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字教学中锐与钝书写规律之我见
书法艺术是民族的瑰宝。写一手好字受用终生是国人的传统意识。古人以琴棋书画赞人才艺,今人以门面视之。影响学生写好汉字的原因很多,但重要的一点是所写字的笔画失位,笔画到位是写好字的关键。学校教师的写字教学也总是为让学生把笔画写到位而辛劳。用规律写字易于掌握,指导学生写字定会使习学者受益匪浅,因此,教师乐于探寻汉字书写之规律,以运用于指导写字教学。锐与钝在汉字构成中的规律探索就是出于此目的。
下面我们来谈谈锐与钝在汉字中的构成规律。
1、锐钝相谐的构成规律
以上下为面的锐钝规律指导我们汉字书写到底有什么作用呢?直接地说出规律:“锐长钝短”,也可以说成是“锐放钝缩”,还可以将其概括为“尖锐者长放,平钝者短缩”。
以“梱”字为例,从上下为面角度分,“木”字竖画上下有尖属锐,上下都当长写;“困”字上下平直为钝,须内缩,上下都要写短。
2、独体字及上下面独钝笔画的收缩规律
用阴阳相配的字比较易于解释锐放钝收构字的规律,反过来再说独体字。独体字一面独钝,失去锐画的比较,不易看出其收缩,我们平常写字时也不十分注意,只是在写某种艺术字时要注意与左右相邻的字作比较,作适当回缩。一般地讲是哪里有钝缩哪。如果一个字上下两面同为钝,则上下同收缩。如“正”字,上下同钝,上面和下面都要向内收缩,使左右相邻字的锐画显出适当的外露。
锐不让钝长于钝,左右结构的字是这样,左中右结的字也是这样,即便是字里行间,字与字相比较也还是这样。
3、锐锐相配的构成规律
有钝有锐,阴阳相配的字写法是阴缩阳放,较易识记,也较易运用。但我们的汉字并不都是这样阴阳相配的,就合体字而言,也有阳阳相配,阴阴相成的。那么这类字的写法有什么规律可循吗?这类字的区分就比较复杂一些。因为这是由多种因素形成与决定的,区分时应分别对待,如左右结构的字,上面同锐的基本上是左右同高者居多,如“持”、“效”、“教”、“校”等。不等高者也有其一定的道理,一般都是右侧略高于左侧,如“举”、“放”、“枝”、“律”等,以及“共”、“其”、“草字头”等左右相曡的锐笔画。
4、钝钝相成的构成规律
同钝的字基本上是同高,但略有高低的是大者宜大,小者宜小。如左右结构字,左旁多占字的三分之一,与其相配的多占三分之二,占三分之二的略大些,所以说是大者宜大,小者宜小,如“理”、“玛”、“巧”、“眼”等字,其高低差不宜大,就是写平了也并不显得丑。各占二分之一的字如“醒”,同高为美,就是小有差距也不影响字的美,上下两端为钝的要短于一端为钝的如“肥”、“驱”、“既”等。
5、左右为面的锐钝规律
从左右为面分析的字,以平直向面作钝画且笔画较长者并不是太多,在左右的有“门”、“朋”和“同”字一类的字,在右的有“刂”组成的字等。在左的左边要往里缩一些,在右的右边要往里缩一些,在左右的左右两边都要往里缩,大约缩十分之一左右,一般情况下是看不出内缩的,只是显得瘦些好看。
那些面对左右钝画较短的也符合钝内缩之特点。大多是由口字型或不完全口字型组成的字,如“目”、“月”、“见”、“艮”、“录”等,以及由它们组成的字。也有以短竖及短折竖或短竖提组成的字,如“旧”、“易”、“扬”、“以”等,它们向内收缩差别较大,有的钝画离边缘较远,内缩较为明显。这说明钝画不论长短,都有内缩之特点。
6、四面为钝的缩敛规律
口字在构筑汉字里是一个比较大的家族。有小口、扁口、长方口又分立长方和卧长方,有上宽底窄里面容纳短横和短竖的口,有大口字框。同为口字,然形态不一,写法有异,各有特点。大方框把边组成的字,如“国”字,“团”字等,四面同为平直,四面属阴属钝,当然要回缩四面了,这在一般手写的情况下,不容易觉察得出,只是在写用尺子量的艺术字里,较容易发现要四面回缩。大概是该类字四边笔画平直,全占空间,其它字笔画不为平直,不能空间全占的缘故,大方框字就显得有些刺眼的大。只有适当内缩,左右缩十分之二左右,上下缩十分之一左右,才和其它的字显得均匀谐和,群体才显得相称美观。
没作内缩的在我们的教材里也小有出现,如《楚风汉韵》一书里王陵母亲的碑碣上,有一“国”字没作内缩处理,“国”字大的刺眼,和其它字大小不相匀称,显得不十分和谐。这类字美与不美,不是对个体而言,而是对群体而言的,要注意群体匀称和谐。
“锐放钝缩”是针对全部汉字的宏观规律概念,这不仅在一个字里是这样比较,在字与字之间也是这样比较。不仅是在手写体里,印刷体里要求更为规范严格。不信,可以任意翻开一页书或拿一张报纸,去看成行的文字,去验证一下,可用直尺测量一下,无不显示出锐放钝缩成字行文的规律特点。如此广泛地应用,我们为什么不去发现它,有什么理由不去应用以指导我们的写字教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