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10 - 86226008
483825188@qq.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对民族语文翻译研究的影响探究

作者:李海燕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日期:2021-03-13人气:1125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下,语境也呈现出全新的发展局势,而当代西方翻译理论的提出与发展,对中国翻译理论界理论意识、学科意识、研究模式等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相比之下,民族语文翻译研究发展较晚,还没有形成成熟的理论研究,而基于此种西学东渐的热潮中,民族语文翻译则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西方翻译理论的影响,其中在翻译认知、翻译策略、翻译研究模式3个方面较为突出。可以说,基于西方翻译理论下,不仅有效拓展民族翻译视野,同时,也为民族语文翻译相关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研究方法以及模式上的借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构建新时期翻译理论体系。

一、加深了对翻译的认知

从我国以往翻译理论看,主要侧重关注风格表达、字词翻译,还有翻译标准以及方法方面的研究。虽然我国民族语文翻译的研究发展晚,但由于受到传统翻译理论根深蒂固的影响,导致以翻译经验为出发点而提出的观点以及看法较为明显。例如,在《谈翻译过程的两个阶段理解与表达》一文中,作者曹都先生从自身实际经验出发,明确表示出翻译过程的本质,就是理解与表达,在此基础上,再次进行理解表达,其中各个不同的阶段,对应的要求、深度、范围不尽相同,所以,主要是从词语、语法两个层面,阐述了理解、表达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作者曹都先生在篇文章表述过程中,虽然其表面主要以翻译中的老问题“理解与表达”为主进行谈论,但其并没有趋于泛泛而谈,而是基于丰富的民族语文翻译实践经验视角,重点强调了词语辨析、语法表达的对翻译的作用,进而突出强调理解、表达的重复作用。由此可见,《谈翻译过程的两个阶段理解与表达》一文对于民族语文翻译工作实践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世界文化的交流升入,使得西方翻译理论不断传播到国内,翻译研究领域中逐步引入现代学科研究成果,比如现代语言学、符号学、文化学、诊释学等,促使我国翻译研究领域进入了新的篇章。在西方翻译理论影响下,推动了民族语文翻译界加深了对翻译的认知。典型代表为尤金·奈达(Eugene A. Nida)的翻译理论,该理论深刻影响了民族语文翻译。基于奈达的阐述,促使中国翻译界、民族语文翻译界摆脱了以往“信、达、雅”、直译、意译的束缚,开展尝试多维度、多方位的研究方法。在奈达观点中,其认为翻译过程中,主要目的就是帮助读者可以看懂译文。所以,在翻译时,需要减少生硬的外来语,要结合读者本地接受语的方式进行表达,这一观点对大量的民族语文翻译工作者、研究者提供了有效指导。

虽然民族语言翻译界认识到“文化回归”,但在文化研究广度、深度上还不成熟,仍需加强。比如原语文化、译人语文化,是否会对翻译选择造成影响,程度如何;译者文化翻译策略的选择情况;译文文本对译人语文化的影响等等。对于当今世界局势不断变化下,翻译研究工作,需要进一步结合特定时期文化,其中包含了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需要进行综合考量。

二、日渐丰富的翻译策略

从我国翻译界的翻译研究工作看,翻译策略问题是重要内容之一。分析我国传统翻译理论,不难发现,翻译策略主要源自我国古代佛经翻译,发展到后来20世纪的直译与意译,成为了我国很长一段时间内的翻译理论的范畴。结合我国民族语文翻译界实际情况看,诸多翻译研究者更愿意借助翻译实践,站在语言转化视角分析相应的翻译方法,民族语文翻译工作者一直都非常致力于研究,如何在不同文体、内容中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比如直译、意译、增译等。从上文得知,翻译研究呈现出“文化回归”发展方向,民族语文翻译研究者提高对归化和异化的关注与重视、比如《沦归化与异化在民族广播新闻翻译中的运用》,是由刀叶喊、段太勋合作的,该文主要就是从民族广播新闻翻译实践入手,强调了归化策略,对文化保护以及文化未来发展提出了要求;而对于政策法规宣传、科技新事物报道,应当突出异化翻译的重要性,需要注意的是,归化与异化二者并不意味着对立,而是可以进行兼容,相互融合到同一次翻译中。

    随着当代西方翻译研究格局的变化,促使直译、意译、归化、异化等,都只是众多翻译策略之一。比如霍斯的“显性翻译”与“隐性翻译”;纽马克观点中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图瑞提出的“适当性”与“可接受性”等,这些理论的提出,使得译者拥有了多元化选择空间。译者逐渐提升了在翻译活动中作用,其价值观念、文化态度、翻译目的、思维模式、审美取向等,这些因素都是多元翻译策略的重要影响因素。这就需要翻译者不要禁锢在某种固定的翻译模式中,而需要不断地选择和取舍各种翻译策略,提升翻译质量,进而达到翻译目的。

