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10 - 86226008
483825188@qq.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论文 > 正文

新时代背景下低碳旅游经济发展研究

作者:刘剑来源:《商业观察》日期:2024-05-22人气:288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恶化问题的日益严重,低碳旅游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可持续的旅游发展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低碳旅游经济强调在旅游发展中注重环保、节能、减排,以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推动低碳旅游经济的发展,不仅可以对旅游资源进行高效地活化,提升旅游产品的品质,还可以促进旅游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使低碳旅游服务出现新的发展形态。同时,发展低碳旅游经济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恶化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本文将探讨如何推动低碳旅游经济的发展,包括政策措施、技术创新、宣传推广等方面。同时,本文还将分析当前中国低碳旅游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何为“低碳旅游”

在低能耗、低污染的前提下,以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促进了对旅游资源的融合,提高了旅游业的整体效益,它将在旅游业发展的全过程和全要素中进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低碳环保的绿色旅游产品

在新时代背景下,低碳环保的绿色旅游产品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趋势。这种旅游产品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强调环境友好性,力求在旅游活动中实现低碳、环保、绿色和生态的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旅游产品的设计者在产品策划之初就需要充分考虑低碳、环保、绿色和生态的理念,确保这些理念能够渗透到旅游产品的方方面面

在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景区的旅游经营主体和开发商需要积极运用新型的环保技术材料和节能减排技术,以降低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这包括在旅游设施建设中采用环保建材,利用可再生能源供电,以及实施水资源保护和废弃物处理等措施。通过运用这些环保技术和方法,可以持续提升旅游景区的运营管理水平,推动旅游景区向绿色低碳化方向发展。

此外,为了促进旅游产业链的转型升级,旅游景区还需要关注绿色、低碳化的旅游产品。这包括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旅游产品,推广绿色出行方式,以及加强游客的环保教育等。通过这些举措,旅游景区不仅可以提升旅游产品的品质,还能够为游客提供更加舒适、健康的旅游体验,从而推动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低碳环保的适度消费理念

“低碳”是一种强调深度绿色旅游的理念,要求游客在每天的出游中都要不断地增强自己对低碳和环境的认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游客们需要坚持一种适当的消费伦理观念,即质量型、生态型、均衡型的适度消费观念。

在出游过程中,游客们应该注意节能、节水、节电,降低自己的碳足迹。例如,在选择住宿时,可以选择那些采用节能设备的酒店;在用餐时,可以适量点菜,避免浪费食物;在游览景点时,可以步行或骑行代替驾车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实际上都是对低碳环保理念的实际践行。

、发展低碳旅游经济的意义

第一,发展低碳型的旅游经济,对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人类需要和自然需要相结合,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相结合,这就是现代人类对旅游生活的美好期望。为持续改善我国旅游业的生态环境,必须重视推进其“低碳化”“绿色化”“健康化”等方面的发展,减少碳排放。

第二,发展低碳型旅游经济,可以促进我国旅游业转型升级。在当前严峻而又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在当前的资源与能源供求关系日趋紧张、物价高涨、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以及全球温度持续升高的背景下,开展低碳旅游为人们指明了转型的道路与方向。例如,平时出行时,尽量不要开车,节约水、用电、用纸,随身携带绿色袋子去买东西,出门不要用一次性餐具,多用电子地图,少用纸张,这些都是低碳旅游的生活模式,既能节约成本,又能对身体有好处,还能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

第三,发展低碳型的旅游经济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低碳旅游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其进行深入地研究和剖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发展国内关于低碳旅游的研究内容,并拓展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在此基础上,对构建绿色低碳型城市、绿色低碳型旅游景点、绿色低碳型社会,促进绿色低碳城市出行方式的构建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发展低碳旅游经济的必要性

(一)旅游业现状变革的必然要求

1.人们过度消费现象严重

在国内,大众旅游的热潮正在悄然地兴起,由于景点的人数迅速增加,加上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必然会在某种程度上超出了景点的承载能力,这必然会对其进行一些破坏,使其在某些方面受到损害,进而引起有关的旅游资源过度消耗。

另外,一些景区为了招徕游客,盲目地进行建设,导致了景区的过度发展,同时,景区内的旅游设施建设也在不断地进行着高强度地建设,这势必会导致大量的旅游资源的浪费,从而阻碍了我们国家的旅游业的发展。

2.景区节能减排观念缺乏

近几年来,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工业化的步伐越来越快,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在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资源的浪费,并对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例如,一些旅游景点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不断引入各种高强度的建筑工程,在建筑工程的时候,不可避免地要耗费很多的资源,而建筑中的气体粉尘和噪音在释放的时候,也很可能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还会给游客和当地人的正常生活带来一些影响。此外,由于景点生活废物没有得到很好的分类,以及景点中的垃圾中转站的建设落后等问题,不可避免地会对本地的水源进行大量的污染,从而导致了风景区的生态环境遭到了很大的损害

