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政预算问题及对策研究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必须具备完善的管理模式,合理的整改措施能够有效弥补预算内资金的不足,但仍然存在诸多的内部问题。理论性分析预算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结合行政事业单位改革措施的实施计划,明确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1]。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可以借鉴国外成熟的管理体系,有机结合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情况,规划设计符合本事业单位发展的整改对策,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有效分析目前事业单位在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内部控制及外在的监督力量,依据这两个方面的调查分析,规划合理的财务管理方案。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性
(一)服务性
事业单位的管理特性,最关键的还是其负责的主要内容,这里面包括卫生管理、文化教育等多方面涉及企业各个板块的内容,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具有服务性质的社会机构。总体来说,以盈利为目的的服务机构并不属于事业单位范畴,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很少能够察觉到事业单位在盈利方面的成果,这种以物质为基础的服务性质其实并不属于事业单位的核心价值。目前,这一核心价值在其他方面得以体现,比如说事业单位在近几年所取得的在文化、教育、生活等方方面面的成就。同时,一旦事业单位取消这种特殊的服务性质的管理特性,那么,就具体的社会影响而言,一个社会整体的生产发展很难取得持续的进步。另外,一个社会整体的进步以及持续的发展一般来说也关乎着人们对于未来持续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增加人民生活幸福感有着显著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这种愿望愈发强烈,这也表明事业单位这种特殊的服务性管理措施在整个社会所占的重要地位。也就是说,今后的事业单位管理,还需注重服务性在发展过程中的主导地位[2]。
(二)公益性
上面说到,事业单位的盈利性几乎不存在,这也就是说事业单位在整个市场中,整个背景决定了其在社会方面的多种公益性。同时,事业单位更加注重其服务性导向,就这一公益性的服务特点,在新阶段的社会背景下,理论上可以划分为三种性质特点。从事社会公益服务,这一性质特点,实质上表明了事业单位的公益性,在此基础上,我国对于事业单位的服务性质,又格外注重其在社会公益方面的态度观点,但这种单方面的强调管理,很容易导致管理失衡,更严重的是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社会性服务管理很难落实到实处。其次是事业单位的社会效益属性,这在整个事业单位的管理层的分布情况中很常见,比如社会服务的方方面面都有单独的部门负责处理,这种机构划分很容易形成社会公益服务团体。最后是社会管理活动的性质特点,这一方面就包含了事业单位的经营方式以及管理职责等板块,在金国一段时间的经营管理之后,逐渐形成市场化企业单位[3]。
(三)资金来源多样性
事业单位终归是面向社会,服务于整个国家的,因此,对其资金来源而言,主要包括单位独立经营、国家财政补贴、社会各级回馈等几大板块。这种多样性的来源,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事业单位的稳定、持续发展。相应的,事业单位也会对相关的资金来源进行管理细化,在制度层面上形成良性发展。
(四)事业单位的重要作用
相关人员的专业性毋庸置疑是每个企业应当具备的、也要应当重点处理的运行属性。事业单位也不例外,相反,单位应当更加注重用人属性在其发展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现如今,科技发展迅速,事业单位不仅要提供点对点的服务,还需要时刻跟随社会模式的转变而做出调整。所以,生产力在事业单位的运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二、财政预算管理现状
(一)管理体制方面
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其主导的仍然是服务属性以及相关的公益属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事业单位在财政预算的管理方面,有着很复杂的管理体系。与社会中的企业单位相比较而言,其在财政预算管理方面表现出实践性不足的特点,而且在内部的分级管理中,很常见的现象是管理系统不够具体,存在很多不完善的问题。这也很容易导致事业单位在执行服务性和公益性的同时,又表现出很宽松的管理措施。而且,在执行时往往忽略了最为重要的服务细节,这就导致了在财政管理的分配环节中,很容易出现服务不到位,审批不及时,实践效率不高等漏洞。这些缺点往往会加重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而且更加注重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而且,财政管理上的不足往往导致财政服务环节出现严重问题,导致人员的工作质量无法得到保证。这时,一些人员会忽略实际情况,随意减少工作服务效果以及质量,导致资源和人力上的浪费[4]。
