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时代财务智能化转型策略
近年来,企事业单位通过融合应用通信技术与数字技术,有效推动了财务智能化转型工作。实践经验表明,财务智能化转型重点集中在所谓的“财务机器人”、“财务智能体”、“财务共享平台”等建设方面,涉及功能主要包括:数据检索;图像与文本识别处理;跨平台传输;数据监测;数据汇总分析;费用报销自动化等。与传统的人工操作相比,财务智能化转型后可以降低数据错误风险、优化人力资源、提高相关工作效率等。目前正值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企事业单位应在此背景下加强对财务智能化转型工作的探究并制定一些有利于促进其实践的策略。下面先对数字经济的基本含义与建设现状做出简要概述。
一、数字经济概述
(一)基本含义
数字经济属于经济学范畴,按照《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由2016年G20杭州峰会发布)中的内容看,它被界定为兼具理论与技术双重属性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关键组成要素是数字化知识与信息,重要载体为现代信息网络,作用集中表现在通过算力、信力、想象力、管理力优化经济结构、提质增效等方面。具体建设中,主要是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数字技术配置到实体经济中,改变其经济形态并在提升资源配置率的前提下推动其向着内涵式、集约化、高质量方向发展。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机理如图1所示:
(二)发展现状
我国数字经济主要经历了三大发展阶段:
信息化建设起步阶段(1999~2006年);
电子商务发展与信息化建设深入阶段(2007~2015年);
数字经济发展新阶段(2016年及以后)。
根据《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中提供的数据,截止2020年底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39.2万亿元,形成了促进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目前,我国的数字经济建设工作不仅设置了具体的统计分类标准(参看国家统计局令第33号文),还在《国务院关于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2022年10月28日发布)中对其建设成就进行了总结,其中从2012到2022年的显著成就集中在如下方面:
数字基础设计建设跨越式发展;
数字产业化创新能力加快提升;
产业数字化转型提档加速;
公共服务数字化深入推进;
网络安全保障与数字化经济治理水平持续提升;
数字经济国际合作行稳致远等。
在这种发展现状下,企事业单位应进一步对数字经济时代的财务智能化转型意义进行多层面解读。
二、数字经济时代财务智能化转型意义
(一)从宏观层面分析
从宏观层面看,数字经济具有普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等基本特点,企事业单位参与数字经济建设的过程中,需结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认真学习贯彻数字经济建设,并将其落实到具体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之中。财务管理是上述主体实践中的关键内容,既与税务、业务、财务相关,也涉及核算、资本运作、成本管理、内部控制等,此时借助财务智能化转型升级优化财务管理,有利于均沾数字经济建设带来的红利,一方面在外部把财务智能化平台与基于“云端”的税务管理平台、商业银行平台等进行对接,另一方面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从中观层面分析
从中观层面看,数字经济直接关系产业结结构、市场结构、区域结构优化。新时代,我国通过实施企业治理、“放管服”改革等,虽然大幅度优化了企事业单位治理结构,但是始终受到产业结构调整、统一大市场建设、区域经济发展等先决条件的限定与影响。此时,企事业单位亟需借助数字经济建设提供的新发展机遇,积极推进财务智能化改革,一方面辅助自身完成产业数字化与产业生态化转型,另一方面使自身按照国际-国内市场双循环与双流通新发展格局下下的业财一体化标准参与全球同行业竞争,另外将自身的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关联起来,共同推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从微观层面分析
从微观层面看,数字经济建设工作重点集中在要素投入、要素配置及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方面。企事业单位经过近几年实践,在中国式现代化改革理论指导下确定了“以扩大技术要素配置比例为主的资源配置方案”。因而,在当前财务智能化转型中,企事业单位十分有必要吸收前期实践经验,继续按数字经济建设方向扩大先进数字技术要素在财务管理中的配置比例,将自身从财务信息化初级阶段升级到财务智能化高阶阶段,进而提高自身的全要素生产率。但是,企事业单位要将数字经济时代财务智能化转型的意义转变为具体成果,首先应剖析其实践中出现的新挑战或新需求并为后续制定转型策略提供明确方向与科学依据。
