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的育人之道刍议
刚刚读完孙云晓先生所著的《习惯决定孩子一生》,感触颇多。在社会极大发展的今天,我们面对着更聪明、更健康的孩子,反倒不知道如何教育才好。回想我们成长的过程,似乎没有谁刻意的去教导,对于那些让家长们头疼的问题,似乎我们的家长并没有因此而焦急。我们不得不承认,时代不同了,孩子不同了,教育的方法也要不同了。
如今的孩子物质生活极大的丰富,网络陪伴左右,孩子们熟练的摆弄手机、IPAD,书架上却落了一层的灰。很可惜,物质的丰富没有换来精神的富足,这也自然让今天的孩子在精神生活上亮起了红灯。那么今天我们要如何教育孩子呢?
一、平等与尊重
什么是教育?孙云晓先生说“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的人格”。的确,作为一名教师,我也时常在想,我们为什么要让孩子接受教育,是为了学习知识吗?如果只是为了知识,那在家也完全可以实现。其实教育是孩子走向社会化的第一步,而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生命更舒展,而不是塑造生命。作为成年人,我们自然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但是那些我们理解的好与不好是否真的与孩子的认知一样呢?
我的妈妈常常跟我感慨说,如果当时不是我的外祖父,她现在一定已经走出那个小城市,去更大的地方发展了。妈妈那个年代的人是绝对听从父母的,父母在子女面前是说一不二的权威,更没有所谓的“平等与尊重”的观念,十几二十几年,从来如此。但是一直如此就是对的吗?今天的孩子他们更有思想,更有自己的想法,不会盲目的去听从谁的要求,哪怕是最爱的父母或是敬畏的老师。对于选择,如果不能让他们信服,他们往往会显露出叛逆。所以教育今天的孩子,我们最先要改变的是我们的观念,解放老师和家长的思想,把平等和尊重记在心里,然后再去谈孩子的教育。
很多家长都会有这样的困惑,既然平等与尊重,那么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我们能不能以家长的身份去处罚,罚到什么程度,怎么惩罚。在我看来,惩罚是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如果没有惩罚教育,那么孩子就会失去敬畏心理。所以孩子犯了错,一定要罚。但是罚之前要先给孩子辩解的机会。很多时候我们所想象的事实并不是真的,所以总会在生活中制造各种误会。这样的误会更多出现在孩子与大人之间,为了避免这样的误会,给孩子解释的机会就很重要。惩罚要建立在双方认可的基础上,这样会有更显著的效果。
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孩子成为学校的机器,而是为了让孩子拥有能力,活得快乐和自由,而不是为了让他们变成我们手中的木偶。教育的使命不是为了塑造生命,而是为了让生命更舒展,想让孩子获得自由的生命,我们就要尊重他们,了解他们。
二、陪伴
不知道今天的家长回想起自己的童年时光会有什么感受。我试着回想一下,似乎最深刻的是孤独。父母工作忙,家里又没有兄弟姐妹,放学回家除了写作业之外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做。有心事的时候只能抱着小熊说。想到这里,我很担心今天的孩子会患上“孤独症”。这不是一种身体上的病,而是寂寞惹的祸。
独生子女的独生子,有时连堂兄妹、表兄妹都没有,父母的工作更加忙碌,只有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接送。如果想谈论一些有意思的动画片、小游戏,对不起根本聊不到一起去。这样的孩子怎能不寂寞?
教育今天的孩子,我们需要更多的时间去陪伴他们。孙云晓先生一直在强调,好习惯决定孩子的一生,而这些好习惯是需要从小培养的。养成一个习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长久的坚持才会看到效果,如果没有家长的陪伴如何能实现呢?
陪伴孩子,就是了解他们的喜好,跟他们一起动手,与他们分享每一次成功的喜悦或是失败的泪水。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在他需要你的时候出现在他身边,让他感受到爱与关注,这样孩子会为了关注而更加努力。有时问孩子,什么是幸福?有很多孩子答不上来,一个从小不知道什么是幸福的孩子,长大后如何给别人幸福?如何撑起家庭甚至是社会的责任?
时常有家长会抱怨,我的工作太忙了,工作量太大了,实在抽不开身。是的,我能理解,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为之努力的理想与事业。如何取舍是一种智慧,用不那么优秀的你换取孩子幸福的能力,作为家长,你觉得可行吗?前面说到尊重,我想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我们当然可以为了自己的理想而不顾一切的努力,那么我想20年后,你可能要面对的是孩子的埋怨和你自己的种种悔恨。
三、等待
每个孩子都是一朵美丽的花,但是因为品种不同,所以花期不同。请你不要羡慕别人家的花园满园春色,请耐心等待自己的鲜花盛开,当你看到自己的花朵开放时,你会发现,那才是最美的风景。
为了让孩子掌握更多的技能,很多家长选择的是让孩子上各种辅导班。这种过度催肥的做法我并不赞同,孩子如果有爱好,愿意去学这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是我们为孩子擅自做的决定并没有孩子个人的愿望,那便是一种极大的浪费,金钱到是其次,最重要的是浪费了生命。
我们大多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好,能说会道,能写会画,能唱能跳,为了让孩子成为全能型选手,我们没少付出心血。可是看到孩子在外人面前胆小怯懦的样子,看到孩子又舞台不敢站上去的样子,变觉得付出都白费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人是多元智能的。大多数人有一两个超强的智能就算是天才级别了。比如有的孩子属于沉默寡言但是很有思想的,你非让他侃侃而谈,对他来说就是折磨,但是如果你让他沉静下来,拿起笔,那他可能会写出一片壮丽山河。比如有的孩子愿意唱跳,愿意展示自己,你非让他老实呆在家里,他一定抓耳挠腮坐立不安。这就是多元智能。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因为人生并不是用短处谋生存,而是用长处求发展。那么为何我们还要拼命提醒孩子“你哪里不行”,而不去告诉他“你在哪方面真厉害”。
也许有的家长会说,我没发现孩子身上有什么优点啊。那我想说,那是作为家长的不合格,因为你没有一双发现的眼睛,所以你埋没了孩子的长处,时代可能会因此而失去一位天才。所以我们的家长要做有耐心的教育者,找到孩子身上的优点,然后陪伴他,鼓励他,静静等待他的绽放。
我记得我的父母就常说“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现在很多家长也在说。但是仔细想想,这样的观点对吗?就像孙云晓先生说的,如果人生是一场百米冲刺,那么起点当然非常重要。可是人生是一场马拉松长跑,起点在哪并不重要,成功的秘诀在于实力和后劲。
我觉得也许把人生比作一场比赛不太恰当,因为我们出生并不是为了赢谁,而是为了生活。生活有时需要奔跑,但更需要慢慢走过,一路欣赏美丽的风景。我们需要毅力和勇气,无论遇到什么坎坷,哪怕绕再大的弯也要走下去的态度和决心。所以希望不要再为孩子灌输要赢了谁,考上多么有名的学校,挣多少钱才是成功的观点了,要告诉他,活的快乐而自由,才是人生的追求。
这自然是我内心那无比浪漫的想法和期待,我期待有一天我能看到各种自由式的教育,希望能看到快乐而自足的孩子,希望看到不考试也认真读书的孩子,种种希望,我自己也知道今天难以达成,但是我想,人生需要目标,教育需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