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家校交流平台——班级管理之浅见
素质教育是个常谈常新的话题,但它始终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的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整体优化。
然而,当前基础教育尤其是农村教育中,家庭教育仍存在很多让人担忧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班主任班级管理的视角,论述农村家庭教育现状,探讨家校之间的沟通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农村家庭教育现状
(一)家庭教育观念落后,过度依赖学校教育
这几年虽是在市县学校从事教学工作,然而接触的绝大多数学生都来自农村家庭,租住在校外居民房。在多数家长眼中,分数才是评价孩子学习的最高标准,认为要让孩子学习成绩好,只要努力满足他们的物质需要即可。并且理所当然地就认为教育孩子是老师的责任,这让我对农村家庭教育备感心焦。
(二)家长与孩子缺乏沟通交流
“家长制”观念使得很多农村家长仍旧固执地认为孩子对父母就应该绝对服从,认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为孩子好,将自己的思想或自认为好的东西强加给孩子,并不了解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在孩子犯错时采用粗暴的方式教育孩子的家长占大多数,能耐心与孩子沟通,听孩子倾述的只有极少部分。
二、家校之间沟通存在的问题
(一)沟通限于时间、空间
有一些家长虽然乐于与学校沟通,但因工作忙总是腾不出时间,想要与老师见面总是很难。虽偶尔与老师通电话了解孩子的情况,却也是更多的关心学习成绩,对孩子身心健康方面的关心几乎为零,且很难做到长期与老师保持联系。尤其是农村家长,要与老师见上一面更是难上加难,农活多、路程远,这些都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二)沟通流于表层
多数教师将“与家长沟通”停留在孩子出现问题或犯错误时通过电话向家长告状的层面,导致家长片面认为孩子在学校就是个坏学生,出现采用打骂方式教育孩子的现象,引起学生对老师的厌烦,变得更加叛逆,不愿听从老师的教育。这样流于表层的家校沟通非但没有真正把家长的力量融入到教育当中来,反而适得其反。
(三)沟通流于形式
大多数学校与家长沟通主要采取电话联系和家长会的形式。多数家长尤其是农村基本认为自己文化水平不高,参加了也听不懂老师说了些什么,而且孩子在学校有老师负责就可以了。而多数教师在组织召开家长会时也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完成工作,至于该如何准备,要达到怎样的效果根本不重视。流于形式的家校沟通又怎能奢望起到促进孩子成长进步的作用呢?
三、对策:搭建学校和农村家庭教育的交流平台
(一)增强家长家庭教育意识,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1、印发家庭教育经验介绍资料
学校定期向家长发布家庭教育指导信息,针对学校、家庭教育的现状介绍一些成功家庭教育的经验,特别突出一些本校的案例,既生动又有说服力,让家长明白这些经验的可行性。为保证家长都有看到并学习这些经验,由学生带回家让家长看后签名并写几句感悟或意见、建议。让家长多学习正面、积极的家庭教育方式,达到转变家长落后、陈旧观念的目的。
2、开展家庭教育宣传主题活动
举办各种让广大家长走出教室的主题活动。如 “父亲节”、“母亲节”开展感恩教育活动,促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借助活动,让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明确父母的榜样作用,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二)建立“校讯通”平台
教师充分利用校讯通即时将学生在校情况反映给家长,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成绩表现、纪律劳动状况、学习生活习惯、奖惩情况等。家长亦可利用校讯通采用发短信的方式及时向学校反馈学生在家里的表现以及家庭对学校教育的一些意见或建议。这就解决了家校沟通限于时间和流于表层的问题了。
(三)开展多彩的家长会
1、改变单一形式,增添新意
改变班主任单方面做报告的方式,采取交流互动方式,多给家长学生留时间。适当加入节目表演,准备学生、家长合作才能完成的活动。比如“画鼻子”游戏:家长蒙着眼睛,由自己的孩子给予口头指引,不可搀扶,绕过一处有障碍的地方,走到黑板前为黑板上的人物头像画上鼻子。让家长与孩子通过活动学会合作、理解、体谅。
2、理性反馈学生情况,及时收集家长建议
教师向家长反映学生情况时注意内容的选择,表扬学生长处的同时,简明扼要地点出不足,让家长明确问题所在,并积极配合学校及时解决问题。对于会上家长所提的意见或建议,及时收集整理。针对其中关于学校教育的不足之处要特别重视,及时调整改进,达到真正家校有效合作,促进学校教育发展的目的。
事实告诉我们,只有家校共同合作努力,教育才能“芝麻开花节节高”。“一个从健康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学校要毁掉它没那么容易,而一个被不健康家庭造就出来的孩子,学校要帮助他,非常困难”,让我们携手搭建学校和农村家庭教育交流平台,加强家校联系,密切合作,让孩子们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