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目前,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比较薄弱,很多学生在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已经逐渐习惯了“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他们更倾向于将自己处于课堂学习的被动地位,他们通常会很容易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和观念,而不会将自己视为课堂的主体,学习思考和反驳教师的观点。这样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不利于促使学生们的自主思考和思维发展。面对这些情况,作为语文教师必须认识到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推动开展自主学习活动的重要性,应该积极寻求有益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活动的各个环节,在自主学习活动中积极表现自己,开创自主学习之旅。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学生自学自励。”
那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下面,我就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
一、建立融洽关系,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
如何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我认为师生间建立融洽关系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里,学生在探索知识时,才能发挥出自己的最大潜能。因此,师生间要互相尊重,信任。教师要创设一个心理宽松,具有亲和力的班级教学气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在这种气氛里,学生会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有了发挥自我才能、发挥个性的空间,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去阅读和思考,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相反,教师在教学时若绷着面孔,不苟言笑,或居高临下,教学气氛必然紧张,易产生压抑感,影响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分析,中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凭着兴趣学习的,对学习一旦产生兴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趣味导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教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时,可以先让学生听崔健的《父亲》,在听歌时让学生思考父亲给自己的感觉,悠扬的旋律会让学生想起生活中的情节,感人的歌词会在学生内心深处激起层层波澜。听完歌曲后他们就会积极地谈论自己的感受。这样,让学生对课文有兴趣,对解疑有信心,学习主动性自然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巧妙构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能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情境,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三、传授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习惯不是由遗传得来的,它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中形成的。了解这一特征后,可以使人有意识的、有目的地进行良好习惯的训练,防止并克服不良习惯的形成,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作用。结合语文学科和中学生的特点,在对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培养的过程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1、培养预习习惯: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预习中,首先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初读课文时,按“导读”提示自学;深入理解课文时围绕思考练习自学。在预习中画出重点词句,寻找出不理解之处,借助工具书,进行探究。如在学习古代散文《三峡》前,布置预习的任务: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和背景,读懂字音并标注在文中,初读课文理解大意,思考课后研讨练习:①我们了解了长江三峡指的是巫峡、西陵峡、瞿塘峡,那么它们到底有什么不同?②课文写了三峡的哪些自然景物?③作者抓住了这些自然景物的什么特点来的?
通过课前预习研读,促进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叉吸引,设疑答疑,使教师变包场为导演,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自主探索,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明确学习目标: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学习道路上的指路明灯,有了它,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我曾做过这样的实验: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两组,对一组学生,每次上课前就给他们讲明该节课的学习目的,而对另一组的学生,只是让他们在上课前读课文。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之后,笔者发现:前一组学生上课时思维活跃,大多数能够积极回答问题,能够抓住课文要领,能够跟随老师的思维转;而后一组学生,上课时常常抓不住课文的要领,回答不出老师的提问。这就说明,明确学习目的是多么重要啊。
3、增强质疑意识:创造性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中国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培养学生善于从无疑处生疑,从看似平常处见奇,这是发现问题的起点。如教《藤野先生》一文,可提出以下问题:①题目是《藤野先生》,为何开头却写“清国留学生”?②写清国留学生用“标致”一词怎样理解?③作者写“弃医从文”跟写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④藤野先生听到“我”将不从医,为什么流露出悲哀的神情?⑤“我”既然“太不用功”,怎么会得到藤野先生的特别关照?组织学生讨论,学生也在讨论中明白:这些问题涉及到人物性格、文章选材及主题思想几个方面。此时教师可将这样一个问题留给学生:如果要你写自己的老师,你要怎样安排、组织材料呢?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这样又能帮助学生通过阅读认识写作,形成自己对阅读与写作之间关系的独立理解。
课堂教学是属于学生的,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质疑释疑,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4、指导阅读计划:对文本阅读来说,自主学习的计划也就是阅读的计划,教师可以通过介绍一些名人的读书经历及建议,给学生以指导与启示。如有的同学说作业太多,平时根本没有时间去阅读。我就向他们介绍前苏联作家高尔基。“爱读书吧,就像一个饥饿的人扑向面包”这句高尔基的名言,在中国广为流传。高尔基小的时候工作时间特别长,经常是14个小时。然而他求学欲望非常强烈、意志非常坚韧,能在14小时的艰苦工作后,仍能够拿起书本。读书彻底改变了高尔基的生活。他毫无愧色地走进那个时代世界最优秀的知识分子的行列。
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去借鉴别人读书的方法,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有时也可以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交流自己的读书经验。通过交流和实践,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计划和方法。
5、培养反思习惯:读书和学习过程中,每位学生都进行必不可少的练习,但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因此,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①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②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③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④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⑤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当然,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吃一堑,长一智”,才能不断完善自己。
6、开展课外活动:课外活动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拓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着积极意义。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生活中时时处处有语文。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学语文,让学生在广阔的天地里学语文,从而积极主动地学语文。因此,可以让学生利用周末到街头、超市、广场等地搜集广告语,学写广告语,或者对一些不规范用字的路牌、商标进行搜集,并提出改正方案,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欣赏一些优秀电影、电视剧,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在学完《都市精灵》,《明天不封阳台》后,学生的学习热情还没有消减,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可可西里》写观后感,也可以在开展一次以保护野生动物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倡议全校师生保护野生动物,这样既拓展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还培养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了他们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手段和方法很多,相信只要我们语文教师转变观念,有意识地在课内外注意培养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创新,那么,就一定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