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美术史的教学艺术探析
西方美术史的教学通常以带领学生们赏析名画作品的方式进行,但名画作品所蕴含的真正意义往往是深层次的、隐约的,并不能让人一眼看穿,因此,学生们在赏析西方美术史上的名画作品时常常会感到无从入手。另外,由于欣赏者的经历、知识修养与情感体验等也不同,因而,即使欣赏者赏析同一幅美术作品,不同的欣赏者肯定会有不同的解释与体会。所以说,鉴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是存在审美差异性的,即使面对同一幅艺术作品,欣赏者也会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情况。名画作品中蕴涵的丰富意义引发欣赏者的兴趣,也能激发他们的深入思考与探究。西方美术史课上进行的著名美术作品的赏析不仅能够拓宽学生们的知识领域,促使他们更好地把握史论知识,还能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与审美能力。赏析名画作品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把握名画作品中的典故
西方美术史上的名画作品通常描绘故事情节,正是这些描绘故事情节、记叙历史典故的意蕴丰富的作品才能成为名画作品。自有西方文明以来画家们常常以《圣经》故事、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社会现实等为题材进行作品创作,因此,赏析名画作品时不知道名画作品所要表达与展示的内容,进行作品的欣赏与阐释就很困难了,体会名作传达的深刻含义与弘扬的精神就更困难了。所以说,要想赏析名画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深刻意味,必须先把握西方名画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与特征、了解名画作品产生的深层原因,进而分析名作的形式与结构特点,把握作品的感情内涵。只有了解并把握了名作中典故的背景知识,才能领悟作品的深刻意蕴。
二、关注名画作品的表现特色
(一)了解构图、光线、色彩的运用技巧
构图规律是画家们系统、整体绘画的法则,众所周知,绘画中最经典的构图样式是金字塔形或三角形构图,西方美术史上很多圣母画像、肖像画等都是根据这种构图形式绘成的。后来西方画家们在这种构图样式的基础上用垂直线条加以装饰自己的作品,这种绘图方法经常被用于意大利的宗教绘画中。除上述经典的构图样式外,还有黄金分割构图、S形构图等多种构图样式。构图法则运用是否得当也体现着一个画家的艺术审美水平。三角形构图中区域的划分基本是在黄金分割构图的基础上进行的;画面中面与线的交叉运用,会使画面中的物体好像有远近、前后、高低之分,给人一种立体感;画面中的斜线以及它的平行线能够增强画面的动势,给人一种韵律感;画面中的物体如果是对称或平衡的,则能够凸显物体的静止静止状态,反之则凸显其运动状态。
绘画中能否取得最佳视觉效果,取决于画面中的物体颜色与画面整体背景的颜色对比是否明显。画面中强光的运用会降低强烈色彩的表达效果,强烈的色彩也会妨碍画作中的光线效果。了解了绘画中构图、色彩、光线、线条等的功能,会提升学生们赏析名画作品的能力,可以形成由表及里地系统分析,还可以加深学生们对西方美术史方面的知识的理解。
(二)了解西方名画中画家意念的表达
西方美术史可谓是人像的长廊,不管是具体的实物,如历史题材、宗教题材等,还是抽象概念,好像都是用人物画像来表达的。即使不是用人像来表达的,也有人的折射。西方名画作品中画面的捕捉以及意蕴的传达,来源于画家对人物的表现与处理。例如,现实主义观念的传达者米勒的名作《晚祷》就可以证明这一理论,画中辛勤劳作了一整天的农民夫妇在黄昏时分听到了从远处的教堂中传来的阵阵钟声,他们便停下手中的活进行虔诚地祈祷。画作中用金黄色这种暖色调来刻画黄昏,显然表达了画家对虔诚的劳动者的无比同情与真诚祝福,传达了画家致力于表现祥和、宁静的乡村景象,展现人性之美。
(三)体悟名画作品中的艺术精神
一个真正的、有担当的画家要有博大的胸怀与高远的志向,要致力于用自己崇高的价值观念去感染观众。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著名作品《蒙娜丽莎》在此后数百年的时间内激发后代画家们创作了无数其他的艺术体裁。达·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采用的是经典的金字塔形构图,在人物描绘上力求和现实中的人物保持一致,却又尽量删去现实中人物的缺陷,以追求理想的人性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是去神性而表现人性的时期,“人”的自主意识、“人”的世俗观念、“人”追求物欲的权利等在人文主义者的倡导与追求下逐渐显露了出来。这一时期是人性、“人”的文化开始自觉的时期。所以,在教授学生们赏析名画作品时,一定要指导他们学会体悟其中的艺术精神与文化性。
三、结语
名画作品赏析是西方美术史的教学方法之一,本文通过对这种教学艺术的探析,希望美术学专业的学生们不仅要学会理论知识,还要学会感受画作独特的美,并且从中发现形成美的技巧与规律,从而提高他们对绘画艺术语言与形式的感受力,并不断提高他们的审美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