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10 - 86226008
483825188@qq.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结合学生特点设计音乐课堂导入

作者:刘佳莉来源:《魅力中国》日期:2021-12-28人气:1453

结合学生特点设计音乐课堂导入

音乐课堂导入是音乐新授课部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赞可夫认为:“不管你花费多少力气给学生解释掌握知识的意义,如果教学工作安排得不能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那么这些解释仍将落空。”,可见课堂导入的重要性。所以教师如能利用新授课前的3~5分钟时间设计形象、有趣、新奇的导入,就能迅速而有效的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那么要设计好课堂导入,不仅要从教师层面出发,更需要从学生角度出发,多角度的探讨导入“导”什么和如何“导”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导入。

(一)要遵循中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结合音乐学习与生活经验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中提到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的儿童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能做到一定的概况性同时具备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可从生活入手,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鼓励学生从生活中提取对音乐的相关知识,让学生自行概况相关内容。

如欣赏一首民族歌曲,教师如何进行课堂导入呢?教师首先自身要对民族歌曲的内容以及歌曲所包含的背景、音乐文化有一个深的了解与分析。此外,对于中学生来说,学唱民族歌曲已经不是主要目的,而是通过学习民族歌曲来了解歌曲相关文化,了解歌曲背后蕴含的民族文化与精神内涵等。所以设计民族歌曲课堂导入,教师可充分运用地域文化与音乐、生活的结合,从歌词看民族风格、旋律看演唱特点等导入课堂。

那么在课堂导入设计前为何要剖析音乐和地域文化的联系,这样做有什么好处?王彦才和郭翠菊主编的《教育学》当中提到了要关注学生的个体独特性和整体性。教师要从学生言行举止中发现、剖析和挖掘学生在行为表现上的潜在优点,然后采取多种方式去激发、发挥与强化它。另外,他们具备丰富的理、知、情、意,教师的教学要结合学生的人生经验和生活境遇,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而是应当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起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由此可以看出,学生有着丰富的情感变化与潜能,通过联接歌曲与地域文化,能丰富学生的情感,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那么挖掘民族歌曲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有什么样的好处呢?第一,加深教师对整个文化背景的认识与理解,构建教师输出与学生输入的完整性。第二,促使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提高。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逐步认识歌曲背景文化,不仅能提高学生音乐鉴赏与审美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让学生在聆听、歌唱中思考,那么学生学习其他歌曲时,通过知识的迁移,会形成思考音乐、理解音乐的习惯,从歌曲到背景、到相关文化,逐步体会歌曲深层次的含义。

(二)要遵循中学生学习风格差异表现,整合教师引导与学生兴趣

教师怎样引导才能让课堂导入能保持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上课积极性?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到“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理念,从中能看出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设计课堂导入时要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引导学生不断地探究。在程素萍所著的《心理学》中也提到了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使“有意注意”转化为“有意后注意”。所谓“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的目的、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而“有意后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又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所以“有意后注意”对完成长期与持续的教学任务十分有帮助。由此可看出,学生的兴趣与注意是紧密相连的,教师要善于运用“有意后注意”的规律来组织音乐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为何要保持学生在课堂中的持久兴趣?首先,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激情。其次,有助于增强课堂的愉快氛围。最后,学生保持了持久的兴趣,学生会对整堂课所学知识有一个完整的接收与理解。

(三)要遵循中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特点,深化学生感知与文化理解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高中生情绪情感发展特点主要有:积极的情绪体验;多样化的情感,如对民族前途关注和深厚的祖国情怀、社会变革关系的情绪体验等;情绪情感内容的社会性日益深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的内容与水平日益丰富。所以,在高中音乐课堂中,仅仅依靠兴趣还不足以让学生真正地走近音乐、理解音乐,这时候不可忽视的是学生的审美感知与文化理解。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到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分别为: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由此可见国家对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的重视。其实我们国家从古至今对于音乐的审美教育的实践和认识一直未停歇,如孔子“尽善尽美”的音乐审美观、近代梁启超引进西方美学提出“趣味教育与情感教育”的审美观、蔡元培结合中国实际提出的美育理论等审美教育概念。在廖家骅所著的《音乐审美教育》一书中提到了感性认识是音乐审美活动的根本,也是非常重要的直觉认知过程。在聆听感受音乐时,通过对音响的感知、联想与想象等心理活动,结合审美主体的情感体验而产生出相对于的情感共鸣。同时,大脑储存的其他有关的音乐知识概念(如作品时代背景,作曲家创作意图、风格、调性、曲式等)也参与理性分析和综合判断。以感性先入,但理性又积极参与,二者在运动着的音响形式中往复与交融,形成完整统一的审美认知。由此可以看出,高中阶段学习一首歌曲,不仅仅在于聆听演唱,更要结合感性体验,产生情感共鸣后能对所学音乐知识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那么学生在欣赏歌曲时如何从审美感知到文化理解?首先,学生通过聆听体验歌曲,做出审美判断。学生通过聆听音乐感受到音乐的美,判断音乐要素带来的变化,给作品所表达的内容进行总结评价。其次,经过感知音乐和总结评价音乐后,进而上升到感知音乐的文化价值。我们理解一首音乐,不单单分析它的元素构成,更不能把音乐从人创造它的文化底蕴中剥离开来认识和理解,要两者相结合,既回归音乐本体的了解又深入探索被边缘化的知识理解的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音乐的欣赏当中以多重视角去审视音乐的现象以及相关联的文化,达到对音乐的深层次的感知与理解。

