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守正创新
“守正”是根本,“创新”是源泉。守正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格,遵守正道,把握事物本质,遵循客观发展规律,实现党和国家的发展,实现民族复兴,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再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持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民办高校也应根据实际情况推进思政课的守正创新。
民办高校应重新审视思政课的教学质量,根据实际情况并结合本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推进思政课的守正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领导方针,处理好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样培养人的问题。”总书记的话语为高校思政课的守正创新指明了方向。高校思政课只有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目标及总结改革开放40周年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累积的“怎样培养人”的经验,才能为“拔节孕穗期”的青年大学生提供丰富的养料。
民办高校在创办之初就有其存在的特殊性,对于人才培养的定位更多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依据市场机制配置资源。民办高校的学生大多为高考失利的考生,部分考生缺少人生规划、价值取向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部分学生甚至存在自卑心理、对自己缺乏自信心。所以,民办高校思政课应根据这一系列问题,对症下药努力提高学生思政课的获得感,才能真正做到守正与创新。
文章从厦门东海职业技术学院的定位特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样培养人”,并结合民办高校思政课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从党委、校领导和思政教师的高度重视,再到学校整体活动的配合而引领整个思政课堂的守正创新。
一、加强学校党委对思政课的领导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以史为鉴,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教育才能更好地服务人民。厦门东海职业技术学院校党委把严格管理和科学治理紧密相结合,努力创造“大思政”的环境,形成了党委领导好、学习落实好、教师讲好、学生学会的良好氛围。
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已成为厦门东海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的特色之一,如党团知识竞赛、五月大合唱、“一马当先”知识竞赛、清明烈士陵园扫墓、党团学生干部主题座谈会……
在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校党委开展了系列活动:举行了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主题的升旗仪式,激发了广大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举办“辉煌七十年·东海展新颜”迎新生庆国庆文艺晚会;举行“中华诵·经典诵读”大赛,抒发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情怀;举行教职工拔河比赛,以激发职工的奋斗拼搏之情。这些都为“大思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学生沉浸在浓郁的校园氛围中,也有利于思政课教师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以“学习新思想,奋进新时代”师生互动交流系列活动为例,校党委对此十分重视。校党委书记亲自做动员部署,并以“追逐中国梦,成就个人梦”为主题开讲,为整个交流互动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共近2000名学生参与此次活动,33名学生分别就六个专题自主选题进行演讲,在学生群体中得到热烈反响,这也为思政课程的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二、提高学生思政课堂的获得感
随着新时代主要矛盾的变化,学生诉求与高校思政课面临的矛盾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学生信息来源更加广泛,对于思政课不再是简单的理论需求,更多是对于人生目标的塑造、人生价值的引领、人生信仰的培育。思政课作为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指引,高校需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守正与创新。思政课的影响力面临巨大冲击,如何提高学生在思政课堂的获得感,这也是民办高校需要深思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的力量。”厦门东海职业技术学院坚持用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结合思政课程教书育人。在课程教学中,该校除了遵循必要的教学规律,还会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以形成主动化人的效果。
在学校营造的“大思政”环境下,厦门东海职业技术学院结合厦门当地特色,将思政课搬出传统的课堂,组织学生参观了集美鳌园和陈嘉庚纪念馆,让大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嘉庚精神的实质,希望学生以陈嘉庚先生为榜样,提高自身素质,努力为民族和国家贡献自己的光和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为了增强大学生在思政课堂的获得感,厦门东海职业技术学院带领学生走出去的地方还有同安孔庙、竹坝、同安高山党校……除了走出去,其在守正的同时还创新地引领学生引进来。该校在课堂内主动进行改革,将课堂的主宰交给学生,实现话语权转换,进一步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和亲和力,做好思政课堂的创新。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厦门东海职业技术学院举行了“辉煌四十年 华彩新时代”演讲、朗诵比赛,学生从中感受到改革开放40周年来祖国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除此之外,厦门东海职业技术学院还举办了纪念马克思200周年诞辰、心中的领袖、学习十九大、长征精神永相随等一系列活动。
三、加强思政教师队伍的培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高校思政课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在坚持思政课的守正与创新时,全体思政教师应悟透学好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立场是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立场和最高理想。高校思政课守正创新也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课堂教学中,思政课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诉求与个体差异,努力将学生的个人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结合在一起,努力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做一切工作都必须统筹兼顾,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我们强调求实效、谋长远,求的不仅是一时之效,更是长远之效”。大学生是一个个具体的人,他们有各自的理想与梦想,有各自的迷茫与冲突,也有各自的需求与期待。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思政课开展过程中应遵循学生发展的规律,研究和把握大学生思想与心理的特征,用发展的眼光来教育和引导学生。校党委在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上开展一系列“大思政”的主题活动,能更好地让学生融入思政课程中。
作为民办高校的思政课教师,必须遵循民办教育的特殊性,挖掘其他课程与思政课程的联系,构建思政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目标一致性,将思政课堂与专业课堂联系起来,增加思政课堂的实践教学。校园内开展的“每周一课”,为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程教师学习与交流提供了便捷通道。思政部所要求的集体备课也让校内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教师、学生、教学等方面存在的优点与缺点呈现出来,让思政课教师的思维碰撞出新的火花,以更好地因材施教,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探索新办法,发挥全体思政课教师的优点,努力让课堂动起来,而不是照本宣科,使思政课堂真正富有感染力。
守正不渝,创新不止。综上所述,只有将守正与创新二者统一于高校思政课的实践中,针对民办高校的办学定位进行思考,结合校内校外教育两方面,关注学生的内在需要与诉求,坚持党的领导,进一步提高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培养,创新思政课堂与民办高校定位相结合,才能让大学生提高思政课堂的获得感,保证思政课程能为拔节孕穗期的青年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养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