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10 - 86226008
483825188@qq.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优化历史课堂教学的几大要素

作者:于景尧来源:《魅力中国》日期:2021-06-03人气:583

一、提取知识,全面有效

有效提取知识点是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工作,也是一项颇有难度的工作。全面、准确的提取知识点是历史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提取知识点的重要方法是:围绕学科知识的构成要素来确立知识点。

历史知识是由“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构成的,而 “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又是由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内容、结果、意义等构成的。详细的历史知识点还表述为背景(原因、前提、条件、目的、导火线等)、时间(年月日、时期、朝代,流行于、盛行于等)、地点、人物(建立者、发动者、指挥者等)、经过(过程、始末等)、内容(措施、功绩、表现等)、结果(性质、意义、作用、影响、危害、评价等)。

例如,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一课中的“历史巨著《史记》”一目,要求掌握的是《史记》的作者、内容和评价三块知识点,我们可以这样表达:

历史巨著《史记》:

1作者:_____,伟大的____家。

2内容:记述了从传说中的____到____时约____年的史事。

3评价:是中国古代第一部_____体通史。

二、精置问题,有效探索

课堂教学以问题为主线,好的问题有利于开启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积极探索,积极思考。所以课堂教学中要选择那些靠近知识主体的、有思维含量的重点问题进行探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类似于“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害,但新法并没有被废除,这说明了什么?”这样的问题,其思维的着力点在于“商鞅变法的社会价值”,通过现象看本质,思维向深处发展,这样的问题就是有效的。

三、精致环节,准确定位

精巧细致的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使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必要的。剪除那些不必要的教学环节。

例1“出示学习目标”这一环节,就应该果断的舍弃,因为再简单的学习目标都要转化为具体的问题才能被学生领会并探讨,同时学习目标和具体问题同出一辙,取其一则舍学习目标而取具体问题。

例2合作学习作为一个教学环节来使用,占用很长的教学时间,而收效不像教育美文中描述的那样神奇,费力不讨好。所以应该把它作为非必要教学环节,适时而用,用之必要,用之必好。万不可用之哗众取宠。

例3“学生读”这个环节也要慎用,诸如,朗读学习目标,朗读一段课文,朗读一个人物简介等。受小学语文的影响,学生“律格”式的朗读着实浪费了点时间。

例4学生盘点收获,风行一时而背弃了具有学科特点的归纳总结式的教师盘点总结,这是一种追风现象,千篇一律是的学生盘点,几句同样的点评式的语言翻来覆去的使用,用长了,听常了也就不新鲜了,所收到的教学效果也就不大了。所以建议我们的教师要视情况选择正确恰当的总结方式。

四、独立自学,培养能力

历史学科是人文社会学科,它的基础性特点和时代对学生学习的要求,决定了“独立自学”是历史学习最为重要的学习方法和手段。它的基本方法是“问题引领自学”,即以每目为单位,用“留白(挖空)”的方式,给学生提供自学问题(同时也含有思考题、材料研读题等题型),印发给学生或课件出示呈献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自学解答问题。“留白”的位置一定要选择在该知识的重点处、关键处,都是学生应知应会的历史知识,都是学生必要必须探索的问题。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形成有助于终身学习的自学能力。

五、必要讲述,“讲与不讲”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运用多种方式展现历史发展的态势,尤其是通过教师清晰明了的讲述,使学生知晓历史的背景、主要经过和结果,通过具体、生动的情节感知历史,清楚地了解具体的历史状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对历史进行正确的理解,对史事做出合理的判断。如通过具体讲述历史人物典型的言行事例,使学生有真切的感悟,加深理解和认识。

历史教学的讲是“点”讲,而不是泛讲,讲在学生不懂之处,讲在知识的在疑难处。历史教学的讲,要遵循“讲、不讲”原则,即学生自学学会的不讲,学生自学没学会的要讲,理解上有难度的要讲,或强调、或解释,或说明,或纠错,决不能重复性讲解。

比如,一位教师在讲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 课《百家争鸣》一课时,只讲了(解释了)“无为而治”、“仁者爱人”、“兼爱”的等几个疑难词语,帮助学生克服障碍,理解历史知识。总之,历史学科的讲述要精讲、善讲,克服重复性讲解,克服盲目拓延,克服信口开河,克服漫无边际……。立足学科,立足教材,立足初中,专注特点和规律,有计划、有目的、有条理的进行教学。

六、论从史出,形成素养

所谓“论从史出”,通俗的讲,就是历史的结论或论断来源于历史事实,不是凭空捏造,要有理有据。

例1,论从史出,出于教材。※“从大禹治水的事迹中可以看到大禹什么样的精神?”。在这里,“治水事迹”就属于历史事实,所体现的“精神品质”就属于历史的论断或结论。用论从史出的方法可以这样引导得出结论:

(1)大禹的父亲用“堵”的方法治水,9年没有成功,而大禹用疏导的方法治水,十年努力,消除了水患——创新精神。

(2)全身心投入治水,三个家门而不入——奉献精神。

(3)10年努力——坚持不懈的精神。

例2,论从史出,出于材料。※“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说一说,诗中描绘了开元时期什么样的情景?解读材料,弄清材料含义,依义而答。得出结论:开元盛世的时候,人口众多,粮食丰收。仓廪丰实,百姓富足。社会安定繁荣。

※论从史出,既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态度。

期刊知识

客服一号: 卜编辑

客服二号: 林编辑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ICP备案号:京ICP备14054149号-4

【免责声明】:第一学术网 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扫码联系客服
扫码联系客服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码联系客服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