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学习”在就业指导课程中的实践探析 ——以广州城市职业学院信息技术系为例
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课堂一端连接学生,一端连接着教育的未来。课堂是教育发展的核心地带,只有抓住课堂这个核心地带,教育改革才能真正发展。
一、“体验式学习”教学模式推行的背景解读。
1999年高校扩招后,大学生人才市场求职大军汹涌,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与高校招生挂钩。这种变化相应地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的模式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更科学、更有效地指导,已经成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面临的关键问题。
2007年,教育部办公厅颁布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 ,《通知》指出:“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应力求实践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突出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切实增强针对性,注重实效。要在遵循课程体系和课堂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引入多种教学方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提高教学效果。”按照《通知》的精神要求,就业指导课应当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为主要目标,要引入多种教学方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提高教学效果。如何把握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不断研究教与学的特点,探索一种更容易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的教学法—体验式学习模式,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已成为职业院校就业指导课的研究热点。
所谓“体验”,就是“体会和验证”,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体验式教学,就是让学生通过自身实践来认识、掌握所要传授的知识或技能。就业指导课程体验式学习是教师通过给学生创设情境或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反复观察、实践、练习,最终掌握提升就业能力的知识与技能。心理学研究表明,使用传统式的学习,学习对象在课堂中仅吸收10%-30%的内容,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遗忘,而“体验式学习”采用科学的“多重感官学习法”,即包括小组讨论、深度会谈、情景活动、角色扮演、模拟训练等方式,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得自己的经验,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获。促使学生在体验中领悟,在领悟中升华,有利于让学生重视自我体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学过程中产生更多师生互动,达到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的有机结合,通过体验式的学习,将科学的就业指导理论精髓运用在实践中,全面教化与引导学生掌握毕业“自救”的本领,为走出校门、走入职场做好充分备战。
二、“体验式学习”在就业指导课中的实践探析
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入,国内有不少高校已进行了“体验式学习”教学方式的探索与研究。自2010年始,我校信息技术系采用参与体验式学习方法对就业指导课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在18学时的就业指导课程中,我们主要采纳以下几种模式:
一、职业体验与社会实践。
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引入职业体验与社会实践,使教学更贴近现实,与社会对接。如我们根据IT技术不同专业的特点,先后组织学生到广州粤嵌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远望谷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参观调研,让学生近距离或亲自体验目标职业,帮助学生进行职业探索和职业环境认识,了解目标职业用人要求和能力、素质要求,了解目标职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为自己的生涯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我们以校企合作的企业为调查范围,将学生分成若干调查小组,由各小组自主确定调查范围,制订调查方案,选择调查方式,确定小组分工,联系调查对象等进行深入调研和岗位体验,要求学生对用人单位和岗位认真考察,全面了解企业岗位的相关工作,了解岗位的人才需求和选人标准,积极参加岗位的业务实践活动,并认真详细地填写《岗位体验日志》。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将来所从事职业寻找3-5位的职场人士进行访谈,并做好访谈记录,全面锻炼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
调查结束后,每个学生要独立撰写出《行业调研报告》、《岗位体验报告》和《职业生涯人物访谈录》等调研报告,并在班级汇报交流,教师现场点评,汇总好调研情况,梳理出广州市计算机专业岗位需求和人才选聘要求,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信息技术行业的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认清自身与社会发展及岗位要求的差距,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紧迫性。
