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10 - 86226008
483825188@qq.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文化生态视阈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

作者:白雪来源:《文学教育》日期:2017-11-21人气:67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处于社会大的文化生态之中,也必然要紧紧围绕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文化。因此,作为党的理论和政策宣传的主阵地,思政课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的确应该紧紧围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代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此实现学生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接受和认同,引领高校主流文化的繁荣发展。但是,这并不是高校思政课唯一的教育功能。面对文化全球化、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我国社会文化生态正经历着多元重构。从传统反思到现代融合,从中国视角到面向世界的和谐共存,从文化继承到文化创新,社会大的文化生态正在改变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理念和思维。高校思政课应实现政治性、社会性和文化性的融合,立足文化生态的生存土壤,吸收多元文化资源、通过实践教学的设计和实施,将文化内化为素质,将学生培养为有职场适应力的社会人,有精神追求的文化人。

   一、文化生态视阈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文化诉求

《易·贲卦》中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 “人文化成”即“文治与教化”。可见,文化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教育传播文化并促进文化的发展。高校思政课不可能离开社会大的文化生态而独立存在,文化制约和影响着思政课教学的全过程。思政课实践教学作为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文化属性和文化诉求。

1.受教育者的文化诉求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文化水平随之提升,社会大的文化生态正进行着前所未有地融合与时代变革。加之,信息化的发展,不同种类的文化以绚丽多彩的表现形式吸引着当代大学生。思政课堂已经不是学生获取人文知识和政治理论的唯一途径,单纯乏味的知识讲授已经动摇了学生对思政课的权威性认识。为此,高校思政课要积极拓展实践课教学,寓教于乐,寓教于行。实践课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要充分考虑到受教育者的文化诉求,吸收新型文化资源,拓宽获得文化资源的渠道,探索实践课教学新颖的文化形式,以此满足学生的文化诉求,从而实现文化生态系统的教育功能。

2.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生态平衡诉求

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生态大的环境下实施的。实践教学的有序开展得益于教育文化生态的稳定与平衡。

第一,文化多样性是文化生态平衡的基础。

    格里芬认为:“文化形态的多样化是文化生态系统生命力和活力的表现,不同形态的文化作为文化物种链上必要的一环,各有自己的位置,彼此关联,保持着文化生态的整体平衡。”高校思政课死板的政治教条,割断了政治文化与其他文化的联系,思政课教学在总体上表现为政治性与文化性的分离。在教学中,没有将代表人类文明的文化成果科学地运用其中,使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生态因缺乏多样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失去平衡,进而使实践教学缺乏良好的教育环境支持。

第二,文化创新性是文化生态平衡的必要条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生态系统在动态发展中保持平衡。因此,保持文化创新性是维持文化生态平衡的必要条件。文化创新必须基于实践,在劳动中培养人才,在劳动中有所创造。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而不断挖掘实践教学的文化资源、不断拓展实践教学的形式其本身也是文化创新的表现。高校思想课必须以科学的理论支撑和强大的事实依据,对学生进行文化化人。理论课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在长期的实践教学中进行理论研究, 从文化源头上巩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三、文化生态视阈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施

(一)文化生态视阈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设计

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既是《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明确要求,也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要求。在文化生态的视角下设计思政课实践教学,首先要明确实践教学所要达到的培养目标。

1. 思政课实践教学培养目标

首先,可以将思政课实践教学培养对象,即文化人(广义文化角度)分为政治人、社会人、文化人(狭义文化角度),接下来分别阐述三类培养对象所针对的不同的培养目标。在思政课实践教学培养目标上,政治人的培养目标是使其掌握一定的政治理论,坚持政治信仰,并坚定践行社会主义主导文化;对于社会人而言,要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这就需要培养社会人的职业素质,提升他们的社会适应力;从文化人(狭义)角度来说,提高他们的文化鉴赏、辨别、创新能力尤为重要。

从文化生态的视角来看,总的来说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就是要培养适应社会大的文化生态发展的文化人;从具体的教育功能来看,思政课实践教学培养目标是帮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政治人、社会人和文化人。政治人的培养目标是高校思政课独特的教育功能决定的。高校思政课,即便是实践教学也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导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植根于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文化土壤,完成政治人的教育。

面对全球文化大发展多融合的趋势,高校思政课要适应大的文化生态的要求,在培养政治人的同时培养有职业竞争力的社会人和全面发展的文化人。思政课实践教学融入一系列社会文化和大众文化,探索多种文化形式,提高学生对不同风格文化的鉴赏力,提升学生的文化创造力,通过文化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在知识以及职业技能,从而提高人的总体素质。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生态系统中的文化单位,三个培养目标是互相影响的。

政治人的培养目标旨在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做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之才。吸收社会多元文化,在提升职业素质与社会适应力的基础上更加深刻地领悟唯有把握国家发展的脉搏,才能融入时代的步伐,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人生追求。

2.思政课实践教学项目化设计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培养政治人、社会人和文化人,要将知识内化为品质与素养,就必然要在教学过程中将知行统一。科学理论只有回归实践,才能最终上升为学生的意志和品格。通过实践教学,积极寻求外部灌输与自我体验间的最佳结合点,在认知与实践的共振中提升学生整体的文化素养。

