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10 - 86226008
483825188@qq.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浅析全媒体视域下网络课堂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运用

作者:吴龙玲 姚继昌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日期:2021-03-10人气:1452

当今大学生个性突出,思想活跃,理念超前,思政教育难度在逐年提升,特别是受传统思政教育“面对面”的模式理念滞后、手段单一、模式固化的影响,高校思政教育陷入了无法施展的怪圈和窘境,对传统高校思政教育模式和授课方式提出新的挑战,这一难题在今年疫情防控期间尤为突出,但同时,这对推动全媒体视域下网络课堂也是一大机遇。通过推动建立全媒体思政网络课堂,把“讲”“学”“需”“思”“用”结合起来,兴趣引导学习,创新模式方法,打造知行合一、独具特色的高校思政教育课堂势在必行。

全媒体包括新媒体、传统媒体、网络平台等各类渠道,其本身不仅具有便捷、多元、开放的特性,还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形式于一体,已经成为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工具。全媒体的快速发展、网络技术手段在思政课堂的广泛运用,是推动新兴思政教育模式应运而生的有力支撑,更是推动网络思政教育课堂深化改革的积极举措,是让思政教育活起来,触及高校学生心身,改变他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最佳模式。

一、全媒体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

网络时代的网络教学是必然选择,对于受现代网络知识、碎片化文化武装的高校大学生而言,选择能够更佳实现学习目的、更好服务学习主体、更优促进交流互动、更全传播知识能量的网络全媒体思政教育模式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一)思政教育理念的创新

据统计,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突破9亿,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9.2%,超过 8.97亿,其中学生占比最多,为23.7%。如此大规模的学生群体使用手机获取信息资讯、学习文化知识、了解社会发展大事,要求高校思政教育必须与时俱进,更新升级换代思政教育理念。

(二)思政教育模式的创新

高校借助网络平台,创新教育模式,优化手段方法,一方面,思政教育者对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管理者、引导者作用得以全面发挥,特别是学习过程中实时无障碍、无芥蒂的在线交流,有助于打破师生间的交流屏障,有利于思政教育课程的重焕新生。另一方面非面对式评估、非指向性引导、非统筹式管理能让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处在同一语境下,坦诚相待、平等对话,有利于及时了解掌握大学生思想动态,通过科学有效的思政教育策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三)思政教育方法的创新

思政教育不是一堂课、一段话、一件事、一个人就能完成的,需要充分考虑受众的思维模式、感情认知和接受能力。网络语境下的全媒体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要因势利导、润物无声,比如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信息平台和论坛贴吧、微博微信、门户网站等网络平台,充分尊重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利益和需要,从现实个性和单体需求出发,应用网络技术有针对性地实施引导和干预,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化引导、隐蔽性规范等价值,提升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效果。

二、全媒体思政教育的路径选择

高校思政课堂是大学生深入学习理解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载体,也是全面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手段,更是积极有效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更好路径选择。全媒体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丰富了高校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可以帮助教育者打破时空限制,确保思政教育的传播覆盖面和教育引导的执行力,使隔空落实、离线推动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全媒体大量的信息源和数据量,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重塑高校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思政教育者运用综合知识和网络媒体技术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着不慎,极易产生不利甚至相反的思政教育效果。

基于思政教育问题导向的选择。高校学生在各类网络互动平台上,基于网络交流沟通的相对隐秘性、发表言论的非当面性及关注热点的临时概然性,特别是在讨论重大时政事件、分析热点突出问题、点评校园生活细节时,往往主观臆断、带着评价性意见,直接发表未经证实的观点和情绪,并迅速在网络场域传播扩散,极易形成高校网络舆情。通过思政教育有意识的引导,以及对网络知识的刻意筛选,进行学习交流、研究讨论,网络思政教育的新方式将会推动高校学生更加主动的学习新思想、新知识,激发高校学生在思政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基于思政教育目标导向的选择。通过创建一批网络品牌课、网红引导课、视频动画课,起到示范和带动更多高校学生主动接受全媒体视域下健康、向上、传播正能量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应急培训功能的网络思政课堂,把“讲”“ 学”“ 需”“思”“ 用”结合起来,规范大学生在虚拟空间中扮演的角色与行为,打造知行合一、独具特色的高校思政教育课堂,引导高校学生认识消极言论与错误行为对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危害性,构建并逐步完善全媒体视域下的思政教育体系。

基于思政教育效果导向的选择。疫情期间,高校学生因地缘分布广、总体数量多、管理难度大等特点,成为疫情防控中最重要的群体之一。全媒体为思政教育者提供了一种更为有效而丰富的教育形式,教育部第一时间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运用大数据、互联网、云平台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拓展思政教育的平台和载体,确保每一名高校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获取信息,满足学习需求,提高思想政治水平。

三、全媒体思政教育的问题短板

思政教育的非面对式评估难题。随着网络普及速度和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网络已经与高校学生学习、生活等相互交融,不可分割。学生利用电脑、手机等设备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大量的思政时政、生活服务、人际交流等方面的信息,同样面临着一个非对称的问题,即非面对式,即便是直播模式也是非对称式信息交流,这将导致高校学生网络依赖程度提高,自主思考能力下降。特别是网络思政教育的效果无法合理有效地评估,作为教育者本身的工作创新,却无法实时性评估;作为高校学生熟悉网络环境,擅长应付式评价。

思政教育的非指向性引导难题。应当客观地看到网络思政教育在促进教学发展的同时,也带来诸多负面影响,特别是网络思想的多元化及网络信息的良莠不分,严重侵扰着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意识,造成了他们的无所适从和认知偏差,很大程度上弱化了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作用,对于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非常不利。

思政教育的非统筹式管理难题。目前,网络思政教育形式还较为单一,主要通过点击链接、发布信息、推送要点的模式进行,一方面与高校学生所思所想所需联系不够紧密,导致学习兴趣和动力缺乏,另一方面思政教师没有起到有效的引导作用,对网络思政教育的监督管理往往流于形式,高校学生应付检查的方式无外乎“挂机”、点击浏览完任务等不端正、不诚信的学习行为,导致网络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四、全媒体思政教育的推进方向

迎合高校学生需要,发挥引领作用。可以将思政学习的内容和资料上传到网络,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还可以借助微课堂等形式上传思政教育的视频,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用网络媒体对思政教育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包装,使思政教育更加吸引大学生。

符合高校学生口味,发挥引导作用。通过抽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打破围墙限制,思政课走出教室,与实践结合、与生活结合;打破思维限制,思政课实了、活了,课程育人取得有效突破。要紧跟思政形势与政策,有针对性地确定思政教育的课堂内容,用录视频的模式“背对背”谈意见提感受,也可以直接通过网络即时语音功能进行沟通,确保每一次的交流学习都有深入的思考、实际的内容、参考的价值。

调动高校学生兴趣,发挥引擎作用。不可否认网络信息对大学生思想的冲击,但要有危机中育新机的思维,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加强思政教育,做好顶层设计,落实专人负责平台建设和管理,提升软硬件设备质量,建立思政教育网络阵地。要充分考虑受众特点,善于用“网言网语”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教育,不断丰富和创新课堂形式,以1:1的时间比例分配理论讲解和开放式交流,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把课堂交给学生,体现思政课的趣味、温度、特色,让高校学生在轻松活泼的状态中接受了知识、学到了真理、养成了信念,打造“网红课”,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

期刊知识

客服一号: 卜编辑

客服二号: 林编辑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ICP备案号:京ICP备14054149号-4

【免责声明】:第一学术网 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扫码联系客服
扫码联系客服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码联系客服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