三、多元翻译研究模式发展

经过不断发展,早在上世纪60年代开始,众多学科理论不断发展,其中涉及到了语用学、语义学、文化学、社会学、美学、计算机等,在此背景下,促使翻译研究角度、模式等发生改变,并进行了创新。尤其是卡特福德(John C.Catfort)和奈达(Eugene A. Nida)等典型的人物代表,提出的翻译理论,更是促使翻译研究逐步改变以往语言学研究模式,逐步转向多元化翻译研究模式。根据有关学者的预测,在未来翻译理论发展进程中,将会呈现出跨学科综合研究、文化研究方向发展,这一趋势,也足以说明多元化的翻译研究格局将会成为翻译界发展常态。

在西方翻译界具有很多流派,比如语言学派、阐释学派,还有就是交际理论学派、文化学派等,这些不同的学派分别站在了不同视角、不同层次,客观的分析、讨论、解释了翻译问题、现象等内容。事实上,对于翻译的研究,多元性、系统性是其主要特点。翻译研究模式的形成,主要建立在不同的理论基础、理论内容,在此基础上构建出了不同研究模式,对翻译现象进行诠释。例如,英国举办的新世纪翻译研究模式研讨会,在该研讨会中,针对很多翻译研究模式进行了全面讨论,当中涉及到很多模式,比如社会文化研究模式、有声思维研究模式、话语与语篇研究模式,此外,还探讨了口译及视听资料的翻译研究模式、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模式等。通过此次研讨会,不少翻译界学者深刻感受到计算机对翻译研究领域的影响,也正在逐步深入到翻译工作中。当中有关研究者也表现出了对语料库的兴趣,想要清楚如何建立各种各样的翻译语料库,具体操作方式又是如何。事实上,建立语料库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通过构建常用语料(translation universals),方便翻译需求,而后,通过对比译文语料库、目的语语料库,进一步总结出翻译特点,而翻译过程,在主要可以对比译文语料库、始发语语料库。有关学者认为,借助计算机,可以发现成百上千个类似的文本与对应的译文,同时,也可以更好的实现对这些资料的分析、摆布。非常有利于验证假设,尝试着做出总结。计算机的发明与应用,对翻译向实证化方向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语言学研究模式在民族语文翻译界具有重要地位影响,基于该模式下,翻译被认为是一种语言活动,所以与语言学理论具有紧密联系。根据卡特福德观点,所有的翻译理论都需要某种语言理论作为支撑。从当前实际情况看,翻译双语句法、修辞等方面技巧讲解的文章相对好较多,而步入本世纪后,一些“等值”、“语义”、“语码”、“语境”等翻译研究术语,开展逐步映入眼帘,比如迪丽达·吐斯甫汗的《可译性与等值性》、贾巴日作的‘《从“汉译彝”看新闻翻译的信息传递功能》以及乌买尔·达吾提的《汉维翻译与语码转换》等文章,当中都出现了语言学理沦,试图借此分析出双语之间转换问题。

基于翻译研究文化回归发展趋势下,民族语文翻译界逐步提高了对不同文化语境的关注,分析、研究文化语境对翻译活化的影响。比如,汉维翻译,根据中国知网涉及到的研究论文数量看,多达470篇,其中艾斯卡尔·依明尼牙子的《翻译与汉维文化差异》一文,从多个文化视角分析在进行汉维互译过程中,需要尊重彼此之间的文化。而在《汉维翻译中文化意象的失落与错位》一文中,童湘屏阐述了文化意象,并通过具体实例,分析了一些汉维翻译中文化意象的失落与错位情况,说明了传递文化意象的途径。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与创新,近几年机器翻译研究收获了很多成果,虽然此种机器研究目前主要适用于蒙族、藏族、维族等少数民族语种,但却体现出了非常良好的发展前景。搜索中国知网,有关汉蒙机器翻译的论文、论著,有128篇,汉维翻译有125篇、汉藏翻译有127篇。研究内容上也相对较为丰富, 比如,汉维民文信息处理、语法、句法、词法规则库的研究;汉藏机器翻译的平行语料词语对齐、词语分类、标注体系等有关内容的研究;汉蒙翻译中的蒙古语词类自动标注系统、蒙古语语法信息词典框架设计、蒙汉词典,还有英蒙机器翻译次系统、面向政府文献的汉蒙机器辅助翻译系统、蒙古文信息处理平台研究等。

结语

综上所述,西方翻译理论为我国翻译开拓了视野,有助于民族汉语翻译工作,无论是在研究方法还是在研究模式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我国的民族语文翻译相关研究基础薄弱,但经过不断借鉴,从不同的视角分析研究当前的翻译现象,有助于推动我国民族翻译理论

期刊知识

客服一号: 卜编辑

客服二号: 林编辑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ICP备案号:京ICP备14054149号-4

【免责声明】:第一学术网 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扫码联系客服
扫码联系客服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码联系客服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