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分类培养策略研究
2019年全国两会提出,要围绕稳定和扩大就业,在全国高职院校范围内扩招100万人。其中,扩招的对象由高中毕业生、中专毕业生、农民工、下岗人员、新型农民、退役军人等群体构成。“百万扩招”对高职院校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扩招生源的多元化对高职课堂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为确保扩招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必须改革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针对生源多元化特点,实施学分制改革,推行弹性学制和灵活多元教学模式,分类编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教学组织,优化教学考核评价标准,实施人才分层分类培养,实现精准育人,确保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一、“百万扩招”的现实意义
(一)适应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
目前,我国经济已向着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更加依靠从业人员的高素质以及相关技术的进步,这就对各单位、企业的工作人员提出了较大挑战。企业员工不仅要踏实肯干,还要掌握一定的工作技能,对此,必须加强学习,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在这一背景下,“百万扩招”政策的实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推进我国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必然要求。
(二)满足不同生源个性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百万扩招”能满足不同学习者个人发展的需求,促进终身教育模式变革。“百万扩招”全面覆盖各类社会群体,为他们提供了继续提升学历的机会,为个体的成长提供了更多机遇。同时,高职院校生源的多样化,也有利于推进终身教育理念的进一步落地,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性意义。
(三)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百万扩招”能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推动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和教育现代化的实现。该举措是我国在类型教育认识层面的重大突破,能够使高等教育更加契合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高职院校“百万扩招”人才培养中面临的挑战
“百万扩招”政策的实施使高职院校生源结构更加多元化,生源结构由原来以传统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为主,转变为以应届毕业生为主、社会生源为辅。以笔者所在的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2次单招录取的798名扩招学生为例,扩招生源含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军人、企业在岗职工四类人员,加上学校传统招收的应届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少数中职毕业生,生源种类达六类之多。学生文化基础、技能水平、人文素养、实践经验、生活经历等各不相同,他们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存在较大差异。
(一)生源结构多元化,给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
扩招会录取大量在岗职工、下岗人员、农民工以及退役军人等社会性质的生源,显然,这些生源不属于正常的学龄阶段,其作为全日制学习者进行全周期的培养,是职业院校从未遇到过的。非传统生源人才培养与传统生源人才培养差异较大,培养难度相对较高,教育教学管理面临很大挑战,也是一个新的课题。
(二)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无法适应生源素质多样化要求
高职院校是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而设立的,长期以来,其针对传统生源的教育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已经趋于完善。而针对新型社会生源,由于生源知识水平的不同,以及过往生活经验的差异,显然不能适用已经成熟的人才培养体系。高职院校要积极探索,尝试制定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这是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巨大挑战。
(三)单一的教学方式方法不能满足生源职业复杂性需求
传统高职院校一般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教学活动,上课地点以学校为主。“百万扩招”后,面对生源职业的复杂性,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已满足不了不同职业群体的需求。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家政社招班为例,经调查,扩招学生对于学习方式和时间要求有较大的差异,只有约四分之一的学生愿意和校内统招生一起上课,其余学生选择在企业或家中学习,因所在企业不同和信息化技术掌握程度不一致,所以他们对学习时间、方式方法的期望也存在差异。
三、高职院校“百万扩招”背景下人才分类培养策略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分层分类教学,实现精准育人
1.实行弹性学制,优化毕业流程
制定学时与学分转换标准,根据院校实际情况,上线具有查询、积累以及转换功能的学分查询平台。同时,提升学分认证的灵活程度,根据新生源的不同院系、学科,制定不同的在校学习检验检测标准。此外,对于新生源的毕业问题,可实施开放性策略,适当缩短或增加在校学习的年限,由学生自主进行选择,这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课选择范围;实施修满预设学分即可毕业的制度,并为学生颁发正规毕业证书。
2.深化工学结合、产教融合培养模式
根据新生源特点,实行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如半工半读、顶岗实习、订单制度等,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实践操作的重视程度,要多与合作企业沟通,通过采用社会培训、一线教学、学生实习等多种教学手段,确保学生能够在实际生产中提升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出台多种针对性方案,充分调动校企合作中企业方的积极性。加强与相关企业的深入合作,确保学生学有所用,切实提高新生源在校学习的实际意义,提高人才培养的实效性。
3.实施分层教学、分类培养模式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根据生源的知识水平、社会认知以及现有技能等,进行精准化、针对性的分层、分类教学,并及时编制出不同生源的人才培养方案,逐渐形成针对新生源的人才培养体系,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满足个性化需求
其一,校内—校外补充式教学。校内教学应侧重对专业基本知识、工作原理、操作流程、专业技能的培养,特别是动手能力要求高、专业技能要求严的专业核心课程,各高职院校要为学生提供系统化、针对性的训练。校外教学应侧重对学生岗位技能、社会实践、创新创业能力等的培养,让学生在真实岗位上做中学、学中做,从而有效地提升其专业技能水平。其二,集中—分散结合式教学。集中教学一般是利用节假日、晚上、周末、寒暑假时间集中组织学生到校进行教学或根据学生地区分布情况,采取就近原则集中在教学点进行教学的形式。分散教学是指由于学生住得过于分散或在不同企业工作造成无法实施集中教学,可采取“送教上门”“送教下乡”,或与社区、企业合作,设立“社区教学点”“企业教学点”“村镇教学点”开展教学的形式。其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线上教学以理论学习为主,辅以个别辅导。对于讲解为主的公共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可采取线上教学方式,通过线上考勤、过程记录、师生互动、考核评价来确保教学质量。线下教学以实践教学为主,辅以答疑解惑。对于专业性强、操作要求高的实践类课程,可以采取以线下现场教学为主的方式,确保教学效果。
(三)改革学生学业考核评价方式方法,实施多元评价
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生源类型、教学模式的不同,建立弹性学业考核评价方法。在工学交替过程中,要加强对于该过程的系列评价,并由工学双方共同参与,针对性制定评价制度,确保学业考核评价的多元化、科学性。在扩招过程中,要坚持宽进严出的原则,对于修不够学分、知识水平达不到毕业标准的学生,原则上不予毕业。同时,要出台多类型、弹性制评价体系,针对学生技能水平、学分高低、知识能力、用人单位评价等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毕业标准,可采取书面成绩与技能成绩相结合、教师评价与企业评价及学生自主评价相结合的认定制度,进一步确保学生考核评价的有效性。
四、结语
“百万扩招”作为稳定和促进就业的一项重要国策,促进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更好地适应产业转型发展需求,推动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为学生个性化发展、多样化成才提供了有效途径。面对“百万扩招”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高职院校既要充分挖掘办学资源,齐心协力确保扩招任务的顺利完成,又要不断创新和优化不同生源的人才培养方式方法,确保扩招生源的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