(二)监督管理方面
显然,在管理系统出现漏洞时,最关键的是及时应对,制定合理有效的监管措施。针对事业单位的财政管理,相关单位必须首先将已有的监管措施落实到位。在此基础上,就社会层面而言,事业单位的相关部门还应该制定一套完善的审批、报告流程,而且相关部门应当独立运作,方便及时处理单位的应急工作。然而,现在表现出来的管理力度不足的问题,从而造成财政管理监管不及时的问题,这些基本问题很大程度上属于单位基础问题解决不到位导致的,比如在项目工作开展前期,由于相关人员的工作经验缺乏,导致项目后期的资金出现不足甚至是断供的情况。此外,在多个项目共同进展时,也没有合理的解决资金管理分类的工作,这就导致了多个项目进展出现问题。同时,部分机构单位对于资金来源、用途监管力度不足,在分配环节出现疏漏等现象。这些众多管理上的缺陷严重导致了单位各项工作进展低于预期期望。
(三)工作人员方面
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由于财政预算管理的部分缺陷而未得到相应的人才重视,其中一大部分属于财政管理人员,这就很容易造成相关的工作人员在有关财政管理这一业务板块显得力不从心,在工作时甚至出现严重事物,对财政管理的合理性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此外,在部分事业单位,管理部门很少设立相关的财政管理培训环节,相关的人员也很少主动去了解关于财政管理方面的业务知识。这些因素交杂在一起,很容易导致现在这种局面。因此,单位机构应该针对这一常见现象做出调整优化,及时解决这种参差不齐的现象,注重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培训,并且适当的添加业务能力考核。具体而言,在培训过程中,应当注重实践能力的提升[5]。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相关问题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存在欠缺
事业单位管理决策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其特殊的服务性以及公益属性,这些单向之处的财政措施及其容易造成财政管理的漏洞。同时,事业单位相较于市场企业,不仅管理措施不成系统,而且相关的监管部门执行不到位。更有甚者相关财政管理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在进行财政管理时,很容易出现疏忽、不谨慎等现象。而且,由于事业单位特殊的机构性质,相关的改革措施也很难落实到位,内部的改革优化政策不够精确,同时管理者也未对这种现象采取重要行动,反而是忽视众多管理细节,导致事业单位的财政管理存在很大的风险。倘若这种现象不能及时解决,那么财政上存在的诸多问题,比如项目资金短缺、项目资金供给不及时、项目业务延期等将会到这单位额外的巨大投入,在人力、资金等资源上造成浪费。更甚者由于内部管理的不足,管理人员很容易出现腐败现象,对于单位机构的影响及其恶劣。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就调研的众多事业单位里,部分单位机构的财政管理制度往往缺乏妥善的考虑,这也就是说,在面多复杂情况时,其单一化的制度模式很难应对这些多变情况。具体而言,管理模式的欠缺最直接导致事业单位的财政管理价值未发挥到其最大值。面对如今的社会背景,任何单位都需要面对复杂多变的财政问题,相反,如果单位的管理模式未能够跟当下背景合理匹配,一方面很难满足社会需求,无法及时应对复杂多变的情况。另一方面对于企业内部的财政管理很容易出现脱钩,或者对单位项目的进度造成一定影响。当然,一旦这种现象持续下去,对于事业单位的人员工作负荷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考验,同时对于项目的资金支持也很难及时落实,对于单位的持续发展有着不利的影响[6]。
(三)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
对于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管理人员,由于实际安排相关人员在处理日常支出时会出现安排不当的可能,其次由于工作人员的薪资付款方式也由财政管理人员负责,最终的负责权当然也属于事业单位。这就有可能导致在单位出现员工福利支出、员工业务奖励等款项的支出,但是,这些款项的存在并没有被考虑进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管理中。管理部门只是一味重复数据,并没有认真核实现有数据,这样更具去年得到的结果进行预算分析,很难得到准确的经费预算需求量。同时,部分单位对于年度预算安排也缺乏相应的改善措施,只是单纯地进行重复、添加,并没有进行科学化的分析。对于一个整体的项目计划,管理人员很难进行细分预算,这就导致了大部分经费下发不及时的问题。相关的事业单位也没有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改善优化,最重要的是预算方面没有结合现在的主流软件,很多单位仍使用传统的预算分析方法,效率低下而且缺乏严谨性。单位应当安装相应软件,并由相关负责人进行软件升级以及维护等工作,同时,保证主管部门对数据库的有效监管方式[7]。