3.游客生态环保意识淡薄

近几年,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政府越来越多地强调了旅游业的重要性,旅游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旅游的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其中最值得注意的就是游客的生态环保意识的缺失,游客对于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和严重程度了解还不够深入,在日常生活中和外出旅游中,只有极少部分人能够真正贯彻绿色、低碳、环保的旅游观念。例如,在旅游期间,人们随意丢弃垃圾,长期下来势必会造成风景区的生态环境受到极大的损害,而景点工作人员对其进行废弃物的处置也变得更加困难。

(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1.发展低碳旅游是促进我国旅游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生态文明的建设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低碳旅游又是一个关键环节。然而,中国传统的旅游业发展模式存在着严重的浪费和对环境的破坏,这与中国现阶段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政策目标不符。在新形势下,中国的旅游业必须坚持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主导方向,以促进中国的经济持续发展和健康发展。

2.发展低碳旅游是构建我国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的重要手段

在新的发展时期,旅游业必须将绿色低碳的发展思想落到实处,持续加速国家旅游业的结构调整,使其在旅游业发展中形成新的发展模式。我们国家的低碳旅游业的发展要把重点放在实现工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上,使其保持对碳排放的持续降低,同时要对低碳经济发展思想进行准确全面地贯彻,使其对工业结构进行进一步地调整,使其能够继续得到更好的生态环境保护,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新的旅游发展模式。

3.发展低碳旅游是提升我国旅游品牌文化形象的重要举措

对旅游业持续发展来说,风景名胜区的建设和转型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旅游景区在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应注意将低碳旅游的文化内涵融入景区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以打造和转型低碳旅游文化为重点,持续加强对旅游经营者、管理者、景区员工等的低碳环保观念的宣传和培训,促进旅游从业者成为低碳旅游文化的自觉传播者和实践者。同时,以低碳旅游文化为基础,通过标准、规范、示范和市场串联起来,构建低碳旅游文化节、低碳旅游黄金旅游线、黄金度假线,加强旅游景点低碳旅游文化品牌建设,从而推动我国旅游品牌文化形象的持续提升

、低碳旅游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产品功能简单

目前,国内各大旅游景点虽然名目繁多,但大部分都是大同小异,并且在功能上的定位也比较单一。目前,我国的旅游产品大多集中在少数几个比较大型的景点,尽管它们的功能已经基本做到了“全”,但“特”还很难得到满足,所研发的旅游产品也常常满足于短期的游客需要,很容易就会被淘汰。另外,很多风景区仅仅注重游客的吸引力,仅仅依靠风景名胜来招徕游客,造成了旅游产品的单一。大量的旅游产品还只是单纯地旅游,没有成为一个集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于一身的综合旅游业。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的需要也在不断改变,而现有的旅游产品却没有及时响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无法实现“以变而生存,以质量取胜”。

(二)渠道类型单一

目前,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旅游景点的作用日益减弱,而新兴的OTA、研学机构、网络售票等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目前,很多旅游景点都已经具备了相关的销售途径,但依然存在着依赖于现有的渠道很难有效地将游客聚集到这里的窘境,目前的渠道是无效的,而且,我们的信息获得途径非常狭窄,销售方式也比较简单,需要不断地改进和提升。

(三)环境污染严重

自改革开放后,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步伐越来越快,人们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多样化和个性化。但是,在交通、餐饮和旅游购物等方面,我们依然存在着大量的资源浪费,以及内部的环境问题。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促进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因此,如何有效地治理环境污染,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是旅游业未来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四)人才培养不足

当前,我国部分景点还面临着一些观念保守、市场竞争能力不强等问题。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目前对懂管理、会策划、会营销的领军型、高层次人才的引入力度还有待加强,同时也还要培养一批能够应对突发情况的第一线的导游人员,这样才能满足旅游业的竞争需求,推动整体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低碳旅游经济发展对策分析

(一)政策体系建设

第一,针对中国发展低碳旅游的需求,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对策,并对相应的经济政策、法律法规和激励政策等进行持续地修订和健全,推动旅游景点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地发展。第二,要重视从宏观上强化宏观调控,从宏观角度出发,从宏观、微观、中观三个层次,构建宏观调控、微观调控、中观调控等多个层次的宏观调控体系。第三,搭建旅游景点低碳旅游的平台,要持续加速旅游景点低碳旅游平台的建设,利用低碳旅游的这个平台,对游客进行低碳旅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宣传,让游客在生活中自觉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模式,持续提高游客绿色、低碳、环保意识,促进低碳旅游行业的迅速、健康发展。

