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国企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的路径研究
随着国际形势变化,内外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国家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支持政策不断加强,产业链与供应链的优化升级已成为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从全国视角看,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在空间上呈现“东高西低”的特征,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是产业链供应链建设的薄弱环节。
地方国企作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其产业链供应链的优化升级对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但因发展起步晚,面临着传统产业天花板明显、稳增长压力大,全产业链程度较低、参与全国产业协同效应不强,创新能力不足、新兴产业储备偏少等多种问题。因此,有必要从中西部地方国企视角,探讨其产业链与供应链的优化升级路径,以期能够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促进地方经济和国企的快速发展。
一、研究背景
(一)产业链与供应链的概念及关系
产业链和供应链是现代经济中两个重要的概念,产业链是指一个完整的产业价值链,包括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制造商、分销商和最终零售商等不同环节组成,形成了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的生产流程。供应链强调的是产品供应的流程,包括原材料供应、生产制造、物流配送以及售后服务等环节。产业链和供应链之间存在互相依赖和互动的关系。供应链是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供应链的高效运作,可以保证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协调和流通畅通。产业链的优化升级离不开供应链的支持,通过优化供应链的组织、流程和技术,可以提高产业链的整体效益和竞争力。
随着近年研究和实务操作的深入发展,产业链供应链这一概念愈发强调体系的整体性,包括产业体系从原材料供应到最终产品等全过程的各类价值创造活动,以及与这些价值创造活动相联系的主体,它是建立在产业供需网络之上的生态系统,共同提升了供应链效率和价值创造。
(二)新时代对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的新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市场化改革、对外开放进程加快和全球价值链重构,我国逐步建立了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产业链体系。立足新时代,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党和国家对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要深度融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链供应链是成功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环节,打造健康循环的生态系统,是我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家顶层战略基础条件;二是要着力提升安全和韧性,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逆全球化趋势愈加明显,全球产业分工体系面临深度调整,出现内向化收缩、本土化转移和区域化集聚等一系列新的发展动向,这都对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可控和韧性提出更高要求;三是要加快实现现代化发展,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延伸,要聚焦自立自强,在关键环节着力强链补链,加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实现产业体系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确保自主可控创新发展。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面对我国产业链供应链新的发展要求,国企有起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
(三)国企发展的内在需要
随着宏观形势和经济周期的变迁,国内外市场的需求结构和行业布局均发生了重大变化,国企面临的国内外企业竞争愈加激烈。通过优化产业链供应链,一是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质量,降低成本,增强供应灵活性,开拓新市场新渠道。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稳定和扩大市场份额,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在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压力下,通过优化产业链供应链,转变发展方式,构建循环经济和绿色制造体系,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赢;三是互联网和大数据已深刻改变了产业的运作方式,国企需要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可视化、协同化和灵活度,构建现代化智能产业体系;四是补短板、添长板,以国家产业需要为导向加强能力建设,助推国家重大工程项目、重点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落地,支持国家经济健康发展。
二、地方国企产业链供应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客观问题——发展基础相对薄弱,产业布局有待优化
从发展基础看,尽管上海、深圳、合肥等地部分国企表现出优秀的发展实力,但整体而言,地方国企相较于央企和龙头民企起步较晚,技术储备和市场空间相对不足。从区域发展看,中西部国企发展相对滞后,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有明显的差距。从产业布局看,中西部国企大多集中在市政、交通、能源等基础产业和一般性竞争领域,在高技术制造、新兴产业等领域的发展相对较少。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这些因素还将继续限制地方国企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产业布局亟待进一步优化。
(二)主观问题——治理水平和发展理念有待提高
在对产业的研究上缺乏方法论,部分地方国企往往只关注自身所在的产业链位置和角色,缺乏从宏观形势、经济政策、产业政策、产业需求、产业链关键节点的自上而下分析,导致在发展战略和投资决策中容易陷入对未来发展的乐观线性外推,忽视了传统行业的周期循环和新兴产业在“0-1-N”的实际所处阶段。在对供应链的理解上,地方国企也普遍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对供应链的理解停留在供应商管理的层面,没有充分认识到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和现代化供应链管理概念。二是部分地方国企追求供应链的大而全,忽视了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和突出。导致资源分散、效益不高,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措施
(一)提升管理和经营水平
通过提高现代化治理水平和产业研究水平,提高对产业链供应链的布局能力,促进公司数字化和服务化转型,实现竞争优势的提升和高质量发展:一是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管理模式现代化。建立科学的治理体系,优化决策流程,提高决策效率和准确性。加强内部管理,健全企业内部运行机制和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控制。注重建设专业化管理团队,提升员工素质和能力,强化绩效管理,激励员工创新和创造价值。二是提升对产业链供应链管理的观念理念水平。充分认识到产业链供应链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全局意识和整体思维,将产业链供应链视作企业价值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市场导向,紧密关注市场需求,积极响应市场变化,并灵活调整企业战略和经营方向。三是强化对产业链供应链的研究和分析能力。有条件的企业要设立专门的战略研究部或产业研究院,通过深入研究行业发展趋势和竞争格局,了解市场需求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把握行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与外部高校、科研机构和专业咨询公司合作,“借智借力”开展科研合作和技术创新,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四是推动数字化和服务化转型。借助信息技术和数字化工具,加强对产业链供应链的数据管理和分析,实现供应链的可视化和精细化管理。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预测市场需求和供应链风险,优化供应链配置和资源利用。注重提升客户满意度和服务质量,构建服务型企业,主动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为客户创造更高的价值。