课堂导入的方法

高中音乐课堂导入“导”什么和如何“导”的问题很重要,当然也不能忽视课堂导入方法的选择。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与任务和不同的教学对象与内容设计直观性、趣味性、体验性、启发性等多种形式的课堂导入。以下是一些高中音乐课中常见的课堂导入方法:

(一)直观性导入

1.多媒体导入法。高中音乐教师在课堂导入部分可采用播放多媒体视频、短片、图片、动画等方式,将学生的听觉、视觉、联觉等多种感觉集为一体,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促使他们快速地进入音乐学习状态,激发他们活跃的思维和求知的欲望。

2.任务导入法。音乐课堂的任务导入法是指音乐教师在上新课之前给学生布置小任务,在课堂导入时教师通过抽查来及时收纳反馈信息,以便在了解学生的情况下再进行新课教学的一种方法。如让学生找自己认为最难唱的地方、节奏最难的地方等做好记录并尝试解决。通过布置任务的方式让学生有提前思考的空间,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提高学习效率与独立思考能力。此外,这种方式能拓展学生的学习途径,除了教师的传授,还可以是自身的阅读、生活中的经验、同学间的相互学习等。

 3.教师演示法。教师演示法是指在课堂导入时,教师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为学生提供示范或者展现直观的道具让学生能够直接感受到本节课所要教授的教学内容的一种方法。对于中学生来说,教师的专业技能越强,往往对他们的吸引力越大,教师在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时,通过逐步引导使学生的认识也渐渐向理性分析靠拢。

(二)趣味性导入

1.故事导入法。故事参与在我们的思想当中,帮助我们连接想法、了解自己和其他人,更为重要的是简化了复杂难懂的概念,通过故事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往往要更为深刻,而且在大脑中留下更持久的印象。所以教师采用故事导入的方法不仅能简化发展概念,往往也能吸引学生眼球,为接下来的音乐教学做好铺垫。

2.情境创设法。在课堂导入时教师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模拟知识产生的过程,从而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此外,教师将抽象的知识转变成生活事件,而生活中包含着各式各样的情感因素,易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三)体验性导入

1.身体律动法。在课堂导入部分教师可设置一些和教授的教学内容相关的律动姿势,让学生跟着一起律动,可以是纯身体打击,也可以是道具与身体的配合等,在无形之中增强学生的节奏感。此外,经过多次身体律动导入实践后,教师可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动作,将导入环节交给学生,充分给予学生参与课堂的空间。

2.自由创编法。在欣赏歌曲之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环境与知识经验进行自由创编,可以是节奏的改编、歌词的改编、速度的改编等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同时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其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四)启发性导入

1.设“问”导入法。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教师首先应具备问题意识,高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对现有知识经验进行重新建构的能力,巧妙的设问往往更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设计课堂导入时,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来提出针对性、对比性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回忆、联想、预测或渗透音乐学习的主题。

2.设“疑”导入法。教师在导入环节根据教学内容设置 “疑”,以强烈的冲击力勾起学生求“探”的欲望,促使学生快速集中注意力。如利用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学校、家庭或是社会,选择他们熟悉的环境设“疑”,再如学习作曲家的一些经典作品,教师可通过作曲家背后的作曲故事来设“疑”,这样不仅能联系生活实际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同时让学生对作品的来源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结语

总之,如果高中音乐课堂教学需要运用课堂导入,那么就不能忽视课堂导入“导”什么以及如何“导”的问题,同时课堂导入的方法选择也很重要。本文着重从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学习风格差异、情绪情感发展特点来看教师设计课堂导入“导”什么以及如何“导”的问题以及总结归纳了课堂导入的一些实用性方法。教师要设计好课堂导入,就需要在不断地实践中、针对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和性格特征去使用不同的课堂导入方法,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另外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设计的过程中,应当把握好“音乐学习与生活经验、教师引导与学生兴趣、学生审美感知与文化理解”这三种关系的紧密结合,做到有理有据设计课堂导入。最为重要的是,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将“教本位”变成“学本位”,真正实现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期刊知识

客服一号: 卜编辑

客服二号: 林编辑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ICP备案号:京ICP备14054149号-4

【免责声明】:第一学术网 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扫码联系客服
扫码联系客服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码联系客服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