三、数字经济时代财务智能化转型需求
(一)转变财务管理模式的需求
长期以来,企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中主要采用三种模式:集权型;分权型;相融性。
具体而言,第一种财务管理模式强调企业总部(或上级单位)对子公司(或下属单位)的集中统一管理,后者的财务部门则以执行下达命令为己任。由于该模式中的“命令性”特征突出,既会剥夺子公司或下属单位在财务决策方面的权利,还会影响其财务管理目标制定、资金运作、成本核算、利润分配控制、资产重组及人员任免等,易埋下财务舞弊隐患。
第二种财务管理模式侧重总战略与分层目标之间的协调统一,虽然突出子公司(或下属单位)财务管理的专业性与独立性,起到了激励其在财务管理中的创新作用,但是在资金决策方面仍缺乏足够的决策权。
与前两种模式相比,第三种财务管理模式通过兼容并蓄方式融合了二者优势,而且促进了业务前端与财务管理的融合。企事业单位在数字经济时代进行财务智能化转型时,面临着财务会计系统、管理会计系统、内部管理系统、生产管理系统等方面的数据采集与汇总分析等新挑战,因而需要把首要的转型需求放在转变财务管理模式上。
(二)提升财务管理效率的需求
企事业单位在数字经济时代实施财务智能化转型的目标之一是提质增效,从2018年全面实施互联网加改革至今,多数实践主体已完成了财务信息化初级阶段的建设工作,将纸质化财务管理方式转变成了电子化财务管理方式,并通过提升各类数据的精准度,有效增强了财务管理质量。然而,在前期转型期间受到新技术研发及推广应用滞后因素的影响,其财务智能化水平仍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具体而言,近年来伴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先进数字技术突飞猛进,不仅大幅度缩短了技术研发时间,还在拓展了此类技术推广应用时的覆盖范围。由于科学技术始终是第一生产力,企事业单位在这种先进数字技术发展趋势下,亟需通过技术赋能路径提升自身的财务管理效率。尤其需要围绕财务智能化转型中的“数据”这个中心,实现对各类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的监测、采集、存储,汇总分析、风险预警、报表管理及应用等。
(三)建设财务管理队伍的需求
在数字经济时代,企事业单位要顺利推进财务智能化转型并实现其目标,离不开财务管理人才的加持。按照企事业单位在统一大市场中的定价权竞争与供应链竞争经验看,如果缺失了综合素质型的财务管理人才,财务智能化转型将会大大折扣。例如,在定价权竞争方面,企事业单位始终把重点放在对行业质量体系管理标准制定权的争夺上,而决定其能否胜出的根本因素来自知识产权创新。上述实践主体在该方面的要素投入与要素配置相对偏低,需要建设与智能化财务转型需求匹配的新型财务管理队伍。再如,供应链竞争已成为不争事实,企事业单位为了从产业、行业角度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首先要供应链上游、中游、下游参与主体联系起来,并透过财务管理进一步开展供应链条之内的供应链金融管理等,然而当前在该的人才相对缺乏,因而需要通过财务管理队伍建设培养胜任力较强的相关人才等。
四、数字经济时代财务智能化转型策略
企事业单位在数字经济时代的财务管理通常被形容为“机遇与挑战并存”,事实的确如此。从上述分析可知,当前此类实践主体在财务智能化转型中的需求主要集中在财务管理模式、管理效率、管理人才方面,因而本次研究采用“具体需求,具体分析,针对性解决”的方法,分别从业财融合制度、财务共享平台、管理会计转型三条路径,提出几点有利于满足上述需求的解决策略,分述如下:
(一)结合业财融合理念,创新财务管理模式
数字经济时代的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智能化转型,主要是从财务信息化初级阶段升级为财务智能化高级阶段。明确方向后,建议其从制度建设路径出发,结合业财融合理念创建适配于财务智能化转型要求的业财融合财务管理模式。具体而言,《管理会计基本指引》(财会[2016]10号)开篇便要求此类实践主体严格遵循业财融原则,借助管理会计工具方法促进业务与财务的有机融合,同时在第二章第八条与第十条中强调了业务融合作为一项制度在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相关领域的运用,具体涉及战略制定、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运营管理、投融资管理、绩效管理及风险管理等。在该“指引”下,企事业单应清晰认识到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与基于业财融合的财务管理模式在构成要素上的一致性,并区分其在对应内容方面的根本性变化,进而在具体财务管理模式构成要素匹配相应的设置内容要求(如表1)基础上,创建以“建立业务财务模式→经营分析/资源配置→业财融合→风险控制/量化绩效→管理转型价值增值”为主的新型财务管理模式。
表1 业财融合财务管理模式构成要素及配套内容
序号 |
构成要素 |
