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研究
伴随着全球新一轮的技术革命的趋近,科技技术水平成为决定我国综合国力的因素之一,因此我国近年来重视技术创新,将激励技术创新水平作为提升我国科技能力的重要手段。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实行创新驱动战略,明确创新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至此我国技术创新水平得到重视和提高。创新能够提升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水平,而企业技术创新是推动国家创新能力提高的重要力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同时也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一方面企业出于自身竞争的需要,企业会增加研发支出,在生产技术上保持领先地位,但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因具有外部性的特征导致其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从而导致企业的投资回报减少,打击企业的创新热情;同时在另一方面技术创新活动也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部分企业难以承受研发活动的高风险以及收益的不对等而放弃进行研发,这时需要政府部门利用相关政策工具进行干预,来引导和推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中小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以及促进就业等方面贡献大,我国中小企业具有“五六七八九”的典型特征,不仅占据了大部分的企业数量,并且对税收收入、GDP、技术创新以及就业都做出较大的贡献。但由于自身存在经营规模小、融资难、抗风险能力差等问题,自主技术创新活动难以取得好的成效,需要相应的政策更多的倾斜。本文选取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对我国中小企业分产业技术创新活动现状和我国中小企业分地区技术创新活动现状展开分析,探究财税政策激励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异质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财税激励政策的建议,最后提出合理化建议,使财税政策针对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更有效的发挥作用,完善国家技术创新政策体系建设,对中小企业相关财税激励政策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1]。
一、财税政策激励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
(一)我国中小企业创新现状
1.我国中小企业分产业技术创新活动现状
我国中小企业集中于第二产业,但对研发创新活动关注度更高的产业是第三产业,其研发投入金额、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研发人员数量以及研发人员数量占比都是三大产业中的最高,这也说明技术创新活动对于第三产业的重要性,充足的研发投入以及研发人员保证技术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提高产品的附值,增加市场竞争力。
2.我国中小企业分地区技术创新活动现状
从我国各地区R&D经费及来源情况来看,我国东部地区用于技术创新活动的资金最多,而东北地区最少,而R&D经费中主要是企业资金为主;各区域R&D经费情况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东部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与国内其他地区以及国外发达国家交流密切,教育资源雄厚,区域内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基础设施体系完善,利于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
(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梳理
1.激励产业异质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
从激励产业异质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上来看,我国的政策优惠主要集中于高新技术产业其产品带有典型高附加值,也体现了我国目前的战略决策目标,主要通过降低企业所得税率的方式来给予激励,同时鼓励相关企业更新设备,但相关的财税政策缺少对第一产业的关注,第二产业的侧重不够[2]。
2.激励区域异质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
我国的东部地区最早受到政策的优惠,抢占了发展的先机,而其它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日益凸显,影响了区域间的平衡发展,对此我国已经重视到相关问题,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相继实施了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逐步实现全国区域间经济的协调发展。但是具体来看,只是在一些西部地区以及东北地区侧重了相关的激励政策,缺少针对每个区域特点差异化的财税优惠政策。在针对西部的优惠政策中,主要的优惠方式集中于降低企业所得税率以此来减少企业负担,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技术创新活动中,但相关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研发人才,优惠政策也忽略了对西部地区研发人员的引进以及培训的激励。从梳理的东北地区财税政策上来看,只停留在解决东北一些老工业基地的历史欠税问题,这对于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在人才培养、资金保障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才能有效的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以此来带动区域内的产业升级。此外还可以发现并没有针对东部以及中部地区制定专门的财税激励政策,我国的东部地区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集中区,同样需要大量的资金以及人才支持;中部地区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承接着东部产业的转移,另一方面也在持续发展着高新技术产业,需要长效的财税激励政策体系。
