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获得感的提升路径研究
4月27日,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会议上通过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意见指出,各大高校要关注思政课程教育力度,完善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体系,帮助学生在思政课程中感受学习乐趣,树立健全的思想人格,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今后需顺应国家政策改革发展形势,积极调整思政教育教学方式,以提升学生思政课堂获得感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而提升高校思政课堂教学质量。
一、高校思政课获得感提升必要性
习近平同志强调,获得感是检验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战略贯彻程度的试金石,是满足人民群众内在需求的具体感受。获得感包括物质层面的获得感和精神层面的获得感。习近平同志同时还指出,在最新的全面深化改革战略内容中,高校思政教育需加大总体规划、科学统筹以及全面布局力度,让高校学生在思政教育体系改革过程中提升获得感。因此,高校教师以及管理人员要充分利用好思政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提升思政教育针对性和教育性,满足学生成长需求。
(一)高校思政课程改革的需求
习近平同志对“获得感”思想内容进行了深入阐述,要求各大高校需针对当今大学生发展需求,在思政教育教学过程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提升高校学生思政课程获得感,同时指出,这一思想内容的提出是实现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丰富和发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内容的重要举措。同时,随着当今时代的发展变化,思政教学课程改革内容也需要随之改变,获得感这一思想内涵的提出,恰好为高校思政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因此,高校思政课获得感的提出是思政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二)学生思想发展的需求
思政课程获得感的主要内容以学生是否真正“得到”为衡量基础,具体表现为学生接受思政教育之后是否能够在思想、态度、人格等方面发生具体变化。当今大学生思想较为活跃,各方面观念意识不够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社会现象的影响,而思政课程获得感的提升能够帮助其提升辨别不良信息的能力,以及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其更加坚定价值信仰、树立良好人格品行、丰富知识储备以及明确道德观念。
(三)社会人才培养的需求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需要大量人才投入到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当中,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的实现贡献智慧和力量,而高校思政教育获得感内容的提出符合社会主义建设对人才的具体要求,能够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提供理论支撑。同时,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需要以社会发展形势为参考,不断改革和完善教育形式,提升高校学生在思政课程中的获得感,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意识,确保源源不断地为社会输送人才。
二、高校思政课获得感提升现状
近年来,我国高校思政课程教育工作在不断改进和完善,呈现出良好的教育态势。这说明高校教师及管理人员在思政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把握时代主旋律,及时掌握和了解学生需求,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但同时,高校思政课程教育教学工作也面临极大挑战,思政教育理念较为落后,使得学生难以有效提升思政课获得感,阻碍高校思政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因此,需要深入分析大学生对思政课获得感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之后提出针对性建议打好基础。
(一)思政教育理念较为落后
教学理念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基本认识和对教学的基本态度,高校思政课程获得感的提升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获得感为目标开展思政教学活动。但是当前部分高校教师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束缚,其思政教育理念较为落后,与学生获得感的提升不相符合,比如有些思政教师经常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理论知识,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使得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同时,由于部分教师自身专业水平不够扎实,在思政教学中并未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得教育理念与学生思想存在脱节现象,难以提升学生的获得感。
(二)教师教育方式有待完善
当前,高校思政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教育方式不当的问题,不利于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提升。首先,教师教学方法陈旧,在思政课程教学中以课堂传授为主,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其次,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思政相关视频放映较少,大多只是图片与文字穿插结合,或是对教材内容的大量复制,并未创新教学形式。此外,思政教学内容较为陈旧还体现在教学中针对思政内容中出现的贫富差距、道德问题、价值观念等问题,教师所举案例大多较为过时,新鲜感不足,不利于学生课堂获得感的提升。
(三)学生获得感不够强烈
当前,高校思政课程教育中,学生获得感不够强烈,主要有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过于注重思政理论灌输,忽略了学生实际思想的培养,从而使得学生难以提升获得感。而且,部分教师认为思政课程只需要为学生普及教材内容即可,对于社会实践领域不用涉及太多,造成学生实践综合能力较为缺乏。另一方面,大多学生认为思政课程理论知识较多,较为枯燥乏味,因此对于思政课程学习投入精力不足,降低了思政课程获得感。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可在手机、电脑上搜索、浏览信息,相较于思政课堂封闭、单一的模式,学生更倾向于通过前者来获取思政的相关信息。因此,学生思政课堂获得感不够强烈。
三、高校思政课获得感提升路径
习近平同志在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政教育管理人员应当注重提升学生获得感,以学生获得感作为高校思政教育水平的衡量标准。高校思政课获得感提升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工程,现今部分高校思政课程教学中存在吸引力不强、亲和力不够的问题,导致高校思政教育质量不尽人意。对此,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对思政课程进行改革,以期提升学生获得感。
(一)更新思政教育教学理念
高校教师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承担着思想引领与价值传播的重要任务,在高校思政课程获得感提升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教师需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向学生教授与传播思政获得感的具体内容。首先,思政教师应当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熟悉思政教学内容和获得感提升路径,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案与教学活动。比如借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学生学习内容,提升学生参与度,还可播放积极向上的思政故事影片以及栏目,激发学生思政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还可积极参加校内外思政教学培训活动,比如思政科研项目制作、思政教学大赛,还可到其他学校进修学习,不断更新自身教学思想观念,积累思政课程获得感教学经验。
(二)注重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为了切实提升学生思政课程获得感,必须对高校思政课程教学方式进行革新。对此,高校教师可运用启发式教学方式,提升学生获得感。首先,思政课程要实现由“教”到“学”的转变。教师要改变传统教条化的输出模式,从知识引导、情感体验以及实践参与等环节出发,通过让学生对思政问题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教师需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思政学习环境。教师可打通网络渠道,为思政内容创建多元化教学渠道,可开展微课、慕课等网络教学活动,利用视频观看和人物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思政内容,从而更新思维观念,达到启发式教学的目的。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获得感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提升学生思政获得感的有效方式。因此,高校教师需在思政教学中注重思政理论与学生实践的有机统一,具体可在思政课堂或者校园内丰富思政教育内容,比如举办思政课题辩论赛、思政宣传周以及文化月等活动,将思政内容渗透到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使其树立文化意识并提升思政获得感。同时,高校教师还可定期组织学生到学校周边社区、公园或者敬老院等场所进行思政教育宣传,开展思政小品活动以及义务帮扶活动,也可到红色旅游景区进行参观,从而促使学生将思政理论知识与实践感受相融合,提升其获得感。
四、结语
学生获得感是高校思政理论课程教学的价值导向和理论支撑,这一思想理论应当成为今后思政教育改革工作中的重点研究方向。为此,要想有效提升学生的获得感,高校思政教师既要注重言传身教,又要注重实践指导,拓宽思政课堂教学多元化渠道,探索思政课程改革的有效路径,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为学生获得感的提升打好思政教育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