思政课实践教学应顺应文化生态的开放性规律,在高校文化生态和社会文化生态与企业文化生态的互相影响和能量、信息的流动中设计实施项目化实践教学。通过项目化设计融合多元文化元素,拓展多元文化平台,以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实现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项目化教学是以项目为载体,以项目任务为核心,选择项目内容,组织项目实施,并分享项目成果的教学模式。根据政治人、社会人、文化人的培养目标,下面分别介绍相应的项目设计,相同的是在项目设计中均可以选择5-8人为一项目小组成员参与项目实验培养。

在政治人的培养项目上,要切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可以进行中国国家形象LOGO设计、红歌歌会的演唱与创作等;对于社会人而言,可以进行桥梁设计汇报,或者化身守护天使等,即要选择与专业生产实际相结合的项目,从而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在文化人(狭义)方面,可以设计如变废为宝竞赛、中华美德微电影制作等项目,以作品、微电影展示的方式呈现出来,宣扬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紧密结合。

 

 

 

 

二、文化生态视阈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运行

高校思政课项目化实践教学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生态的系统中运行。鉴于文化生态的开放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生态与企业文化生态和社会文化生态相互影响,每一种文化生态内部各个文化要素也都会受到其他文化生态的影响。因此,构建丰富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生态环境是思政课项目化实践教学运行的环境保障。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生态环境的构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生态环境由校园文化生态环境和企业文化生态环境以及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的因子共同构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生态环境的建设首先要融入企业精神和职业素质教育的特点。 在实践课教学中,通过项目设计和实施,学生在实践中锤炼实践品格,提升职业内涵。作为人类文化传承的大学教育,要注重吸收人类历史上所有的先进文化。要想提升职业人整体的文化素养,就要以最先进的文化鼓舞人、感召人。多元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生态环境为思政课实践教育提供大量的文化资源,同时也为实践课项目化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文化平台和文化媒介。

2.崇尚科技和文化创新的社团建设

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生力军的作用,同时它也是思政课实践教学项目化实施的组织者之一。实践课教学不可能只停留在课堂上,延伸到课堂之外的部分可以由学生社团组织和监督。学生社团能否担当起实践教学项目化实施的组织者关键要看社团的核心精神能否促进科技和文化的创新。崇尚科技和文化创新是社会大的文化生态对职业人的要求。社团建设以崇尚科技为精神引领,吸纳校园科技创新的爱好者和技术人员,这些人员能够对实践教学项目的实施提供技术指导。文化创新的理念使社团能够带领广大实践者学习和领会多元文化,通过读书会、社会调研、大学生创业大赛、大学生挑战杯等多元形式将学生的项目成果得到展示和交流,激发了学生实践的热情。学生社团为单位的校际合作和校企交流,有利于在实践教学项目化实施过程中吸纳企业和社会文化资源,打破教学空间的封闭性,实现了文化开放和融通。

3.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架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始终,通过实践教学,在课堂上、在校园中乃至在社会上都要积极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思政课实践教学依照教学空间的不同可分为三种实践教学形式。1.课题实践教学2.校园实践教学3.社会实践教学

这三种形式有机结合,形成互动的实践教学模式。

课堂实践教学是在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以领会所学知识点。为了融合更多的文化资源,在课堂实践中,可以采取两种主要方式:第一,微课组合拳。将课程以10—15分钟为单元,每一个微课单元从问题开始,让学生通过讨论以不同的文化角度来解答。下一个微课单元的问题更加深入,形成了剥笋式的思考体系。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方式是多元的,艺术设计、诗歌朗诵、小组汇报、微电影制作等。第二,嵌入式课堂。将上一次课预先让学生准备好的实践项目成果嵌入到当堂课中,将学生实践项目展示嵌入到教师的授课体系之中,并与当堂理论讲授有机结合。

校园实践教学是思政课实践教学在校园范围内的延伸。它的主要组织形式是由学生社团来组织和监督,同样采取项目化的教学方式。思政课教学单位要领导学生社团开发稳定的实践项目,比如读书会、参观日、普法日、模拟法庭、校园情景剧等。在开发这些实践项目时要充分考虑社会大的生态文化对思政教育产生的影响,有意识地抵御不良文化的入侵,强化主流文化的主导地位。

社会实践教学是在思政课教师的组织之下,按照实践项目化实施的具体要求,深入社会进行社会实践比如调查研究、合作创新、志愿者服务、访谈访学等。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开展是最难的一块儿,项目的设计必须要与社会团体共同来完成,具体的项目实施也需要社会人士的帮助,社会团体要为实践项目化的实施提供场所、人员、设备和资金。可是去哪里开发实践项目实施的合作单位呢?一方面,思政课教师可以充分开发现有的免费社会资源作为实践项目基地,比如博物馆、纪念堂、烈士陵园、红色革命根据地等;其次,思政课教师可以将实践课项目的设计融入学生的实习实训,利用学生实习实训展开调研分析;第三,高校人才培养要注重校企合作。在校企合作中挖掘文化资源、合作单位,秉承互惠互利,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共同完成思政实践教学项目化的实施。

期刊知识

客服一号: 林编辑

客服二号: 卜编辑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ICP备案号:京ICP备14054149号-4

【免责声明】:第一学术网 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扫码联系客服
扫码联系客服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码联系客服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