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外语学习焦虑的应对策略之我见
最早提出“外语学习焦虑”概念的是一位美国的心理学家Horwitz,他于1986年提出,外语学习焦虑是一种产生于外语学习过程中,与课堂外语学习相联系的有关自我知觉、信念、情感和行为的独特的综合体[1]。Horwitz将外语课堂学习焦虑分为三个部分:①交际恐惧,指学习者在外语课堂的学习中发现自己不能用外语交流而产生的恐惧;②考试焦虑,指学习者在进行针对他们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的测试时所产生的焦虑;③负评价恐惧,指学习者面对他人给予的负面评价是产生的恐惧[2]。目前国内对外语学习焦虑的定义是:“个体由于预期不能达到目标或者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使得其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而形成的紧张不安、带有恐惧感的情绪状态。”[3]
当今,我国高校中许多大学生存在外语学习焦虑的问题,这些大学生长时间受到这一问题的困扰,造成他们极大的心理压力,这不仅阻碍了他们学习外语的效果,而且也使其学习外语的积极性与兴趣日益下降。如果学生不克服外语学习焦虑的问题,他们不仅难以完成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而且对其自身的成才与今后的发展也会造成极大地影响。
一、 产生外语学习焦虑的原因
任何事情的产生都有其原因,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浅显地分析了一下外语学习焦虑的产生原因:
1、 学生自身的原因
一个人的性格往往决定一个人的行为。如果一个学生常常带有自卑、胆怯的心理,那么他表现出来的行为就容易朝着退缩与逃避的方向发展。在课堂上,这样的学生习惯于低头听讲,不积极参与课堂的互动,他们常常不敢直视老师的眼睛,尤其是在回答问题时。这类学生一般性格偏于内向,不太合群,常常喜欢独来独往,做任何事情都明显缺乏自信心,因此他们在学习外语时更容易感受到焦虑与不适。
2、 老师的原因
许多老师在课堂上充当着命令者与主宰者的角色,采用“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不善于引导和激励学生,对于外语知识掌握不好的学生老师没有因势利导,而是简单粗暴地批评与指责,令学生内心惶恐不安,对外语学习产生厌倦与抵触情绪。久而久之,在被动的外语学习过程中就会产生焦虑感。
3、 学校的原因
目前,许多高校都比较重视大学英语等级考试的过级率,强调过级考试的重要性,灌输给大学生的是一定要过级的思想,在无形当中给学生施加了压力,导致很多学生的学习目的就是为了通过考试。目的性如此强的学习动机也造成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患得患失,形成越紧张越学不好,越学不好越紧张的恶性循环,焦虑情绪凸现,严重影响了外语的学习效果。
二、缓解外语学习焦虑的应对策略
完全解决受困者外语学习焦虑这一问题是个极为繁杂与漫长的过程,但是我们却可以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手段缓解或减轻受困者的焦虑现象。
1、学生自身的应对策略
(1)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是进行有效的外语学习必不可少的条件。首先,学生应树立自信心。性格内向、自卑的学生应该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这种性格,主动地与同学、老师交流,尝试着表达一些自己的看法与建议,还要积极参加学校、社团组织的各项活动,在活动中锻炼自己,促使自己的性格变得开朗、自信。只有这样,才能减轻外语学习的焦虑感,轻松地面对外语学习。其次,要勇敢地面对挫折,不怕失败,把挫折和失败看作是一种历练,是让自己更好成长的催化剂。不要过分看重测验或考试的结果,应该学会分析丢分的原因,然后努力纠正,并把自己知识点薄弱的地方加强,争取今后避免出现同样的错误。如果把考试只是当成检验学习效果的一种途径,那么心态自然就会放松下来,从而使焦虑得到缓解。
(2)树立正确的学习观。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想想自己学习是为了什么,考试绝不是学习的最终目标。如果学习是兴趣使然,那么它就会变成一件愉悦的事情,所以受焦虑困扰的学生要试着培养自己对外语学习的兴趣。其次,要制定学习计划。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可见学前做好计划可以事半功倍。计划是实现目标的蓝图,制定学习计划有助于外语学习焦虑的学生有目的、按步骤地开展学习。另外,在实施学习计划的过程中,还可以磨练学生的意志,有利于其自主、有意识地克服学习中的焦虑症状。
2、教师的应对策略
(1)做一个轻松教学环境的营造师
在高校中,拥有细心、幽默、友好、理解等特质的教师最受学生欢迎。老师如果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待学生,他们就会感觉学习充满了轻松感。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上这门课程,所以教师如果能营造出一种轻松友好的教学环境,就会产生一种极为有效的教学效果。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适当地插入一些轶闻趣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整一下学生紧绷的头脑,帮助学生减少课堂焦虑。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坐在座位上回答问题,而无须起立回答,这样也能降低学生的紧张感。
(2)做一个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引导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充当主导者,而应该成为一名引导师,激励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参与和体验教学过程,让学生充分施展其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正反辩论、角色扮演、现场模拟等情景教学的方式增加学生运用外语的机会,使课堂立体化、多维化,避免教条化与形式化,让学生身心放松,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让学生体验运用知识的快乐、自我发挥与创新的快乐、参与合作的快乐,这样学生就难以产生焦虑的情绪。
(3)做一个少挑学生毛病的糊涂师
如今大学生的自尊心都很强,尤其外语学习焦虑者的自尊心更脆弱,教师一个不经意的批评都会加重其内心的焦虑。因此,教师应该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挑错,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自己改正错误,否则过多的负面评价只会加速学生信心的缺失。对于外语学习焦虑者教师更应该大力鼓励、耐心引导、细心呵护,帮助其逐渐树立起自信心。
3、学校的应对策略
首先,学校应该改革应试方式。目前各大高校基本上是采用传统的终结性评价方式,即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主要依据,对学生进行评价判断。这种评价方式比较片面,没有顾及到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以及能力培养,属于“点”上的评价,而非“线”上的评价。学生一旦考试成绩不理想,很容易对学习失去自信与兴趣。这种评价导致的直接结果使学生缺乏个性的发展,给他们的学习带来过度的焦虑以及消极的态度和情感。因此,应该改变这种应试方式,建议采取形成性评价,即将课堂出勤、课堂表现、学习能力、学习态度、课外作业完成情况、平时测验、口语训练等内容引入总评成绩中,可以适当分配比例,比如占40%或50%的比例,而剩余60%或50%的比例则继续以期末试卷成绩为主。
其次,高校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单单依靠外语过级率来判断学生的能力,不能将外语过级率与高水平、好前途挂钩。学校应该放弃原有的应试立场,将学生的关注点由考试、过级方面引导到学习本身上面,让学生们找到学习外语的真正意义,这样高校才能实现其培养人才的真正目标。
总之,大学生外语学习焦虑的现象已经不容忽视,高校、教师以及学生本人都应该对此足够重视。对于有这种症状的学生,要找到其焦虑的原因,了解其焦虑的程度,然后对症下药,找到可以帮助他们减轻和克服焦虑心理的对策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改善外语学习焦虑者的症状,才可以激发他们学习外语的动机,增强他们说外语的信心,提高他们的外语水平,提升他们的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