(四)预算执行不规范
事业单位有关财政部门的主管在经过相关程序的审批之后,下发到有关部门的执行文件必须严格执行,不可对流程进行修改。不过根据实际调研结果,不少事业单位在进行这一步时往往存在经费支出异常的问题,相关的经费报告单也缺乏严谨的核算,跟实际情况存在很大的偏差,部门上传的经费使用单往往徒有虚名。另外,大多数调研的事业单位并没有设立严格的财务使用标准,很难对整个部门进行科学化管理,造成了资源上的严重浪费。对于事业单位的收入资金板块,在核算之后也很难达到期望值,这一方面是由于项目在进行时会进行额外的资投入,另一方面是在前期的预算环节并没有调研实际项目情况,没有对资金投入做出完整的考虑。当这种财政部门资金下发不及时的情况发生时,很可能会对之后的项目资金进展造成严重影响[8]。
四、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提升对策
(一)提高事业单位对财务预算的重视度
目前来看,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管理对于单位总体运作起到关键作用,从这一点出发,目前的财政预算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应该具备更高的标准,对于财政预算的知识面应该不知停留在理论层面,在进行项目实践时,更应该激发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创造力等等。在符合现有规定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不断加强财政预算策略的改善力度和项目实施的效率。因此,单位必须及时了解目前的财政预算管理人员的情况,针对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做出不同的培训安排,并且按照项目的进度进行实践理论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其次,事业单位也需要在人员优化基础上进行制度改良,完善现有体系。
(二)提高预算管理执行与控制力度
事业单位在财政预算的管理环节上,不仅得加强管理力度,还应当促进预算的控股之力度的完善工作的实施。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在严格执行预算标准的同时对相关预算标准进行优化,总体要求时将财政预算划分为以项目为单位的预算报告,这样不仅方便了项目结束之后的人员绩效考核评定,也便捷了项目进展的预算分析。之后,主管可以根据这些数据进行细分处理,比如对下一年的财政预算做出理论分析,同时结合各个项目的进展做出下一年的预算投入,总体达到预算分配的健全、财政支出范围的可控、服务经营范围的扩大等。
(三)优化预算编制过程
1.优化预算软件操作系统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事业单位应该及时对接互联网平台,在原有的财政管理软件系统基础上做出改良优化,对系统和平台的安全性、实时性、高效性做出维护改善的升级措施。在优化方面,可以结合目前主流的网页化服务平台,搭建适合事业单位财政管理的多人高效服务框架,保证数据优化的及时性和传输的准确性。
2.建立预算信息化管理系统
信息化服务平台不仅成为各大企业的主流管理系统,事业单位应当以此为模板,投资建设以单位局域网为背景的功能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同时结合调研统计数据,利用信息化技术深入探索财政管理制度的改革措施。在此基础上,合理搭配企业员工的严格管理执行,了解人员信息,建立主管同员工的高效交流渠道。
(四)规范预算执行管理流程
1.合理设定预算分月用款计划
由于主管部门进行财政审批时需要一定的流程实践,这就导致了资金的投入时间跟预期时间有很大的出入,这在一定程度上属于政策原因。因此,事业单位在进行项目资金用款事务上提交考虑自身特点,比如对资金进行分季度执行投入,当然具体的也需要考虑实际项目。对于已经通过审批的环节,还需要进行细化处理。
2.明确各部门职责
各级部门对于相应的职责应该严格执行,必要时还需通过其他平台辅助其他部门。事业单位这一复杂特点就需要财政管理部门对各部门之间的项目资金来往做出合理统计,比如各级部门的出差费用、相关办公设施的费用等等。虽然这些财政预算占比不大,但这也是考虑到环节点的执行情况,当有大金额的设施投入时,这种环节点就显得尤为重要,分类别、分批次完成资金细分处理。
3.遵循预算调整程序
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对于财政管理要做到有计划性、有执行性,不仅在日常监管过程中加强管理,还应注重项目审批环节。比如在对上级部门的申请提交环节上,要做到逐级逐部门上报,方便财政部门处理有关事务,保证流程合理性的同时提高了审批的效率。
五、结语
就事业单位而言,其财务的预算管理能够有效提高财务计划管理,并且协调各部门工作的量化管理,对于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行政事业单位实施财务预算管理,有利于建立透明、科学、规范的活动机制,促使事业单位的各项支持更加明确,优化财政支持的结构,提高本事业单位的财政管理效率及管理水平,有效防范腐败现象的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