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财务会计转型分析
数字经济是未来经济的发展新形态,即把数据资源作为重点内容,以互联网络作为关键手段,以信息技术作为重要动力,推动公平和效率更趋于一致的新型经济形态。数字化技术与经济的加速融合推动了信息化的高速发展,数字经济所催生出的各种新业态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新的重要增长点。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助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的重要手段,可以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整合,有利于生产要素和资源的快速流动和高水平融合。2022年12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正式发布的《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2022年)》指出,数字经济为全球经济复苏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在规模上排名全球第二,规模高达7.1万亿美元。在数字经济高度发展的背景之下,数字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推广对企业各项经济业务的会计财务处理提出了更高质量的要求,企业财务会计转型的步伐也有待加快。因此, 为了更好地适应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亟需加快财务会计转型升级,优化信息数据衔接,健全管理流程,完善管理模式。
一、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财务会计转型的必要性
(一)顺应数字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等优势特点。数字经济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加速器”作用日益凸显,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赋予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和“新动能、新优势”[1],拥抱数字经济也早已成为了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也在不断地促使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发生了新的转变。一方面,资产、负债等会计要素的定义域不断扩大,会计确认以及计量甚至报告的方法不断更新;另一方面,会计职能也在不断地拓展,从基础的核算职能与监督职能扩充到参与预测、参与控制、参与分析与考核、参与决策等新职能。这些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改变必然推动着企业财务会计的智能化转型升级,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新趋势。
(二)实现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必然途径
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科技手段不断创新发展,逐渐融合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全过程,信息化技术伴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逐步涵盖现代企业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重心,财务会计工作需要搜集整理大量的财务数据。而传统的财务会计工作的处理效率相对低下,强调对经济业务的事后的会计核算及监督容易造成事前事中的财务分析的忽略,财务目标与企业目标的分离也会导致会计信息孤岛的产生,对财务数据的安全造成风险与挑战,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现代化经营管理的需要。因此,传统型财务会计亟须向智能型财务会计转型,通过财务会计数据的标准化和数字化财务平台的建设,进一步完善拓展企财务会计职能,提升会计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安全性,建立新型的、高效的业财管理模式,促进业财深度融合,从而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效率。
二、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财务会计转型面临的挑战
在数字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场景不断地向更深入更广阔的生活及生产领域拓展,加快了现代社会的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并向纵深发展,给新时代会计信息化应用场景向数字化的全面过渡带来了新机遇,同时也给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些挑战具体表现为以下四点:
(一)企业的会计信息化水平低下
近些年来,一部分大型企业意识到了提升会计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性,不断加强财务会计信息化平台的实际应用和更新维护。但是实际上,大多数的企业管理层关于信息技术对企业管理以及经济效益带来提升的认知不足,既不注重对计算机设备中各零部件的更新升级,也不注重对新设备、新技术的引进,不愿意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推进企业会计信息化的长期建设,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基础设施相对老旧,会计信息化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甚至容易面临财务数据丢失泄露的风险。一方面,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应用主要围绕着经济业务的过程进行处理,很少重视对企业预算管理、核算管理、报表管理等事前规划及事后监督的应用。另一方面,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平台的大部分功能仅限于对财会数据的有关凭证及报表的存储管理,很少能涉及到对财会数据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的功能,难以获得有效的数据评价信息,从而无法给管理者部署企业战略计划提供更多有意义的参考,无法发挥企业的会计信息化管理效益。
