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利用的价值与可能
一、 社区教育资源类型
关于社区教育资源,有学者认为,“从学校的角度而言,社区教育资源是指社区内一切可供学校组织、使用的物质和精神产品的总和。”还有的学者认为,“社区教育资源是实施社区教育实践所需要教育资源的统称。”
根据不同的标准,我国学者对社区教育资源进行了不同的划分,龙井仁将社区教育资源划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两大类;蔡晚栓则倾向于将社区教育资源划分为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三大类;许芸对社区教育资源的划分更为详细,她将社区教育资源划分为社区管理资源、社区人力资源、社区物质环境资源和社区文化资源四大类;姜东、韩兵进行了更进一步的细化,将社区教育资源划分为设施资源、人力资源、财力资源、文化资源、组织资源五大类。
本文比较认同以下的界定,社区教育资源指在社区范围内,所有能够维护、参与和服务社区教育的一切资源,是人力、物力、财力等有形资源以及政策、制度、文化等非物质资源的总和[1]。
二、社区教育资源利用的理论基础
(一)重叠影响理论
传统的社会学理论认为社会组织一旦为其下属部门设定不同的目标和任务,其自身的运行效果将达到最佳的状态[2],然而这一传统理论经不起经验研究的推敲。重叠影响理论是一种新的社会组织理论视角,该理论用以说明在孩子们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那些最成功的家庭、学校和社区都抱有共同的目标,承当共同的任务。家庭、学校和社区这三个背景实际上对孩子以及这三者的状况,三者相互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重叠的影响[3]。
这一理论模式既有外部结构又有内部结构,外部结构可能因条件或设计的不同或结合或分散,其间有很多重要的作用力(例如家庭、学校、社区的背景及其习惯性的做法,学生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历史的和政策的背景等)。该模式的内部结构详细说明机构与个人的交流界限,确定学校、家庭和社区内部各因素或三者之间跨界限的相互作用的场景和方式。
重叠影响理论中包含六种主要参与类型的框架模式,它们分别是养育型、交流型、志愿服务型、家庭辅导型、共同决议型和社区合作型。其中社区合作型是指在社区范围内确定并整合资源与服务,以支持和强化学校、学生和社区、家庭之间的联结。而家庭—学校—社区的联结对于理解教育工作的组织与改进、家庭及社区对孩子们的影响以及学生自身的学业进步、健康成长或棘手的问题都是至关重要的[4]。
这一理论充分肯定了社区在学生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强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会受到学校、家庭和社区的重叠影响,这为学校教育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而作为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政治学科而言,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就更加成为一种必须。
(二)素质教育理论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在不同的时代,素质教育的具体内容也由于种种原因而呈现出差异,但在重视素质教育这一点上是共同的。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5]。
人的全面发展,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发展,而社会属性,主要是指人的心理的发展。在众多素质中,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它突出了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它能促进创新精神的培养,它能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精神动力。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为根本目的,最终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教育内化为学生的一种素质。这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不谋而合。而传统的应试教育存在重智育、轻素质的倾向,忽视思想政治教育,不注重人格素质、精神素养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以片面追求升学率为主要教育方式,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相悖。 目前教育界对应试教育的批判、抛弃,对素质教育的倡导、践行已成共识。
素质是在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逐步形成和发展的,素质不是天生的,任何一个人从出生的那天开始就置身于一定的社会关系网之中,并且一生都始终要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生活。与此同时,人的社会化也在进行。教育是一种自觉地、有目的地培养人塑造人的素质的活动。人在教育中成长成熟,同时也必然在这些社会关系中成长,因此在社会化和教育的长期影响、陶冶和制约之下,才使得一个自然人转变成为一个掌握一定社会文化,学会参与社会生活的社会人,才实现思想政治素质的生长、成熟和完善。由此可以看出,素质教育要达致目标,必然要求教育要与社会接触,而不只是一味地依赖课堂教学。因此,利用丰富的社会资源来进行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
三、社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利用的可行性
(一) 社区教育资源相关理论的发展为其提供了理论指导
近年来,我国学者对社区教育资源相关理论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已经对社区教育资源的定义、内容、类型、利用途径、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应对策略等方面有了一定的研究,在学校与社区互动方面更是有了完整的著作。其中对社区教育资源的内容和类型的研究,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出发,进行了不同类型的划分,尤其是姜东、韩兵所提出的社区教育资源类型的五分法,即把社区教育资源划分为设施资源、人力资源、财力资源、文化资源、组织资源五类。
(二)国外相关实践为其提供了经验借鉴
早在20世纪中后期,西方国家就相继开始进行课程改革,注重在教学中利用社区教育资源以改善教学质量。到现在,美国已经成为社区教育发展最成熟的国家之一。它比较重视在文化氛围和学术系统内推动高校和社区教育资源的融合,学校与社区的合作有稳定的政策、资金和人力资本支持,它的典型政策值得借鉴和关注。具体的融合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推动高校与社区的融合上,美国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政府支持系统;其次,联结了社区和学校的资金支持系统;再次,制定了高校与社区融合的互动计划;再次,构建了学生、教师和管理层的全面参与体系;最后,采取了高校和社区多元化的合作形式。除此之外,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在社区教育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发展也是相对成熟的,并且具有本国本地的特色。
(三)社区的发展和社区教育资源的丰富为其提供了前提条件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城市基层社会逐步建立了以“单位制”为主,以基层地区管理为辅的管理体制。然而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主导之后,单位制逐渐瓦解,社区成为基本的社会组织结构显示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在社区的发展过程中,社区拥有的教育资源亦日渐丰富,这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利用社区教育资源的物质前提,许多学者也因此开始进行社区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等相关课题的研究,这些都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提供了前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