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各家学说》课程的教学方法研究
《中医各家学说》是研究祖国医学长期发展历史以来各大医学派别,各家学术思想、临床经验特征以及价值意义的一门课程。该门课程一方面有别于中医基础课程可建立物质化的形象,一方面有别于临床医学的实际化、具体化。不过其却是连接中医基础课程与临床医学不可或缺的纽带,与临床医学息息相关,对培养学生临证思维、提高学生临证能力可起到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1]。由此表明,《中医各家学说》仅适用于刚步入临床实习阶段的学生学习。长期以来,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切实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内化成临证能力,均是《中医各家学说》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然而传统中医教学方法却无法有效调动起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又由于《中医各家学说》课时设置有限,课程地位偏低,使得《中医各家学说》课程教学成效不尽如人意。由此可见,对《中医各家学说》课程的教学方法开展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中医各家学说》课程概述
《中医各家学说》即便仅仅囊括了中医各学科中的一个门类,然而却存在着覆盖面十分广泛的外延特征。该门课程核心内容连接2000余年,向前可追溯至东汉张仲景的伤寒学派,向后可延续至民国年代的汇通学派,涉及到多个不同的学术流派。由此使得该门课程的时空界限由三世医学的上古时期一直连接到当代,汇聚了数百位医学名家的学术思想。由此对教师的知识面提出了较为严苛的要求,不仅要了解不同学术流派、医学名家,还要掌握各式各样关联学派、医家的学术成果。对于《中医各家学说》主要内容而言,主要包括各个学术流派的学术成就以及不同医学名家的学术思想观点等。每位医家对各个学术问题产生的学术思想观点不尽相同,这些思想观点既存在差异性也存在一定的联系。即众多医家的学术理论大都源自于《内经》,因而存在相一致的理论基础[2]。又由于每位医家自身思维模式的不同,对应处在的社会背景及自然环境的差异,进而决定了彼此间学术思想的各具特征。如此一来,便会专业教师中医理论基本功提出了较为严苛的要求。并且,该部分医学理论还有别于中医基础,其蕴含了十分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化,诸如儒家、道家等一系列经典学说。就好比,朱丹溪的相火论便受到程朱道学很大程度的影响,刘完素的运气学说与古天文学等。因而,教师要想开展好对《中医各家学说》课程的教授,均必须做到对上述理论的举一反三。
2.不同教学方法在《中医各家学说》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全面高校在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要紧紧跟随时代前进步伐,不断开展改革创新,强化对国内外成功教学经验的学习借鉴,切实推进各式各样教学方法在《中医各家学说》课程中的科学合理应用,如何进一步促进《中医各家学说》课程教学的有序开展可以将下述内容作为切入点:
2.1目标教学法在《中医各家学说》课程中的应用
(1)目标教学法概述。目标教学法指的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目标为主线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目标的引导下,在全面教学环节以教学目标为中心开展各式各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有目标的进行学习,基于教师指引使学生切实转变成学习的主人,并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达成教学目标而努力学习。
(2)目标教学法实践应用。首先,教师应当对教学目标进行确立,并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在备课过程中,教师结合《中医各家学说》课程教学大纲,基于对教材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的充分探究,深入研究教材,结合原著,梳理知识结构,推进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有效相融,并切实制作达标测评训练。倘若内容过多或难以有效实现,可进一步对教学目标开展细化处理,由小到大,各个击破。然后,学生结合教师提供的教学目标,对自身学习目标进行确立。对于学习目标构建而言,学生可借助教学材料、图书馆资料、网络资料,或者学生自身购买医家经典典籍等。对于学习目标实施而言,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组建学习小组,并进行小组互动、讨论、概括等,组员分工协作,以达成学习目标。最后,目标测评,关注信息反馈,开展好评价分类总结工作。在《中医各家学说》课程教学过程中,还应当关注信息反馈,尤其是学生对制定目标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帮助学生养成做事专注、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并且还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缓解教师、学生的课余负担。同时,还应当引导学生开展“一题多变”、“一题多解”训练,梳理知识相互间的关联性,切实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表达自身的主张、认识,强化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3]。