(二)企业的业财融合程度不足
在财会工作的传统模式中,企业的采购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等业务只由企业相关的部门人员负责[2],而与涉及上述经济业务的数据整理、会计核算则由财务人员完成,业务与财务活动的关系不够紧密,相互分离。一些规模较大,数字化水平较高的企业开始对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进行标准化的处理,逐渐地拓宽财会数据共享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范围,实现了业务活动与财务活动的初步融合,而业务的升级与更新对企业的业财融合程度有了更高的需求。同时,大多数企业的业财融合仍然处在起步或局部应用阶段,仍然面临着信息化管理系统与业财融合不匹配的问题,财务系统和业务系统相互独立,共享渠道狭窄甚至缺失,导致财务和业务信息无法同步,难以实现业务数据与财数据的实时共享与有效整合,无法满足企业日常业务发展和信息技术迭代提出的迫切需求,业财融合进展缓慢,大大增加了企业财务会计数字化转型的难度。
(三)财会人员的转型理念不强
随着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数字化信息化平台的搭建与推进,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对于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以及数字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当前,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管理者或员工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缺乏认识,在他们看来,财务工作只是停留在记账,核算和报税的层面上,因而对企业管理工作缺乏整体看待和全局性认识,忽视和其他业务系统之间联系的保持与数据信息的衔接、共享。但是如果财务人员仅仅做凭证录入、账簿登记、报表编制等相关的工作[3],那么就很难为企业实现长远战略目标带来切实的帮助。另外,大多数财务人员已经习惯了过去单一处理财务信息的方式,主动提升财务数字化技能的积极性不足,会计理念和专业知识也没有及时地更新,很难应用到不断变化的实际工作中,以至于很难胜任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企业的财务会计转型变化。财会人员应如何应对转型发展所提出的各种挑战,怎样把握节奏变化所创造的契机,是摆在企业财会人员面前一个迫切需要重视、应当积极应对的实际问题。
(四)财务数据存在安全风险
财务数据的安全性对企业财会管理工作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特别是运用大数据网络分析财务数据时,更突出了财务数据安全及质量的重要性。而企业在进行财务会计转型的过程中,由于财会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程度将大幅度提升,难免会导致财务数据面临来自内外部环境的多重风险,防范难度加大。企业一旦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财务数据风险预防和应急机制,缺少对业务数据的实时监控以及会计信息系统的定期维护,很容易因为网络安全风险或者系统使用不当的原因造成财务数据在会计信息流转过程中出现泄露或者篡改甚至丢失的风险,从而给企业带来难以预计和不可挽回的损失。
三、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财务会计转型的策略
(一)加强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建设
面对数字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企业要转变发展思维,主动地去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来优化企业的财务管理流程,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赋予企业的会计工作新的活力,从而推动经济效益的不断增加,管理模式的不断完善。同时,企业也要加大对于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资源投入力度,最大限度地利用目前的财会平台系统的基础上,开发、测评并改进软件设备[4],加强自主研发或订制出适合自身发展的信息系统,定期地更新与维护所使用的的财会平台,提高财会工作的处理效率。完善会计信息化的内控管理机制,对会计信息的录入、输出以及存档过程进行全方位监督,促进会计信息处理效率的提高。
(二)促进企业的业财深度融合
信息化对于传统财务会计转型业财融合的作用不容忽视,所以要想实现业务与财务的深度融合,企业就必须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打破会计业务与经营业务的界限,在财务信息化与业务信息化相结合的基础上完成财务数据和业务信息的集成与实时控制。正如图1中业财融合的流程,一方面,推动业务信息化。通过图片识别、影像扫描等方式来记录合同签订、销售采购等经济业务工作中涉及到的单据、发票、合同、订单等纸质材料[5],提取与留档有效的业务信息,生成初始凭证和业务信息,和财务平台进行衔接;另一方面,促进财务信息化。通过信息化手段等将外部信息与财务涉及到的资金运营、存货管理、税收筹划、会计核算等各个业务板块进行对接,自动生成相应的记账凭证、明细账、总账以及财务报表[6]。通过分别在销售业财、供应链业财、人力资源业财、资产业财和项目业财等多个方面打通业务信息化与财务信息化的衔接点,完成业务信息与财务数据的整合与互通,既充分利用业务信息化分析来进行财务预测、财务监督与财务核算,也充分利用财务数据化分析来进行业务处理、业务监控与业务统筹,消除业财信息之间的屏障,从而全面地建立会计信息系统与经济业务系统的有效共享,实现业财信息一体化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