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重点词句”走进 教学
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说过:“无论阅读还是作文,首要的是字词。”笔者认为,词语教学的策略既包括理性的理解词义的策略,简言之:“理解策略”,又包括感性的感悟人文内涵的策略,简言之“感悟策略”。具体来讲,词语教学的指向不仅是对词语的理解,还应该透过词语去感悟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谴词造句的精妙。在教学中,从词语含义到句子的理解,到文章整体的把握,再到情感的感悟,最终到情感的升华,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有机的整体。教师要通过词语联系句子,辐射全文,引导学生体会任务的思想感情,感悟作者表情达意的独特匠心。那如何能让“重点词句”走进阅读教学里,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教师引导势在必行。
在教学中,我们都会让学生先预习,引导学生怎样进行阅读。老师要教会学生识别哪些词句是重点词句,怎样从重点词句中筛选出重点词句,从词句中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比如在教《小抄写员》一文时,我注意引导学生抓住以下词语来理解。如下教学设计:
抓重点词句体会,尤其是心理活动的描写
叙利奥虽然不说什么,心里很快活。他想:“爸爸不知道我在替他写,还以为自己没有老呢。好!就这样做下去吧!”
从“更重要,对,这样做对!”体会到叙利奥把帮助爸爸做事,减轻父亲的疲劳看成是最重要的事情,而且心中还十分肯定自己的做法是对的。说明他很体谅父亲的辛苦。
《小抄写员》这篇课文在小学教材里算是一篇较长的文章,又是外国文学。学生预习是很难分辨出哪些是重点的词句。所以老师告诉学生应该引导学生找出重点的词句来不断地体会。学生找到语句后再读,通过去掉句中的重点词语和原句作比较的方法让学生感受词语的作用。在读的过程中领会文章要表达的含义,揣摩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二、同伴合作必不可少。
面对众多学生,由老师手把手地教那是不可能的。现在新课改的课堂组织形式有很多是同伴合作的形式。我们把课文学习的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个人先学习,做旁注。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相互探讨。这种同伴合作方式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参与性,同时也避免了教师唱独角戏的尴尬,更好地通过相互间的交流快速理解文本含义。
在教《草船借箭》时,要求学生通过揣摩重点词句来体会诸葛亮的“神”在哪些方面?第一方面,从句子的联系中体会诸葛亮的“神”。“算准了第三天有大雾”,“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直到第三天四更时,诸葛亮把鲁肃请到船上来”。第二方面,从“识人心”体会诸葛亮的“神”。第三方面,从文章的其他细节描写中感悟诸葛亮的“神”。如“晓地利”、“绳索连船”、“一字摆开”等地方。其实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他们都有自己的发现,所以体现诸葛亮的“神”还可以有很多方面,但要学生一下子找全,那就是很难的事。所以同伴合作必不可少,也更能活跃课堂的气氛。而且,这时在同伴合作中,教师要求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逐一汇报补充。在听取同伴发言的过程中充实自己的思考结论。教师也可以在巡视中参与学生的讨论中,并有针对性的指导。在小组活动结束时,还要对小组的活动情况进行总结,让小组合作真正发挥作用。在此基础上,集体汇报,学生有了前面的学习,对于重点词句的查找会比较全面,理解的深度更大些。
三、学生课堂自悟很必需。
一日三省是先人给我们的宝贵经验。我们的语文教学也是如此,语文的学习能力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需要学生的感悟。只有自己在阅读的实践中不断思考、反思才能逐渐准确的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理解体会文章的重要含义。学生要悟学习规律。不同类型的文章有不同的规律。比如写人写事的文章要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描写的词句是重点;写景的文章抓住描写景物特点的词句是重点。说明文的重点是介绍事物特点作用的词句。抓住了这规律,那重点词句就好找多了。
在学生初步掌握阅读方法的同时,还要给学生创造学习迁移的机会,知道将以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使其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领悟阅读方法的真谛。
因此,让“重点词句”走进学生阅读是势在必行,确实能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含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