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人学下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
“现实的人”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中的联系桥梁就是“生命的特性”。将生命的特性作为切进点,笔者对大学生生命教育体系建设有一些自己的看法。马克思主义生命观可以为大学生生命教育提供丰富地理论知识基础,可以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进行。
一、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基本概念
人们成长的不同阶段中会有许多不同的成长需求,而生命教育需要依据每个人本身不同的成长阶段来明确其不同的意义。大学阶段是人们成长过程中的黄金时期,其在生理上就正处于渐渐成熟的时段,然而因为生活阅历、经历不够丰富,其心理方面上仍然在不稳定的阶段中。高校大学生的科学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但是缺少辛苦生活的磨练和顽强意识品质的形成;大学生的思维能力比较强,批判精神也比较强,所以面对问题时很容易会产生表面化、偏面化、主观化的现象;大学生普遍抱负远大,但是价值追求多半比较功利;大学生重视享受生活,却缺少对生命更深层次的考量。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在建立在看重大学生物质生命、个体生命的基础水平之上,经过生命化的教育历程,指导大学生进行认识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的成长过程,强调大学生对于生命奥义与价值的探索,最后再进行个体生命和社会生命的有机融合。
二、马克思主义生命观的基本内容
当前我国各高校有关马克思恩格斯理论的学习,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等内容,马克思的生命观和生命教育的观念极少,然而人类的生命和人类的本质始终是息息相关的,所以高校在进行大学生的生命教育时,仍然可以从马克思思想观念中抽取出有关生命思想的内容,从而推动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生命观中十分强调生命的态度便是实事求是和积极进取。马克思主义生命观中的生命态度是合理的、科学的、正确的,特别是实事求是、积极进取的生命态度,这种态度是尊重生命的基础原则,也是进行生命教育的基础条件。马克思始终认为人总是用主体的模式来看待周围的事情和物质,因此需要遵循人的角度来分析有关生命的问题,生命在成长的过程根本意义上就是实践过程,人的实践过程离不开客观地历史背景,因此会被各种外界因素所制约,这就需要人类遵守相关的发展规律,以人类的现实条件为基础,追寻实事求是的人生态度,通过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在有限的生命中创造无限的生命价值[1]。
三、马克思主义人学下大学生生命教育实践
(一)转变教育理念,提高生命素养
人类的生存、成长、发展,需要以生命存在作为基础条件。在马克思主义人学下,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目标就是提高大学生对于生命的重视,经过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心灵交流,从而持续地激发生命的潜力。高校要建设“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正确教育观念,密切注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组织推动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活动。同时还需要与教育部门紧密合作,开发基于马克思主义人学下的生命教育课程[2]。
(二)完善课程设计,增强生命认识
我国高校生命教育的发展进行时间比较短,专门开设的课程也很少。近些年来,有关生命教育的讨论会议举行了很多,在每次大型会议上,全国各地的教育界主管人士都开始号召:各高校需要尽快完善生命教育课程。当今社会中,广州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等大学都设置了生命教育相关的选修课程。如江西师范大学选修课程“生命教育与生死哲学”受到了大学生的欢迎。该课程中有许多理论知识可以被利用来处理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而且还能辅助学生们度过困难,捡起面对生活的信心。又如,浙江传媒学院也在全校开展了选修课《生命学与生命教育》也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为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指明了方向。
(三)完善教学内容,提高生命价值追求
生命作为完整体,并不只是自然生命,还包含了精神方面的探索,特别是在生命价值的探索中,其是生命教育中最主要的思想内容。然而只有很少的的同学可以意识到生命是自然生命、精神生命与社会生命的综合体。因此,大部分的大学生并不能清楚认识到生命的所有奥义,所以高校在开展生命教育教学过程中,在选择教学内容与目标时需要重视自然生命层次的教学,在对自然生命给予关注的基础上,还需要重视大学生的生命力,同时重视学生的生命价值观建设。如教学内容的完善方面,江西师范大学生的郑晓江教授教授“生命教育与生死哲学”这门课程时,将课堂教学内容分为了五个模块,学会生死、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休闲、学会养生,其教授的内容都和当代大学生的需求紧密联系,其教学效果得到了大学生的广泛认可[3]。总而言之,通过丰富大学的课堂教学内容,可以指导大学生深刻地认识生命的本体,为其自身的存在明确定位,进而提高了大学生对于生命价值的追求。
四、结语
在时代飞速进步的社会背景下,各高校应该给予生命教育以重视。马克思主义人学是建设高校生命教育的新视角,可以帮助大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进而帮助大学生明确自己的定位,实现生命价值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