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少教多学”
一、少教多学这一教学理念,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能让学生们拥有比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营造出学习运用语文语言的良好学习气氛,进而养成了好的道德素质修养,最终为后期发展奠定了好的基础。等到了中学时期,学生们都已经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与阅读表达的能力,他们的身心素质已经比较成熟了,所以在这个阶段,老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教师在“少教多学”理念中,主要做的就是如何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探究方法能力与分析能力。倡导学生主动运用创新思维来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要使中学语文过程成为学生去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教师在“少教多学”的理念下,必须把学生作为主体,培养出学生的“问题意识”,摒弃填鸭式,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理念。
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具备少交多学的理念,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要再是一味的讲解,应该创设让学生学习的环境、根据学生的特点及学习的乐趣、教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改变以前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传统的教师讲课,学生在下面听讲、死记硬背,改成学生分小组讨论、对于分角色朗读、自己课前复习、课后预习,教师以辅导为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节课都生动形象,让学发现学习语文的乐趣。让语文老师在有限的课堂中使学生充分学习到课堂知识,同时延伸到课外。例如在学习《陋室铭》一文时,这篇文章比较短小,但是作者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教师在讲授这种古文时,不能一味的在上面讲授、要求学生背诵,可以让学生自己先理解文章所体现的中心思想。在针对每一句的讲解中,要让学生融汇贯通、举一反三,如“何陋之有”这句是什么句式,哪些古文有类似的句式呢?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可以巩固以前所学知识。这样可以鼓励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倾听同时学会融会贯通。
少教多学的这种教师方式,有利于打破现有的语文老师传统授课的局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教师从传统的以课堂为主体变为将学生作为学生为主体,提高课堂效率,真正把精力放在学生的“学”上,而不是辛苦地奋斗在“教”中。
三、学校领导也要在新课标的引导下,对教师进行培养,帮助其有选择、创造性开设并实施课程,最终更有效地指导其进行少教多学的落实实施。要想建立开放、多样和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创造性地设计和开展课程,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同时完善教师的教学模式。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少教多学教育方式的推行应与教师教授的课程相结合,因地制宜,制定合理的教学方式,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可挖掘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在教学中不断完善、潜心研究,尽快成为专家型、学者型、研究性教师。
“少教”的意思并不是少讲,而是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的去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加以指导和点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学习效率。课堂的少教是课后教师辛勤地付出,这就要求学生要做到先学,教师只是引导和启发,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要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致。在充分了解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大前提,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针对性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说白了就是学生想学什么,老师就教授什么。
教师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进程,应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保持传统教学的优势,摒弃其不足,并且不断的丰富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教师也要与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少教多学为师生间互动交流提供了平台。少教多学的理念在中学语文中应该做到因生而异,就是说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案,教师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综上所述,少教多学是新课改在中学语文具体教 学思想的体现,是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先进学习方式,有利于提高中学语文的教学效果。这也要求教师努 力解放思想,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与学生相互促进, 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共同进步,从而更好的提升学生的 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