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校企合作研究——项目导入情景式教学模式研究
在高等教育体系中,高职院校教育侧重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不断取得巨大的成功,高职院校教育响应时代需求,确立“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群)”为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建设方向。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启动。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如何继续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探索与实践项目化教育教学,着手实现社会人才、技术和效益得到发展性的提升,文章以深入课程建设研究为基点,在与时俱进、符合中国特色社会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探索并实践突出学校特色及各专业建设良性发展的思路。
一、“双高计划”发展背景
“双高计划”全称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是2004年教育部为在全社会倡导并树立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校都能办出一流教育而提出的思想目标。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现代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国务院、教育部、财政部等先后提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建设世界一流的高职院校和骨干专业等计划和目标。2019年3月29日,教育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为高职院校持续加快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提出更明确的建设意见,旨在让学校通过“双高计划”项目推动学校自我提升,填补自身的突出短板,坚持中国特色,培养国家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型人才,始终坚持并探索实践创新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的运行模式,凝聚学校与行业产业的命运共同体力量,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
二、“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
(一)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
1.大师工作室
引进大师工作室可以实现人才互培、资源共享。学校在专业建设上与大师工作室进行科研和技术推广上的合作,实现校园文化优势与企业文化相融合。例如,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创新能力,因此,实训室的建设是重点突出、合理规划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重要建设项目和组织形式。专业实训室建设应突出职业性、实践性、技能性、应用性和操作性的实训环境,促进实践教学的健康发展,提升学生专业操作技能。在此基础上,大师工作室的建立不仅在培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方面增加优势,同时为技能大师搭建平台,创造良好环境,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开展技术研发、技术攻关、技术创新和带徒传技等创造条件。针对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传统手工艺人才培养,依托大师工作室引入师徒制的传统模式,从创新人才培养策略与方法的角度,实现传统手工艺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2.产业学院
近年来,新兴产业深化改革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提出新的要求,产业学院的建设是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依托产业对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而建立的融合“产、研、营、销”的创新教学机构,是以提升教学质量、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而创造的最贴近实际的一线教学平台。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及产业学院的三大要素是“教育、产业、科研”,这也是优质教育资源整合重组的重点资源模块,核心内涵是在符合教育规律、突出产业特色教育的同时,通过产业与科研创新的整合,满足科研创新的内在需求。
“学校—企业”产业学院的定位和任务是立足于地方产业发展需求,整合人才、技术、资金等资源,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建立高水平的重点产教融合基地以及产学研成果基地。产业学院的组织架构主要以高校教师为主体、企业专职人员为核心,淡化院系构架,突出专业和学科主线,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二)形成高职高水平专业群
高职高水平专业群是基于当前社会职业背景对同类专业、职业进行整合的结果。从国内产业改革和升级需求来看,大到全球产业范围,小到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已形成命运共同体,需要通过资源共享来持续推进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相适应,协同培养高质量实用型人才,实现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社会服务、就业创业、文化传承等方面全方位的合作。
1.专业群定位
为提升行业优势及其社会影响力,优化建设高水平专业群推进高职教育发展是高职院校的必然选择。专业群的组建与重点产业领域的对接需要在清晰的逻辑指导下加强行业、企业、专业、职业之间的紧密联系,实现共性资源共享。
2.深度融合产、学、研教学体系
灵活多元的创新型校企合作模式为高质量输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更多可能性。师资建设方面,在原有“专任教师+企业导师”双师队伍建设基础上合作开展科技研发应用、科研项目、专利等,探索研究行业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的专业群课程体系。专业建设方面,校内外实训基地紧跟企业发展步伐,教学项目注重专业知识与实践符合国家、区域经济下企业实际岗位工作要求及应用型人才需求。
3.信息技术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社会、国家经济发展的联动性越来越深,高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对传统的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增加多元化要求,通过信息技术融入教育教学,丰富线上线下课程资源,及时更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等,适应文化艺术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创意研发元素,同时提升就业对口率、用人单位满意度。
4.师资团队与国际化水平对接
与国际化人才培养新模式相对应,高职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对职业教育专业群师资的综合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专业群师资团队的建设必须有高水平专业带头人及教学创新团队,对接先进的国际化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
三、以项目导入为主的情景式教学模式
结合国内外当下艺术设计大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式教学的优势在于,可以通过实际项目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案例内容的系统性学习。艺术类专业导入典型工作项目情景,可以转变艺术设计专业抽象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符合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学习特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创造兴趣。保持课堂的核心是创新技能应用型职业导向,应有目的性地应用项目实践培养学生解决相似案例的工作能力。
项目导入情景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法如下。
(一)多元化校企合作
把握“双高计划”背景下多元化校企合作的机遇,依托区域行业、企业专业发展,共同开发课程教学内容,确定艺术类专业课程在国际社会环境中的应用领域,并转化为相对应的学习资源。
(二)以考促学
在建立校企合作发展的基础上,与企业共同开发适应专业群发展趋势的量化专业、课程甚至项目的考核标准与综合能力鉴定,以明确学生在校学习目标,实施全程全面考核,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三)以项目导入情景式教学模式建立课程教学体系
职业教育应以国家的职业标准为参照制定专业课程标准,以培养完成创新技能型人才的知识、技能、素质为要求,实现项目导入情景式教学模式。实施重点在于分解教学任务、设计教学情境,除了常规的整体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实施的整体设计,还要明确课程中每个学习情境都是围绕一个工作任务来开展,针对不同情境下的项目教学方法、手段,组织、考核等,都需要实现针对性的详细设计。同时,与课程相对应的教材,也是完成项目导入型课程积极开发参与的任务。
在课程教学体系中导入相关项目情景后,要发掘项目在实际情况下的多种可能性,确定实现目标,然后进一步分析解决、制定相对应的行动领域即工作任务,以工作任务内容为依据,利用专业技能解决问题,完成目标任务。项目要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按照相关工作任务到工作结果进行相应的学习模式开发。同时,根据每个项目流程,学生可以针对不同主题实现重复操作,通过专业技能以及程序的流程内容完整度提升学习效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项目导入情景式教学模式研究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领域的具体实施,是职业教育服务国家、区域经济一线行业、企业人才培养的进一步体现,是以校企共同开发课程项目为载体,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创新实践应用技能锻炼为手段的课程体系。该教学模式是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结合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学习特征,提出的课程改革设计。“双高计划”建设学校以实现国家及国际先进行业的发展水平,遵循高职职业能力的培养规律,促进高质量创新应用型人才的良性发展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