面,通过对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的分析发现,网络金融必须永远以实体经济为基础,尤其是现阶段互联网金融发展目标的本质,就是促进实体经济的升级发展,提高社会经济的服务水平

(二)实体经济是互联网金融运转与问世的基础

网络金融是网络时代为适应现实经济发展需要而出现的一种新的经济行为。随着实体经济的迅速发展,各方面的投资者对资金的需要也不断增加,这不但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用户群,推动了互联网金融的平稳发展。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用于实体经济发展的闲散资本数量也显著增长,而网络金融在对社会资本进行整合和使用的过程中,其所拥有的社会闲散资本是其重要的物质资源。所以,实体经济的发展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基本保证,而实体经济的发展状况又将对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

(三)二者相互促进与推动

在我国互联网金融不断发展与增强的大环境下,针对传统金融而言,在经营运行方面遭受到了较为严重的打击,同时也对我国经济构造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较大转变,传统金融经营形式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中,必须对金融产品实施创新和引进,改良经营过程,为金融客户带来全方位的服务和业务,从而确保传统金融能够满足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除此之外,伴随着消费金融行业的迅猛发展与进步,在这样的背景下,互联网平台的借贷业务逐渐增多,特别是最近几年,更是体现出大幅度的增长趋势,从经济学的方向来看,网络金融的积极发展和增强,除了可以为帮助传统金融补充具有的缺陷和问题之外,如它过去没有发挥出来的金融功能,而且对推动实体经济的升级与转变发展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和作用。

四、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中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泡沫加大实体经济风险隐患

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的规模已大大超出了实体经济,而且其发展速度也高于实体经济。虽然近年来,我国的金融相关度有所回落,但整体上仍然处于上涨的态势,这就很容易产生泡沫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在实体经济针对改革以及产业升级的困境时,更多的非金融企业减少了对生产投入资金配置,而是将本来流向实体的资金投向了蓬勃发展的虚拟经济,这将造成货币的发行呈现较大增长趋势,与此同时,实体经济企业的融资严重匮乏,贷款困难性高、贷款慢等问题越来越显著。不仅如此,实体经济的利润率不断降低,导致企业投资减少,有相当一部分资本从实体转变为虚拟经济,这就造成两者的发展存在着严重脱节,从实体到虚拟的发展形势更加严重

(二)“挤出效应”阻碍实体经济发展

网络金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输血者”,它对实体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支持价值。然而,就其在盈利中所占的比重而言,网络金融更像是一只“吸血者”。不仅如此,互联网金融还会从实体经济领域吸纳大批优秀人才,从而造成社会资源流失,动摇实体经济发展的根本。当整体经济效益不变时,金融行业的盈利水平提高,实体企业的盈利水平就越下降。金融是实体经济的支柱,更是“血液”,而金融深化既是企业生产增强的必然效果,但若是颠倒了因果关系,那么就会造成经济系统资源的错误配置。

(三)行业价值导向偏离实体经济发展方向

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不断发展的进程当中,部分企业过于注重自身的经济效益,在行业内利用不合理手段获得效益的动机十分显著,尤其是网上贷款造成的一系列问题,更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高频率、多平台、高利息的借贷活动不断出现,企业为了持续资金流,不断开拓新客户,导致资金池规模持续扩张,但是,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起健全的社会信用制度,导致了互联网贷款中出现了还款能力差、催收困难等一系列问题,无法为实体经济“供血”。

五、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政策建议

互联网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普惠金融,服务于小微企业,这是其根本目的。所以,要不断地优化互联网金融的政策环境,保证它能够不断地为实体经济提供支持和保护

(一)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督管理系统

完善的网络金融监督管理制度,最关键的就是防止网络金融在发展过程中产生泡沫经济,为实体经济的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在对互联网金融监督管理的进程当中,可以采取划分级别监督管理的方法,将网上金融企业、第三方专业组织和行业自律组织纳入其中,实施三级监督管理体系,以这三个层级的监管体制为基础,构建全方位的监督管理制度。与此同时,网络金融公司也要以互联网为基础,建立一个数据信息发布平台,让更多的人们能够对项目的目标收益、资金运营和投资时间等进行及时完全的了解,并且通过这样的平台,网络金融公司也要将那些可能对社会和经济的稳定发展以及严重隐患事项产生影响的消息进行及时披露,从而可以有效地防止信息与实际不符情况,为政府部门对互联网公司的财务状况的科学监督带来有力参考。

(二)完善互联网金融的市场准入要求

完善网络金融市场的准入要求,首先,应建立牌照制度体系,在制定发放牌照的要求时,必须要将互联网借贷平台的信用评价状况与之相结合,保证所设立牌照制度的可行性以及合理性,从而使平台的整合管控工作更加高效,与此同时,也要将金融平台的资格等级提升上去。其次,应注册资本金。相关政府应该对P2P平台的注册资金本进行严格的控制,减少平台的交易带来的风险,从而达到有效地保护投资者目标。最后,风控系统。在今后P2P平台的发展过程中,风险控制水平是P2P平台的核心竞争能力,所以,在完善网络金融市场准入规范的同时,要提升其抵御风险的能力,这就要从建立风险准备金体系和监管队伍两个方面着手

(三)加快互联网金融资金流动

要切实解决当前我国现实经济发展中融资路径单一的难题,就需要相关政府展现自身的主要指导价值,促进其与网络自身的融通,从实质上处理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首先,国家要在财政上给予中小企业一定的补助,并出台相应的税收优惠条例,以强化政策为导向,使网络金融的分布更加完善,还可以保障企业信贷资源的多元性,促进信贷资源可以满足政策扶持的中小微企业的需要。与此同时,为了保证符合政策支持条件的中小微企业能够得到互联网金融基金的资助,政府要对受资助对象的种类、信用级别、交易大小以及交易时间等等提出科学标准。不仅如此,还应建立完善的基金评估体系,在充分搜集和评估数据的基础上,对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果进行客观评估,为改善和提升互联网金融的服务品质,带来决策上支持。

(四)健全行业相关法律法规

网络金融平台的传输过程相对比较快,并且具有较强的曝光效果,若是发生风险隐患状况,极有可能被放大,导致暴发式传输,引发社会的慌乱。网络金融平台相对于传统金融而言,目前尚无清晰的法律法规及防范措施,因此,我国应尽快制定并提高对互联网金融产业的监督以及管控,并健全网络金融领域的有关政策与条例。首先,应赋予网络金融以法律的身份表现形式,设立合适的资质审核体系,并在平台上进行备案机制,与此同时,建立相关的资讯公开准则,经有关监管机构审核合格后,给予平台以合法营运资格;其次,采用第三方托管平台资金,在全流程中将清算和结算分开,让平台退回到融资的信息通道,而不会与用户资金直接关联;最后,建立黑名单制度,对违规的平台进行按期通报,情节严重的应吊销资格,将其移交给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六、结语

虽然网络金融和现实经济之间存在着一些冲突,但是,从整体上来说,它们仍然是一种相互交融的关系,所以,我们应当对其提取长处,抛去不足,进一步发挥其低成本、服务领域大、付款效率强等优势,促进实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而不是忽略实体经济的科学发展。现阶段,互联网金融产业的及监督管理立法方案不够完善,各个行业和平台都应该提高自身管理,有关部门也应该对互联网金融平台进行更加积极的指导和更加综合的监督,帮助互联网金融平台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让这两个机构一起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

期刊知识

客服一号: 卜编辑

客服二号: 林编辑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ICP备案号:京ICP备14054149号-4

【免责声明】:第一学术网 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扫码联系客服
扫码联系客服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码联系客服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