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兴趣引领阅读——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探析
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较为重要的环节就是阅读。古语曾说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对小学生的阅读教学做出了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使得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整体感知语言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在读中使得学生的情感得到熏陶,视野得到拓展。有相当一部分小学生对阅读没有兴趣,不爱读书,尤其是课本教材内容的阅读更是提不起来兴趣。针对此种现象,笔者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索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了一些避免该问题出现的经验。
一、巧设悬念,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良好悬念的设置能够激起学生对课文阅读学习的兴趣,能够让学生产生期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置合理的阅读悬念就会使学生对所看的内容产生强烈的期待与向往。学生就会自觉的读书,从书中寻找事情的起始、发展与结局,对阅读产生强烈的兴趣。
比如,我在教学小学语文五年级的教材中许地山先生的《落花生》一课时,首先,我就设置了一个悬念,在教学的开场中,我讲道,花生喜欢吃我们都知道,你们知道花生还有别的作用吗?花生还要很多重要而优秀的品质,你们知道吗?从花生的品质中,你能够体会到什么样的人生哲理呢?于是同学们顿时感到一脸的迷茫,之后纷纷埋头阅读课文,之后大家自由讨论,悬念在学生们的阅读中得到解决。有时设置悬念就是为了让学生对阅读材料产生阅读期待,学生的强烈的阅读期待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引导学生深入地进行阅读。当学生产生了阅读期待的心理之后,就能够激起学生对阅读文本的强烈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二、灵活运用教材,增加学生感受乐趣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同时,还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来加以拓展和补充,帮助学生进行探究和质疑,从而使学生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增强语文阅读学习的兴趣。
(一)、拓展内容,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教材中有些课文会留有一些空白,给予学生留下一些思考的余地。作为教师要善于把握这些空白的地方,引导学生探究和质疑。比如学生学习小学五年级下册中的《金色的鱼钩》一课时,课文中并没有详细的介绍红军经过草地时的状况,学生们根本不了解当时的环境有多么的恶劣、生存有多么的艰辛。甚至一些学生感到很疑惑,过草地有什么困难呢?他们认为草地就像是自家小区里面的草地一样,草地是平坦的,绿油油的,上面有各种各样的草。这样,学生们很难理解文中红军经过草地当中生存环境的艰辛,炊事班长照顾病号是多么的不容易。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前用多媒体展示一段红军长征过程中过草地的视频或者展示一下当时的草地的照片,还原一下文中的场景,让学生们体会到那种草地是充满沼泽与泥泞的草地。在战争中,人们的生存状况被逼到了极限。同学们在了解了这些信息之后,对文章炊事班长的行为会有更加深刻的感受和鼓舞,对于金色的鱼钩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敬畏。
(二)、延伸教材,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小学生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展开想象,利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去延伸教材,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同学们参与阅读教学的积极性。[1]比如《白杨》一课,歌颂了“白杨树不管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的精神,同时暗示了我们也要学习白杨树的那种精神。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课文完成之后,播放一首赞美白杨树的歌曲,渲染一下人们对白杨树精神的热爱,学生们收到触动和感染之后,激起了他们努力学习白杨树精神的情感,也增强了对阅读的兴趣。
三、开展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年龄较小,具有较强的表演欲望。教师要学会积极地利用这一特点,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会锻炼他们的勇气、胆识、智慧,增强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同时还能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我在教学《小木偶的故事》一课时,组织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与此同时,还要同学们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这样就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的热情,使得学生走进文本,在这样活泼而有趣的语文活动中学习语文,学生们心中充满了欢愉。为了满足同学们的表演欲望,组织同学们开展分组表演,表演结束之后评出本次表演的优秀小组,并颁发“最佳表演奖”和“最佳合作奖”。通过角色扮演教学,同学们对语文阅读课的教学充满了期望,极大地增强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兴趣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同学们有了阅读的兴趣,就有了阅读的动力,这样就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从而提高阅读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