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家庭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中日两国历史渊源颇深,早在2000多年前,两国人民就有了交往。中国儒家思想、佛教,以及养蚕、医学、书法、茶道、音乐等一系列优秀文化的传入,对日本的文化起了巨大的影响。随着历史的变迁、时代的更替,这些文化在日本通过教育被很好的传承与发扬。当今的日本是教育强国,其家庭教育相比我国,优势也十分明显。本文通过对中日两国家庭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找出日本家庭教育的特点与优势,从而被我国家庭所重视,使我国能更好的关注与发展家庭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质。
研究表明,随着社会地不断进步,我国越发重视家庭教育。截至2017年5月,知网中仅涉及关键字“家庭教育”的中文文献已有3万6千多条,呈递增趋势。1985年收录的文献有57份,1995年260份,2005年1695份,2015年3650份。媒体报刊也越发关注家庭教育的培养,《中国教育报》提出:“家庭教育是最具广泛性和基础性的教育活动”。 [1]《教育导报》指出“家庭教育是学生最早感受到的、最直接的、最经常的教育方式,它对学生的成长、成才,特别是性格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长的教育认识和教育方法是教育的重要资源,也是学校教育不能达到的效果。”[2]
家庭教育与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不一样,它从人一出世便开始,范围贯穿人的一生。很多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家长起到的只是辅助作用。但在同一教室由相同教师教出的孩子,成绩却大相径庭。除了智力因素以外,我认为家庭教育也有一定的影响,毕竟一个孩子从出生开始,除了学校,他在家的时间最长,他的习惯、个性、喜好等都与家庭关系密切。试问,如果教师在学校刚教完不能闯红灯,放学途中,家长无视红灯直接闯过,那么孩子在未来是否还会遵守呢?家长的教育观点对孩子的影响巨大。
一、中国家庭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我国自古重视家庭教育,如先秦的礼法、汉代的家法、随后的家训、家规等,都对家庭教育有着专门的论述。 《大学》中有写道:“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家庭教育是“治国”、“平天下”的起点,它关系着国家的兴旺和天下的太平。古代的家庭教育内容庞杂,范围广,以德育作为其根本宗旨。
当前,随着1986年《义务教育法》的颁布,义务教育在我国强制执行,我国所有适龄儿童都必须进入学校,接受学校教育。目前看来,义务教育确实实现了普及教育,但中国的家庭教育却并未跟上时代的步伐。
(一)畸形的爱。受我国政策影响,80-90年代成长起来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一个孩子的结果导致了家长的过分呵护:父母省吃俭用,给予孩子最好的物质条件,导致孩子习惯于这“正常”的生活,一不如意就乱发脾气;家务活家长包办,孩子长至成年可能连一件衣服都没洗过,导致孩子缺乏对家庭的责任感;遇到事情家长包办,导致孩子缺乏独立处理事件的能力等等。这些问题都由于父母过分的溺爱,认为除了学习,其他事情孩子都不需要去想、去做。正是这种畸形的爱使得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只会学习,青春期叛逆心理高,遇到挫折难以承受,个体难以独立,不懂责任的含义。
(二)家庭教育理念的缺乏。我国一直强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三位一体,但实际上做的却不是很理想。家庭教育理念的缺失是关键。中国的父母很关心孩子的教育,但谈到如何教育,很多父母都认为那是学校的事情,自己只需将孩子的生活料理好即可。正是这种错误的理念导致孩子品德的缺失。比如说学校老师刚教给孩子要“红灯停、绿灯行”,放学后,父母接小孩时直接闯红灯,这种直接经验往往更能印刻在孩子的知识体系中,给孩子的认知体系产生负面的影响。
(三)不输在起跑线上。中国人口众多,好学校有限,为了使自己的孩子能够光宗耀祖,为了自己的脸面,为了弥补自己的人生的缺憾,很多家长都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将其送至各式各样的兴趣班、辅导班,如英文、奥数等,这使得孩子在本该属于他自己玩乐的年纪忙于应付学业,使他的童年生活失去了应有的色彩。
(四)重结果,轻过程,轻能力。像很多中国教师一样,中国的家长十分看中孩子的成绩,往往一次成绩、一个分数就能带来一次责骂或者奖励,无论孩子在此间努力过什么。中国的应试教育体系也助长了这一矛盾,尽管目前我国在努力进行教学改革,运用各种手段使孩子得到全面发展,但由于中考高考的压力,这种重结果的理念仍深入人心,成为中国家长教师评判孩子好坏的标准。
