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法在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
1.信息化教学法的基本情况概述
1.1概念
信息化教学法的本质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开发出更多的教学资源,但是,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始终是起着指导作用的,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实现了教学的数字信息化,是一种新时代下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升。
1.2理论基础
教师始终是知识的传授者,对于学生的教育来说,教师仍是起着主导作用,信息化技术只是作为教师教学的一种手段和工具,对知识进行加工和包装,从而方便学生接受知识,建构主义理论是信息化教学的基础上,以学生为基础,调动其主动性与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2.信息化教学法在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2.1教学改革初见成效
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教育部门便发出了倡导,将信息技术引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近些年来,国家教育委员会更是不断出台了一系列的课程改革意见,鼓励信息化的教学方法。教育部社科司在这些年不断地建设出一批又一批的高校思政理论课程网站以及一些数据资料网站以方便学生和老师的查询与学习,在我国的高校教学中实现了优质资源的共享。虽然做出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课堂的互动性仍然较差,学生对于资料库的应用也比较少,仍然有一些需要进步的地方。
2.2教学模式改革不够深入
2.2.1信息化教学法没能真正融入到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之中
一方面是教师本身对于信息的把握问题,信息技术是一项高科技,教师本身未能做到为我所用,没有将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全面的发挥出来,对于信息化数据资料的处理水平有待提升;另一方面是信息化教学的本意是将思政理论课这种缺乏活力的课程生动化,提升其趣味性,更好的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然而在实际的应用中课堂氛围有待提升,同时还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创造。
2.2.2缺乏有效共享机制
现阶段,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课程运行的市场机制还没有建立完善,信息化教学目前还没有完全推动课程的机制改革朝着公益化的方向发展,政府以及教育主管部门在这方面仍需采取一定的措施。
2.2.3缺乏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的缺乏主要是由于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没有真正的将课程改革做到实处,对于思政课教学模式变革的宏观规划改革多属自发行为,资源零碎,可借鉴经验又不多,并且政策要求和高校的硬件设施还不够配套,现有的改革顶层设计和范本都比较缺乏。
3.信息化教学法在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提升教师在思政理论课教学中信息化教学的水平
3.1.1 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师对于信息的处理能力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在进行思政理论教学之前,对于网络信息资源的筛选,针对有用的资源进行加工后使用;另一方面是要求教师能够熟练的掌握信息技术工具,能够灵活的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思政理论课教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当中,提高课堂效率以及学生听课的积极性。
3.1.2信息意识的提升
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时效性与理论性都比较强,作为一名称职的教师应当要善于捕捉有效信息,及时掌握一手信息资料,关注实时动态,敏锐感知信息,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在思政理论课教学中融入新鲜的信息,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3.2建设网络课程学习空间
网络学习能够使学生自由调整学习时间,也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有效改善课堂教学的缺陷与不足,使思政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朝着立体化的方向发展,虽然网络信息繁杂,并且真假难辨,但只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到为我所用,在思政理论课程的教学中,学生的满意程度将会大大提高,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3开发优质教学资源
在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中加入图片、文字、声音等资源能够有效提升课堂的趣味性,信息化教学将网络平台上的资源提供到了课程的学习之中,数量庞大‘类型多样化的教学资源能够不断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使课程教学既生动有趣,又蕴含丰富的知识信息,不断开发出优质的教学资源仍是目前为止提升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的有效措施。
4.结束语
科技造福于人,信息化教学法融入高校的思政理论课程的教学之中,有效提升了高校学生对于思政理论课程的学习质量,增强自身的政治素养,做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