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 以德服人——小学班级德育教育措施浅谈
一、当前小学班级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班级德育教育的手段单一,方法简单
如今,许多学校里的班级德育教育的途径非常单调。老师多以全堂说教,满堂灌输为主。例如,许多班主任以为把如何做人,如何遵守道德规范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就会成为怎样的人。又如,常常提倡把一个高大、典型的人物作为学习的榜样,要学生牢记其事迹,这也是灌输的具体表现。这样的德育课堂只强调教师单方面的说教,根本没有师生的互动或学生的主体参与。而当今的社会变化简直是层出不穷,小学生活泼好动,喜好新事物。旧一套的德育教育方法缺乏趣味性和生动性,他们认为老师的教育没有新鲜感。所以,这样的德育工作是有限的,其实效性也肯定不高。
(二)小学班级德育教育内容与实际脱离,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德育的过程,更多的是让学生在情感上去深入体验。只有让学生从情感上深入去体验,才能从根本上杜绝不良行为的发生。但是目前许多学校的班级德育教育与小学生的人格和心理塑造处于脱轨的状态。班主任往往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对道德规范生硬讲解,没有很好地分析和依据新时代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他们的工作方法也过于陈旧,根本没有新鲜感和针对性,科学性。这样,德育活动就失去了实际的意义,不适合新形势的发展。
二、提高小学班级德育教育的建议和措施
(一)强化互动型德育工作
1.加强德育课堂的互动,打破传统单一性
仅依靠问题引导以达到加强课堂互动的目的是不足够的,必须创建或模拟有效的课堂情境,引导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良好的沟通与交流。通过互动型的课堂让学生深刻理解思想道德教育在社会现实中的重要影响,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素质。例如,针对小学生一些常见的不良表现,如随地乱扔垃圾、任性自私、贪图安逸、拉帮结派打架等,为了让他们充分意识到这类行为的危害性,不能仅靠空泛的道理讲解。因此,通过长期的日积月累的自我反省达到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目的。
2. 提升德育教学的倾听与对话品质
为了与学生紧密地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倾听和对话是最有效的方式,且倾听是对话的前提,对话为倾听提供丰富的意义蕴含。首先运筹对话教学的目标,争取预设性与生成性目标的统一性,其次构建相互理解、相互分享、敞开心灵的对话关系,共同分享情感、知识和智慧,最后是注重提升学生在倾听和对话过程中的语言叙述能力、倾听能力和勇于表达自我能力。
(二)创新育人模式,丰富德育教学
1.德育课堂的新模式
德育课堂的新模式应该是倡导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和体验性学习,采用案例分析法、情景代入法、对话讨论法等不同的教学方式,充分运用互联网和现代传媒技术,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心理需求,陶冶和丰富学生道德情感。在德育课堂,我们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设立不同的主题场景和角色代入的体验式教育模式,让学生在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中自主认知和感悟,使德育教学更具有感染力、说服力和渗透力。
例如,我定期带领班集体举办各种德育主题活动,如设定本月的大主题为“资源节约”,其中整月活动包括:“节约地球资源,保护地球妈妈”为题的黑板报绘制、身边节约资源的小事讨论、探讨如何“从我做起”、推举优秀个人小先锋等一系列趣味性活动,引导学生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积极参与和沉浸在德育教育氛围中,建立完善的竞争奖励机制,鼓励他们向优秀榜样学习,日积月累形成良好的素养品格。
2.新形势下的德育创新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成为了人们日益依赖的工作和生活组成部分,同时也给小学生的校园和家庭生活带来了利弊。由于小学生还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弱,无法明确区分虚拟和现实世界。因此,需要在德育教育中规范小学生的互联网使用行为,另一方面也可依靠互联网来创新德育教育的方式[1]。
例如,为了在课余时间能进一步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我建立了班级交流群,方便组织活动,与家长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了解学生真实需求,家长的监督也能及时反馈到学校层面,实现双平台的德育教育渗透。
(三)突出学生主体,深化课程改革
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往往会将智育放在教育的首位,功利性地一味追求优秀率和平均分,不断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传统“说教式”和“填鸭式”的理念和教学手法在德育课程中存在许多弊端,死记硬背的记诵式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抹杀了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好奇心,导致学生无法从被动的学习中真正认识道德。因此必须深化课程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不同思想认识和接受能力来开展多样化的活动方式,以活动促进课程的整合,焕发学生的生命活力[2]。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所在的年龄阶段正是接受知识教育和形成人生道德观念的萌芽时期,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以“立德树人、以德服人”的教育理念贯彻于德育实践教学过程,利用创新、互动型的手段优化德育教育模式,变革传统的知识授受式的教学,从而使小学德育教育职能目标更有效地实现,同时也促进祖国未来的栋梁全面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