2.2PBL教学法在《中医各家学说》课程中的应用
(1)PBL教学法概述。PBL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其以“问题”为核心,是以现实世界为前提紧紧围绕学生的教育方式,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PBL教学法实践应用。应用PBL教学法之前,预先在课前向学生布置相应的《中医各家学说》课程预习题,以达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目的。然后,在《中医各家学说》课程教授过程中引入PBL教学法。教师在上一堂课结束前提出精心制作的问题,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各个小组自主在课后进行信息数据搜集、讨论,首先在小组内部开展探究,并挑选一名小组组成对讨论活动进行有效组织。学生运用自身所掌握的知识及搜集的信息数据参与谈论,讨论意见不统一时,可开展组内辩论,出现意见始终难以统一的情况,可标注留给老师讲解。组内讨论结束后,做详细记录,然后开展好课堂上的集中讨论准备工作。进入课堂后,首先由各组组长对自身小组讨论结果及存在意见不同意问题的有效陈述。教师对各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并对学生难以统一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帮助学生重塑知识体系。课程完毕后,再采取填写调查问卷的形式,让学生对自身学习过程及学习成果开展自我评价。现代大学生对新鲜事物尤为感兴趣,PBL教学法由主动参与探索取代传统被动教授,学生经由一系列对理论知识的认识活动,诸如选择、分析、判断、对比、综合等,依托一系列思维及认知方式方获取问题的解决方法[4]。如此一来,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2.3三维教学法在《中医各家学说》课程中的应用
(1)三维教学法概述。三维教学法将理论知识教授作为知识掌握的基石,将思维训练作为知识运用的核心,将医案分析作为能力培养的桥梁,是对传统教学模式、过程启发式教学模式及探究式教学模式开展整合的一种教学模式。
(2)三维教学法实践应用。首先,依托提纲式引领教学,推进教学任务的优化整合。《中医各家学说》课程教学可将学派讲授作为主线,通过对主要医家学术观点的探究,培养学生中医学理论发展的时空观。举例而言,将总论部分划分成历史流派、地域流派以及学术流派三条主线。其中,历史流派指的是依据历史发展年代先后形成的学派,包括伤寒学派、河间学派、易水学派等。该部分依据教学大纲教授的重点,可帮助学生自整体层面理顺中医学术发展头绪。地域流派主要教授的是地域医学特色,包括孟海医学、新安医学、海派医学等。该部分内容教学期间开展适当的补充教授,可帮助学生了解中医学圆融变通之道[5]。学术流派则是对教学内容的总结教授,也就是不同历史流派研究特色与中医学基本理论的相融,可帮助学生掌握中医学学术发展的动态转变。然后,依托形成性考核教学,推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形成性考核教学将课程实践教学作为主线,通过反复的中医思维训练,在中医思维训练、中医古籍阅读训练等一系列内容支持下,依托医案实践教学训练数据库构建、中医传统思维方式方法等,推进学生传统中医思维能力的逐步提升。最后,依托案例式实践教学,促进临床应用能力培养。经由对多个不同名医医案进行剖析,使学生有效认识医家的临床经验及其对中医理论的特有观点,掌握中医药理论与临床相互融合的方法,进一步为今后临床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3.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医各家学说》是一门提高课程,在专业教学中可起到十分重要的意义。经由学习该门课程,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一方面可帮助学生掌握向医家学思路、问经验的方法,培养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并发展成具备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鉴于此,相关人员务必要不断钻研研究、总结经验,提高对《中医各家学说》课程内涵特征的有效认识,切实推进目标教学法、PBL教学法、三维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在《中医各家学说》课程中的科学合理应用,积极促进《中医各家学说》课程教学的有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