(二)产品体系建设

第一,建设旅游景点的核心旅游商品。加强风景区的核心产品建设,必须不断地推出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鲜明文化主题的、具有最鲜明个性的低碳化环境友好型旅游产品。例如,持续加大研究设计力度,对景点生态研学游、康体游、生态环保游等进行创新发展,持续推动风景名胜区的旅游产品系统建设,推动国家的低碳经济持续发展。

第二,旅游景点的物质资源建设。在新时期,推动风景名胜区物质产品建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想推动景区实体产品的发展,就必须持续地加大对景区低碳化、特色性旅游活动和旅游项目的创新研发,旅游景区要重视各种低碳旅游主题活动和低碳旅游活动的开发和设计,例如,景区低碳展览馆、低碳体验区、代步车活动、自行车比赛、植树活动、低碳知识竞赛、垃圾回收奖励、低碳建议咨询等,满足游客个性化、多样化的旅游需要,持续地为游客提供旅游体验。

第三,大力发展绿色旅游产品。在我国风景名胜区开发中,以“低碳”为主要内容的旅游纪念品开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风景名胜区的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中,要加强地方优势,坚持地方优先的原则,在挑选商品的原材料时,要尽可能地使用当地的原材料,从而确保其具有地方特征,从而防止纪念品的重复。另外,还可以降低碳经济发展的概念持续地贯彻到商品的包装中,在旅游商品的原材料上可以选择可再生纸张、可降解塑料等环保型和碳排放量小的物质,以此来推动对资源的有效使用,推动我国的低碳旅游经济持续发展

(三)消费体系建设

第一,加强对消费的推广和指导,推动消费低碳化的发展。在旅游景点低碳化的进程中,要将新媒体平台和新媒体等媒介的推广功能充分地运用起来,持续加强对游客的宣传和指导,让游客们在旅游、购物时,能够自觉地把低碳化的发展观念贯彻到消费者的内心深处,让他们能够有意识地购买低碳化、绿色化的旅游产品。同时,景区也可以通过移动显示屏、张贴公告板、悬挂条幅等形式,让游客了解发展低碳旅游的重要意义,从而使更多的人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绿色低碳的出行习惯。

第二,加强路线研究,推动绿色交通体系的构建。低碳交通是一种新兴的、环境友好的交通模式,顺应了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通过雇用专业的设计队伍对其进行调查分析,并根据景点的具体条件开展专项规划和设计,在发展过程中,要将绿色、低碳、环保的发展思想融入景区的旅游路线中,为游客提供更多的专题性、特色性低碳旅游线路。此外,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发出自驾车游览线路、徒步游览和绿色生态游览等多种类型的旅游线路,以此来推动景区的低碳经济发展,为实现景区的低碳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加大对住房建筑的鼓励力度,推动住宅建筑的低碳发展。酒店的低碳理念是与住客一起践行低碳,绿色,环保的新的生活模式。“低碳旅游”提倡旅游者自备牙膏,牙刷,香皂,拖鞋等生活必需品;在平常的日子里,要注意养成自己的节能减排的好习惯,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随手关灯,节约用水和用电;同时,景区也可以制定相关的奖励措施,通过对其进行一系列的优惠,让游客在入住的时候能够免除不必要的项目,如果不向游客主动免费提供毛巾、清洁服务等,就可以在原有的房费上享受一定的优惠,以此来引导人们积极地投身到节约能源的实践中来。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全球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推动我国旅游经济朝着“绿色、低碳、健康、高质量”的目标转型升级显得尤为重要。需要政府、旅游景点景区、旅行社及游客等各要素综合发力,积极构建绿色、低碳的旅游环境和消费环境。在新时期,中国的低碳旅游产业正展现出崭新的生命力与活力。为了有效应对当前复杂且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旅游业需要不断完善旅游标准化工作体制与协调机制,深化绿色低碳环保理念在旅游发展各环节和全过程中的应用,持续推动国家旅游产品系统的构建,强化特色旅游纪念品的研发以满足游客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确保节能减排措施的有效实施。新时代背景下,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经济发展也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只有持续不断加强低碳旅游经济研究,努力使人们自觉践行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的旅游消费观念,从而营造良好的社会绿色低碳消费环境,推动国家旅游业新模式的构建,才能实现国家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知识

客服一号: 卜编辑

客服二号: 林编辑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ICP备案号:京ICP备14054149号-4

【免责声明】:第一学术网 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扫码联系客服
扫码联系客服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码联系客服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