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
引言:将民族的文化发扬光大,对这些孩子进行教育,并不仅仅局限在书面上的那一纸分数。更是在于全面地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让他们发自内心的成为一个热爱自己民族文化且有文化的人。而这应该站立在核心素养的角度之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对学生进行教学,这也要求着老师一定要懂得教学的技巧和正确的教学方法。在教育这一方面,方法和技能将会关系到直接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老师只有站在全局的角度上,对全局起好把控作用,才能够对学生起到正确的引导。在新时代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对学生进行恰到好处的教育,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将成为本文的重点谈论内容。
一、加强学生的阅读培养
很多人无法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其实学生的阅读量将直接关系到学生在课外内容的积累程度怎样。热爱阅读的学生自然看过的书也就更多,看的书多了,自然了解的知识也就更加广泛。帮助学生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对于学生而言是能够受益终生的,毕竟书是人类永远的老师,只要去读就永远能学到知识。老师要告诉学生认真地阅读,在书中汲取自己所不理解不了解的知识,来丰富自己的阅历和知识面。学生不懂得很多道理,老师都应该积极地告诉他们,虽然很多事情看起来枯燥乏味,当真正全心去投入的时候,也会觉得乐在其中。教师应该在平时的课堂上就积极地为学生创造阅读的机会,并且做到家校联合,让父母多给孩子阅读的机会。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之下,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受到熏陶,越来越热爱读书,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时,老师的目的也就自然而然的达到了。同时在阅读的过程当中,学生很有可能会出现无法静下心来认认真真读书的现象,这时所需要的不是训斥,更应该是默默无闻的陪伴,老师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给学生一定鼓励,帮助这些学生坐住凳子。
二、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无论是学习什么科目,逻辑思维的能力都非常的重要。以及教给学生知识,倒不如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让学生自己亲自去思考,这样得出来的知识他们也会更加的印象深刻。而且学会了思考,拥有了这份能力,他们就可以自己去寻找知识学习知识,那么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无止境。与一种知识相比,锻炼出一种能力,对于学生的整个人生而言更加重要。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老师应该处处引导学生,让学生亲自去思考,这样,他们的思考能力就会在整个过程当中得到无形的锻炼,而时间长了,学生自然而然也就形成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老师应该注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在老师的领导之下自己进行探索,而不是被老师灌输着,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将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当中尽情地思考和发挥,有助于他们能力的增长。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不仅仅对于他们的学习有益处,等到他们步入工作岗位,进入职业生涯时,也能有长处体现。
三、关心学生的情感表达
老师既是教授学生知识的人,更是学生在学校里的大家长。老师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学习方面的关注,更应该是在情感和生活当中的关怀。只有在老师的人性关怀之下,学生才会更热爱自己的班集体,更爱在学校里学习和生活。据有关调查表明,上小学的时候,如果遇见一个非常人性化的班主任,并且曾经受到过这位老师的照顾,那么这样的孩子以后也会更加愿意学习。看似一个小小的举动,却能够影响孩子学习态度,甚至是影响他的一生,因此老师一定要注意。很多时候学生并不是厌学,不喜欢这门科目的老师,无论是哪一个科目的老师,都应该与学生搞好关系,关心学生,不是装,而是发自内心。老师在平时也可以多找学生谈谈心,了解学生内心的所思所想,这样才能够针对学生的内心想法,对症下药。学生不讨厌的老师虽然不一定是学生学习的最好的科目,但是,学生在这门科目上的学习成绩一定不会差。同理,如果学生讨厌一个老师,那么,他也不会愿意在他的课上认真听他讲话,自然学习成绩也不会特别好。
四、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
语文做一门文化课,不仅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是要培养学生一种审美的眼光。在学习文化的同时,懂得如何去欣赏文化,对待其他国家的文化,能够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一个文化才能够生生不息。而一个文化能否做到生生不息,并不在于文化本身,而是在于传承和交流这种文化的人。而小学生将会是未来传递文化的主力军,更需要将他们的审美水平培养起来。同样,一个国家的文化氛围究竟如何在于他们的国民水平,审美怎样,学生即便是不会成为对外宣传文化和传递文化的人,也会是国民当中地一份子。在日常的学习当中,老师应该引导着学生,让学生去欣赏,去评论,形成他们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五、结束语: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对小学生进行语文的教学,注意教学的方法和技巧,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加深培养,提高学生的有关信号能力,关心学生在情感上的日常表达,积极地提升学生的有关审美水平。以一个积极的态度进行日常的教学,在学校严厉的同时不乏亲切。与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共同学习和共同进步下进行努力,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教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