(二)骨干企业发挥头雁作用
省属市属龙头企业,特别是各级国有资本投资和运营公司,应当在产业链供应链中发挥骨干核心作用。一是依托全省全市的重大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发挥头雁作用,拉动地方国企的共同发展。骨干企业要勇于承担产业链的“链长”责任,利用在核心技术、核心能力和核心资源方面具备的优势,扩大品牌影响力和市场渗透力,延伸和扩展产业链供应链,引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通过与供应商、合作伙伴以及其他相关企业的合作,形成利益共享和资源整合的联盟,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的优化和效益最大化;二是发挥投资引领作用,培育地方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集群。根据产业链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和业务转型等手段,前瞻性布局新产业新供给新需求。打造良好示范效应和成功经验分享,并提供技术支持、资金支持和市场渠道等资源,激励和促进区域内其他国企共同发展,帮助培育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提升国资国企整体实力。三是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作为国有资本的管理者和运营者,在国资监管机构的指导下,加强重点产业区域的统筹布局安排,避免同质化无序竞争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通过国有资本的整合和整体运营,实现地方国企的规模效益和产业协同效应,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综合竞争力。
(三)区域协同发展
通过区域协同发展,中西部国企可以利用外部优势产业链条、参与全国性产业布局建设、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积极融入国际双循环,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的优化和发展,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一是主动对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积极寻求与发达地区的企业合作和合作伙伴关系,优化要素组合,保持传统优势产业链在全国范围的根植性和归属感。同时通过加入外部优势产业链条,借鉴和吸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对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还能带来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二是积极参与全国性产业布局建设,紧密结合如“东数西算”、“西电东送”、“产业备份基地”等国家西部重大战略,抓住机遇,推动产业发展和升级。三是立足自身优势,充分发挥矿产、粮食、能源等中西部地区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将其转化为产业基础和产业优势。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和技术创新,深入参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不断拓展市场份额和影响力。加强产业链供应链的风险管理和应对能力,提高对市场变化和不确定性的适应能力,增强国企的抗风险能力。四是深入“一带一路”节点和“内陆开放高地和开发开放枢纽”建设,积极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通过与国际市场的对接,开展国际贸易和合作,拓展海外市场,增加出口和引进先进技术。加强国际合作,深化与沿线国家经济和产业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地方国企的国际化发展。
(四)内生创造发展
中西部地区发展基础相对薄弱,地方国企应多策并举,围绕产业链供应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供应链,在提升全国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创新能力中贡献区域力量:一是发挥各地的高校和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的关键作用,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地方国企通过合作,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孵化器,为科研人员和创业者提供资金、技术和市场等支持,促进科技成果的商业化应用。培育出更多的产业新动能,推动经济的创新和发展。二是多方式支持孵化域内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和隐形冠军等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通过股权投资、基金投资和产业链供应链共建的方式,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资金和资源支持。股权投资可以增加企业的资本实力,帮助企业实现规模化发展。建立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关系,可以为企业提供技术、供应链金融、上下游场景和市场的支持。推动新兴产业的内生性创新和发展。三是通过瞄准产业链关键领域和关键节点,利用国企资金实力进行控股并购,获取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和市场份额,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和市场份额,同时,通过产业标的的整合和优化,建立区域产业群集,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协同效应,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共同发展和壮大。
(五)供应链促进产业链发展
部分观点认为供应链是围绕产业链进行服务,其发展依托于产业发展。但实际上供应链与产业链的发展相辅相成,互有推动。对中西部地方国企来说,依托自身资源禀赋打造供应链长板,是促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一是可以通过当地自然资源、人力、政策、物流、资金等优势切入核心产业链,为核心龙头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供应链支持,实现深度合作,并借助核心产业链的资源和市场优势,反向“延链补链强链”,提升自身产业链的发展水平。如立讯精密以手机代工起家,目前已形成光模块、服务器、芯片封装、汽车电子等多业态的产业龙头。宜宾天原股份通过切入宁德时代产业链,成功建立三元和磷酸铁锂双路线的锂电正极材料产业体系。二是可作为精准投资的决策依据来源。通过高效高质的供应链长板建设,可实时感知相关产业上下游在发展中的痛点和关键点,能为产业链的投资决策建设提供大量准确、可靠、动态的产业链数据,有效提高投资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如日本五大商社、美国苹果公司、华为哈勃投资均在产业链上下游有多家股权投资,其中不乏内部供应链及采购部门推荐的大量优质供应链企业。
四、结语
国有企业是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具有重大的经济影响力和社会责任。当前,国企面临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和市场国际化等挑战。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市场的竞争加剧,国企需要借助优化升级路径来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以满足市场的变化和需求。因此,对国企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路径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深入分析国企的产业链供应链,寻找产业链的短板和薄弱环节,能有效帮助国企实现持续发展和突破,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可持续发展。本文针对地方国企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提出的发展措施,希望可以为中西部地区国有企业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