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路径
一、地方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构成分析
一般来说,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指的是毕业生找到工作的能力,同时在工作岗位上还需能够发挥自身价值,符合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在当前环境中,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也可理解为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之中胜出的综合能力。
(一)学生的专业技能
专业技能指的是学生在从事一定工作时需具备的理论、实践及思维等方面的能力。一般来说,专业技能能够通过学校的专业培训及学生的自主学习来获得,同时在工作岗位上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得到提升。专业技能在学生就业过程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直接影响学生毕业之后的就业情况,尤其是部分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更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这样才能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二)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指的是个体的知识水平、道德品质及各方面能力的综合素养。一般来说,综合素质对于学生来说十分重要,在学生求职过程中主要表现在学生本身的诚信程度、责任意识、法治认知、科学素质、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等方面。对于学生来说,综合素质能够真实反映出学生本身的价值观念,同时对学生在其他方面能力和素质的提升有着极强的影响力和推动作用。
(三)学生的基本工作能力
学生的基本工作能力主要包括学生本身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在人际交往之中的交际能力、语言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等。一般来说,学生的基本工作能力是一种可迁移的能力。在求职过程中,大部分企业都会对学生进行基本工作能力的考察,以此判断学生是否能够适应工作岗位,另外对学生进行基本工作能力的考察还能够保障部分工作类型的顺利进行,比如技能型工作、管理型工作等。
(四)学生的求职技能
在求职过程中,学生除了需具备一定的实力以外,还需掌握求职的技能或者方法,这样才能使求职过程更加顺利。一般来说,学生的求职技能主要包括学生对于国家相关方针政策的了解、对于各种招聘信息的获得、对于就业机会的判断及自我控制等。比如,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需掌握面试技巧、制作适合的简历等,这些能力在学生的求职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二、地方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低下的原因
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当前大部分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较低,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高校毕业生供需关系失调
近年来,我国各地区高校都在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使得高校毕业生人数连年上涨。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当前市场中的就业岗位已无法满足如此众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不断上升。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增速逐渐放缓,国内企业的生产逐渐紧缩,工作岗位减少,比如部分中小型企业由于经济形势的影响,甚至取消了对应届毕业生的招聘计划。工作岗位的减少和毕业人数的增多使得供需出现失衡、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增大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地方院校毕业生开始自暴自弃,对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持无所谓态度,最终导致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低下。
(二)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缺陷
首先,目前部分地方院校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存在不合理,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仅仅停留在表面。比如,部分地方院校的人才培养结构、教学模式及师资队伍等方面并没有体现出自身的特点,导致地方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并未发生根本性转变。其次,部分地方院校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导致学生只有理论知识储备,但实际动手能力较弱。最后,很多地方院校对于学生的就业指导不合理,没有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心理及较高水平的就业竞争力。
(三)毕业生就业观念落后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艰难,除了因为当前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以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没有更新,对于未来的就业期望较高,和自身所拥有的工作能力水平严重不符。当前大部分高校毕业生存在着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心理,太过重视就业单位的发展前景及规模等。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当前有六成以上的高校毕业生将未来就业地区定位在大城市。因此,对于郊区或者是经济落后的地区,毕业生去参加应聘的也很少。另外,当前毕业生并不清楚自身的优势所在,最终导致在就市场中的竞争力较低。
三、地方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路径
随着当前全球经济的发展变化,使得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地方院校需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众所周知,任何高校都需要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以培养出具有更强竞争力的毕业生。就目前来看,很多地方院校的教师队伍存在着数量不足和质量较低的问题,因此地方院校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首先,地方院校需制定相应的教师道德标准,强化教师的职业发展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教师能够更加投入地开展育人工作。其次,地方院校需强化教师的专业技能,促使教师拥有更高的教学水平,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最后,地方院校需完善教师的考评制度,将教师在师德方面的表现作为考评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还要建立奖惩机制,对于部分师德败坏和学术不端的教师进行惩罚,对有贡献的教师给予相应的奖励。
(二)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首先,地方院校需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教育的始终。具体来说,地方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能仅停留在学生学习的最后一年,对于就业信息也不应仅限于发布招聘信息、宣传相关就业政策等,而是应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针对所有阶段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其次,地方院校需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就业指导,全员参与其中,具体来说,对于学生就业竞争能力的提升不应仅有地方院校就业指导中心参与其中,而是地方院校所有教师和管理人员都要参与其中。最后,地方院校应丰富就业指导形式,帮助学生掌握就业技巧。具体来说,地方院校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分析,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和长处,引导学生树立就业的自信心。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地方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学生的未来就业影响很大,因此地方院校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具体而言,首先,地方院校需要和企业积极进行合作,签订有效的人才培养合同,帮助学生提升专业技能并走出就业迷茫,同时,地方院校也应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打破自身局限,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平台。其次,地方院校在专业及课程建设方面需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就业市场的变化和需求进行建设,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指导,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以此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四)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
首先,地方院校毕业生应明确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客观认识自己,以自己实际情况为基础选择合适自己的工作岗位。同时,毕业生还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降低自己对于未来就业的标准,抓住所有可能就业的机会,从基本做起。其次,毕业生需转变就业观念,合理调整就业思路,不能太过追求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以更好地应对当前就业竞争压力大的问题。最后,毕业生需在转变就业观念的同时不断积累实践经验,提升就业竞争力。毕业生需充分利用在校学习机会和各种社会实践机会,积极了解当前就业形势,尽早充实和磨练自己,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四、结语
当前,地方院校毕业生面临着社会和人才市场等方面的挑战,毕业生是否拥有高水平就业竞争力、适应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成为其成长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所以,地方院校需明确就业竞争力的构成,找到影响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和原因,通过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及强化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等方式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促使其能够在未来找到职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