二、日本家庭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谈到日本的家庭教育,不得不提及日本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明治时期杰出的教育家福泽谕吉(ふくざわゆきち)。他的思想对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的“三位一体” 教育观念也对日本的家庭教育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回想起最近看的一部电影《垫底辣妹》,电影中女主人翁工藤沙耶加努力想要考进的日本著名私立大学庆应义塾大学,正是福泽谕吉创立的。
“福泽谕吉认为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和社会教育是紧密联系的,共同促进人的和谐发展。”[3]在他看来,一个人想要实现全面发展,单纯的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学校教育必须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回顾日本历史,婴儿长至三四个月时,母亲开始对其进行保育训练。[4]对6岁以内的孩子进行哄逗,催促孩子早点成为大人,这种经验在日本人心中培植了对嘲笑和嫌弃的恐怖心,以至于在其成年以后,当受到别人的嘲笑时,他会记起童年时代的这种感受而无法忍受。孩子们在家中学习对超自然物的态度。[5] 本尼迪克特详细分析了日本这个民族特点,以及映射出的日本家庭教育的特色。
当今日本的教育,很好的发挥了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学观念,日本家庭教育注重孩子的独立教育、礼仪的修养、“武士道”教育以及创新教育,这些教育方法很好的配合了学校教育,使孩子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素质。
(一)注重独立意识的培养。日本小孩从小就需要整理自己的书包、整理房间、打扫屋内卫生,上学放学也几乎看不见大人堵在校门口等待。独立意识在日本电影《厕所女神》中也能体现。这种独立意识的培养使孩子能更早自立,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二)注重礼仪的修养。日本人很重视孩子的礼仪修养,这种修养从襁褓中就已经开始。“她使他做出表示礼貌的动作,如果她自己回答别人的致意,她会把婴儿的脑袋和肩膀向前移动,使他也向人行礼。”[6]日本的这种礼仪修养在不知不觉的家庭教育中往往已经与孩子融为一体,成为了一种习惯。
(三)“武士道”教育。去过日本的人都知道,日本小孩冬天穿的及其少,很多情况下穿着薄薄的校服,女孩身着一条裙子,男孩穿一条短裤,这在中国是完全不可思议的,而在日本,没有保暖裤、秋裤的说法,顶多一双半筒袜。这些都是日本对孩子从小进行的“武士道”教育,目的在于断念孩子的意志,培养坚强的人。
(四)创新教育。日本的家庭重视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父母与孩子的关系相比父子、母子关系而言,要更像朋友。《厕所女神》中女主人翁植村花菜与她外婆关系也正是如此。在这种环境下,孩子更容易提出和表达自己的见解,开拓自己的思维。
三、日本家庭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对比日本家庭教育,确实有很多教育观念值得我们去借鉴学习,但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日本的家庭教育并不完全适合我国,我们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找出适合于我国实际的家庭观念加以实施推广,以提升我国全民素质。
(一)加强家长家庭教育理念的认知,做好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衔接。我国家庭教育最大的弊端是家长不知道如何去教,他们往往把优等生学习好的原因归功于孩子的天分,而不去思考自身教育的问题,很多情况下家长对孩子说的都是“别人家的孩子如何的优秀”。这种中国式的批评教育,降低了孩子的自信,束缚了孩子的发展。相比之下,日本家庭知道如何去培养孩子、鼓励孩子,从孩子出生起,这个培养计划就已经在实施。
(二)独立意识的培养。相较日本,我国儿童独立意识十分欠缺,大部分原因都归因于家长的过分溺爱。这实质上还是家长教学观念的问题,孩子如何成长并不仅仅依靠书本知识的掌握,他们是独立的个体,他们需要接受各种锻炼、遇到各种挫折并自我克服。我国近些年来,孩子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压力大而轻生的案例不在少数,这都是缺乏独立意识培养造成的结果。
(三)礼仪修养的培养。日本人的礼仪修养世界闻名,我国也曾是礼仪之邦,我们要唤醒国人的礼仪,提升国人的素质。家庭礼仪的培养首先需要得到家长的认可,家长永远都是孩子的榜样,要想培养孩子良好的修养、良好的礼仪,父母必须以身作则。
(四)终身学习观念的树立。80、90这一代人能深刻体会我们上辈父母的学习观,很多父母认为自己从学校出来后就不用学习了,学习是下一代的事,是父母对下一代的期望。但父母不成长,孩子如何成长,我国的终身学习观念需要深入到每个家庭,是全民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家庭教育对每个孩子来说都是起点,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为了孩子的未来,父母进行家庭教育时务必考虑长远、务必经常反思、务必不断学习更新提升自己的培养理念,给孩子营造出合适的空间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