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艺术院校大学语文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说到语文,这应该不是一个陌生的科目,我们从小学就开始接触到它,即使是到了大学这个阶段,我想学习它的重要性同样是毋庸质疑的。语言的交流是我们作为人不可或却的必要手段,而这正是属于语文的范畴,语言运用的好与坏无不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和内涵,所以有人甚至认为语文是我们每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这个说法一点也不夸张,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尤其是引起大学生们的注意。但是,我们在和学生交流的过程当中,发现许多很现实的问题,比如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热情不高;被动接受知识,不能灵活地结合实际对所学知识展开思考;作为艺术院校的学生不能很好地把所学的语文知识与自己的专业相结合等等。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我结合教学实践做了一定的研究并给出了一些自己的拙见。
一、 没有意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这是我从教以来发现的最为普遍的现象,同学们来上这门课大多数都是冲着修学分来的。在和学生交流以后我找到了一些原因:应试教育让语文变得面目可憎,学生们对本来应该可以很有趣的语文已经不太感兴趣了;有的学生没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不知道怎么规划自己的人生,所以对所有学习的科目兴趣都不大。
对于前者,我想说高考作为我们今天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的确有它自身的局限性,但是目前还没找到比它更为合理的替代品,所以我们只能从其它地方找找是否有什么好的改善方法。对于学生来说,语文是需要积累的一个比较漫长的学习过程,而老师则应该先引起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并让学生意识到这种积累的重要性。所以,在我的课堂上,我努力多找寻相关教学资料,借助多媒体等先进教学设备试着扭转学生对语文的“偏见”;把所传授的内容和现实相结合,让学生学会融会贯通、活学活用,最好能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对于后者,我以为除了要改观他们对语文的漠视之外,还应该借助语文课堂这个平台,借用我们所学内容给他们灌输一些人生观的知识,认识到他们现在所处的这个阶段在他们整个人生当中占据着怎样重要的位置,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因此作为老师,除了传授知识之外,还应该告诉学生怎样规划自己的人生。
二、 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语文教学看似简单,其实要真正上好这门课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什么学生对语文不太感兴趣呢?我们老师也许更多的应该从自己的教法上去找原因。语文从根本上来说并不能简单被定义为一门学科,它应该是一种以无用而达到有用的学问,它和我们的生活应该是密不可分的。当我们给学生传授知识的时候,一定要尽可能地把所讲内容和生活相联系,让他们在学习中感知语文自身的魅力所在,若能让学生与他们的专业相联系,收效会更好。
三、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该如何定位?
一直以来,语文教师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都充当着一个支配者的位置,有种全能而又无所不知,当然可能也有点不容学生怀疑的威仪。但是教师这种传统的站位真的没有一点问题吗?在我看来,至少在语文课上,教师也许扮演一个导游的角色可能会更好一些。北大的著名教授孔庆东就说过:“对于一个概念、一个思想的理解有一个基本差不多的内涵就可以了,它表现在具体语言形式的时候没有标准答案,或者说针对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标准答案,这个思想很重要。”作为老师,我们当然要给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但是在这之前是否可以让学生自己先感受一下文本的魅力,如果真的是经典的作品,无需我们老师给学生灌输什么如何如何优秀之类的讲解,大概学生自己就能从阅读中感受到文本自身所传达出来的美。对于有一定难度的文本,老师可以稍微引导一下,让大家把一些比较有困难的地方先找出来,等结束的时候看还能不能解决。相信这样的课堂定位会让学生有了更多的阅读热情,给了他们更多的思考空间。
四、 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上来
今天的学生已经习惯了被动地接受知识的传授,即使心里有一些想法也懒于表达。在大学的课堂,这种现象似乎更为严重,每当一向学生提问或是想就某问题和他们进行互动的时候,就会看见常见的埋头、沉思、默不做声的“三步曲”。于是,老师常常是一个人站在讲台上唱着独角戏,而学生们则在下面各行其是。为了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上来,我尝试了一些方法,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只是这些办法还在摸索和完善中。比如,我会用平时加分作为一种鼓励,让学生们能各抒己见,把课堂的气氛在讨论中弄得生动活跃起来;我也会根据所学教材内容把文本分为几个主题,我把课本里要讲的篇目讲完之后,让学生就同一主题自己选一篇喜欢的作品到讲台上来和大家一起分享,这引起了不少同学的兴趣。
以上是我对大学语文,尤其是艺术类院校的大学语文谈了一些自己的可能还比较稚嫩的看法,但是我提到的相关问题应该是大学语文教师能切身感受到的,我针对提出的问题给出了一些自己的想法,这些想法也许还够成熟,因此我还会继续深入继续完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