设置内容 |
1 |
运行基础 |
财务共享中心 |
2 |
中心工作 |
业务发展 |
3 |
重点目标 |
降低运营风险,部门协同发展 |
4 |
管理方式 |
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监督 |
5 |
相互关系 |
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相融合 |
6 |
数据信息 |
交互共享 |
7 |
认识水平 |
减少损失同样创造价值 |
8 |
风险意识 |
经营思维、内外部双重风险 |
9 |
处理流程 |
关键控制点,潜在内风险点处理 |
10 |
企业发展 |
业务融合能力、价值创新能力 |
(二)建设财务共享中心,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效率直接影响其经营决策、预算编制、成本核算、资金配置、利润分配等各项事务。以其中最关键的财务决策为例,传统时期主要按照因果关系原理出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虽然从逻辑上讲没有疏漏,但是在事实上并不能很好的完成业务与财务数据的关联分析,更不能实现数据汇总分析。在数字经济时代的数字技术种类相对较多,可供选择的数据清洗、数据采集、数据存储引擎、数据库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等日新月异。此时,可以利用大数据与云计算之类具有强大数据处理分析功能的技术,围绕前端业务数据、财务管理数据等进行数据收集→分析挖掘→找相关性→提出解决方案,既减少人力资源投入,也提高财务共享水平,使财务管理工作充分实现智能化运行。建议企事业单位在实践中,按“大平台+小系统”的基本框架,一方面配置用友之类的软件,保障财务核算时有效实施资金控制、报表监控、报销控制、信用控制、账龄分析,提高财务管理中的预算控制、成本监控、资本预测时的精准性,满足企事业单位资金监控、资金计划及合并底稿的制定等。另一方面在新型财务管理模式下引入大数据或云计算搭建财务共享中心,并利用通信接口完成财务共享中心大平台与其他子系统之间的关联,进而借助技术赋能提高其财务管理效率。
(三)加快管理会计转型,建设财务管理队伍
数字经济时代的企事业单位财务智能化转型综合性较强,并不能一蹴而就。建议其转变到业务融合的财务管理模式并建成财务共享中心大平台后,配套加快管理会计转型,为其实践提供核心推动力。
具体而言,在基于业财融合的财务智能化转型期间,一方面要求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加强协同合作,另一方面要求管理会计发挥自身在成本会计与管理控制系统方面的优势。企事业单位遵循新会计准则提出的要求可达到前一方面的要求,在后一方面仍需要通过管理会计转型加以落实。
在数字经济时代,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主要体现在知识、数据、智力的获得方面,在这三个因素中知识是最重要的因素,财务管理在数字经济时代主要职责可以分为业务财务、战略财务、共享财务。财务管理在对各种风险的管控力将日益显现,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财务管理人员要认清财务管理的本质是进行风险的管理,并结合数字经济的特点对风险管理的模式和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具体来说,财务风险管理模式首先要利用强大的数据和技术实现融合,做好风险的解决方案,提升财务风险管理的预警功能。在数字经济时代财务管理的转型一定要秉承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并切实体现在财务转型的实际工作中,财务管理这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需要重视挖掘每个人的价值,并为每个人提供实现价值的舞台。数字经济时代财务管理工作各个方面的转变需要财务人员加强学习,满足转型后财务管理工作的需求。因而,实践主体有必要在制度与技术有保障的前提下,进一步根据业财融合需求加快管理会计转型,使其与财务会计分工协作,进而建设一支人才类型完整、人才队伍综合素质全面的财务管理队伍,辅助企事业单位完成财务智能化转型等。
五、结语
总之,数字经济内涵丰富、发展速度十分迅猛,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促进作用。无论从宏观政策,还是企事业单位微观实践看,在数字经济时代实施财务智能化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数字经济时代的财务智能化转型需求集中表现在更新财务管理模式、提升财务管理效率、建设财务管理队伍三大方面,企事业单位一方面应遵循思路决定出路的基本原则明确财务智能化转型路径,另一方面应选择适配性较高的转型策略。结合上述分析,建议此类实践主体尽可能选择制度路径、技术路径、人才路径,并从业财融合、财务共享、管理会计转型层面,创建智财务智能化管理模式,提升财务智能化管理水平,建设一支综合素质全面、胜任力强的新型财务管理队伍,进而为数字经济向着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