此外,我们设计好调查访谈提纲,组织学生走访我系近年来的优秀毕业生和创业毕业生,咨询其就业成长成才的经验,并撰写校友访谈报告等。职业调查这一实践教学环节,有利于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有利于学生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为职业决策理性选择做好充分准备。
二、情景模拟。
角色扮演是情景模拟活动的一种,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提前熟悉求职面试情境,真实体验求职的实践过程,真切感受角色的心态和行为。在具体教学中,我们根据信息产业发展的需求设置模拟面试求职情景,如介绍联想、腾讯、华为等公司的单位情况、岗位要求、工作内容、工作待遇以及应聘流程,请老师担任招聘主管、人事经理,行政主管等职务,同学们按照求职要求逐一参加面试过程。模拟面试结束后,教师对整个招聘活动进行点评并进行深度剖析,加强学生的理解和感知。通过模拟面的角色扮演训练,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职场应变能力,真实地了解和体验招聘会的应聘流程,帮助学生了解用人单位需求与学生预期错位的原因所在,从而形成理性的职业角色认知。
如我们根据IT技术专业的特点,在物联网应用技术实训室让学生通过操作和演练智慧城市建设系统向招聘者展示楼宇监控系统的防盗报警器、火警报警器、烟雾探测器等专业技能,经过老师的考核、点评和剖析,加强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提升,有利于学生更加充分理解教学内容。情景模拟这一实践教学环节,拓宽知识面,增强感性认识,培养锻炼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对学生就业大有好处。多年来,我系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
三、案例分析。
该教学法是选取我系历届毕业生就业或创业的一些真实案例,通过教学讲授、组织学习讨论、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教师归纳总结等过程来实现教学目的的方法。例如在具体教学中,我们以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张振辉同学为例,讲述其“大学生如何从淘宝开始零创业”,最终创下了三千万电商奇迹的创业历程。并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其成功的原因,来激发同学们的创业之情,点燃同学们的创业梦想,使同学们明确知道,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要从制定好的职业生涯目标开始,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环境下,一定要有追逐梦想和实现梦想的信念和勇气。案例分析教学法能帮助学生获得自己的体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四、团队训练。
团队训练通过一系列有方向性、有策略性的环节,将现实生活和工作情景真实地呈现在团队成员面前。团队成员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和感受,通过导师的引导,团队成员向内挖掘自我解决问题的潜在能力,向外激发自我创造价值的更大可能性,更有效地去完成团队的目标,创造最佳表现。如自2010年始,我们组织开展了多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训练营,通过团队训练和养成教育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和习惯中,以达到提升大学生个人素质、培养自信自律、优化良好习惯、增强团队意识、锻炼坚强意志和提高就业竞争力的目的。每一期的训练都要经过有氧训练、自我激励、理念分享、拓展训练、感悟交流、训练点评、延伸指导等七个环节,训练参照李连营、王军主编的《大学生科学就业成功素质训练》教材,共有五单元二十一个训练项目。第一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自我认识、改变自我、不畏挫折和提高自信;第二单元 主要是激发学生的言行一致、责任意识、感恩心理和博大爱心;第三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审视人生价值、规划职业生涯、坚定成才信念和践行智慧策略;第四单元是引导学生认识习惯与命运的关系、掌握养成良好习惯的方法及自觉养成决定命运的良好习惯;第五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践行重要的职业素养及坚持不懈、永不言弃的成才理念。
团队训练教学效果显著。从同学们的心得体会可以看出,系统的团队训练极大地提升了参训学生的个人素质、综合能力和进取精神,明显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持续性,大多数同学都能找准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位置,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学们普遍认为最大的收获是,在团队训练中学会了坚持,学会了永不放弃,增强了自信心,敢于在众人面前展示自我。团队训练结束时,很多同学都流下了不舍的眼泪。
此外,我们还组织毕业班学生参加广州市“阳光就业”高校毕业生大型供需见面会活动和行业-专业-就业(岗位)人才需求分析大赛。通过校园招聘会,与招聘单位零距离接触,让学生真实感知企业招聘会的应聘流程,帮助学生形成理性的角色认知,实现职业角色转换。校园招聘会已成为就业指导实践课的有效载体,同学们从中体验到一堂非常生动的职业指导课。
体验是直接的,是自我的,他人无法替代,在体验学习中学生主体的角色得到完全的确认,有利于培养和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职业指导,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体验式教学模式符合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培养理念,把教材、教学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从学生的就业需求出发,引导学生就业技巧和就业能力的训练,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增强就业竞争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