二、、财税政策激励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
(一)财政补贴的投入强度有待加强
近年来我国逐渐加大了针对企业技术创新的财政资金投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财政资金的支出强度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国际竞争日益激励的当下,我国财政补贴的投入强度有待加强。一个国家的研发经费支出强度如果超过了2%,则视为达到了创新型国家的门槛值,而发达国家的支出强度达到了3%,由于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研发经费支出增长趋于缓慢,政府应努力维持我国的研发经费支出强度在2%以上,从而营造更好的创新氛围[3]。
(二)财政资金配置不合理
基础研究能力是衡量一个企业乃至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但我国财政资金用于基础研究的占比较低,所以在研发经费方面的配置合理程度亟待调整与优化。其次,我国财政资金投入在区域上的差异较大。根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财政资金在东部地区的投入力度远高于其他地区,这种不合理的资金配置方式如果持续下去,将会导致地区间的创新水平差距加大。
(三)税收优惠政策立法层级较低
大多数税收优惠政策不是以法律形式颁布的,立法层级不高,这样会导致税收优惠政策的规定不清晰,企业存在顾虑,难以有效的享受相关政策。其次,关于税收优惠政策的制定部门之间缺乏沟通,整体的统筹协调能力较差,导致政策的不稳定以及连贯性降低。
(四)税收优惠政策的普惠性较差
从关于激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梳理可以看出,优惠政策主要集中于高新技术产业如集成电路以及软件行业等,政策的覆盖面较窄,同时一个产业的长期发展需要完善的政策体系来扶持,而目前出台的激励政策较为分散,难以形成长效的激励作用;制造业依然是我国的重点产业,其中一些高污染、高能耗的行业亟需政策的扶持来实现产业升级,但难以获得政策上的支持,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针对不同的产业特点确定适合的财税激励政策才能有效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虽然第一产业的技术占比较低,但适当的税收优惠政策可以加快转变生产方式,促进产业进步,实际上缺少相关政策的倾斜[4]。
(五)税收优惠政策门槛较高
部分税收优惠政策的要求中小企业同时满足多个条件,对于中小企业自身来说,很难有剩余精力来满足政策条件,政策门槛较高;同时一些税收政策例如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缩短折旧年限、加速折旧等涉及复杂的计算,而很多中小企业由于先天劣势,财务制度不健全,无法享受全部的税收优惠,这无疑阻碍着中小企业享受。税收优惠的形式主要是直接优惠和间接优惠,直接优惠方式侧重于事后优惠,而大部分企业研发过程中的难题集中于前期,我国目前的税收优惠政策是以企业所得税直接优惠为主,导致税收优惠政策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
三、优化异质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财税激励政策的建议
(一)大力支持第一产业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通过梳理相关的财税政策以及相应的实证分析可以发现不仅缺少专门的第一产业激励政策,同时已有的财税政策对第一产业中小企业的研发投入及产出也没有显著的激励作用。虽然中小企业中第一产业占比较少,但第一产业却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关乎社会的稳定性以及国民经济的可持续性,其作用不可忽视,所以要切实提高农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需要制定专门支持第一产业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财税政策,鼓励企业投入更多资金在研发投入中,更新设备,引进先进技术,提高农业生产中的技术水平,鼓励企业将创新成果应用于日常生产中。其次为了第一产业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顺利进行,应该升级人力资本结构,培养相关的专业人才。
(二)以优化产业结构为导向调整政策
为了实现我国三大产业协调发展,共同促进提升的产业结构调整目标,需要相应的财税政策激励企业技术创新。但目前我国各项财税政策的设置独立且分散,三大产业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衔接和配合,缺乏完整的技术创新激励政策体系。需要设置科学合理的财税激励政策,分辨不同产业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特点,促使财税激励政策精准对接到异质性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需求,从而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最大效益,达到优化产业结构的目标。以优化产业结构为导向,整合现有财税政策,及时制定新政策来弥补政策空白区域,停止低效激励政策,形成高效、科学的财税政策体系。同时根据经济发展方向以及产业发展情况实行动态的财税政策调整机制,更好的作用于产业异质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实现调整产业结构的目标。
(三)拓宽激励政策的产业范围
目前我国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主要集中于软件行业、集成电路行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所覆盖的领域较为狭窄,尤其没有覆盖到对国民经济有支撑作用的第二产业。第二产业以制造业为主,我国在战略目标中明确强调要提高制造业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升国家制造实力。所以政府应该加强引导,使我国制造业顺利转型升级,实现低污染、低能耗、高附加值的生产模式。拓宽财税政策的覆盖范围,以国家战略发展目标为方向,将更多的企业纳入财税政策激励的范围,加速企业技术创新,激发企业技术创新动力[5]。其次高新技术企业虽然享受了大部分的财税激励政策,但由于每个行业技术创新活动都有所不同,所以这些激励政策并没有满足不同行业企业技术创新的需求。应该针对不同的高新技术行业采取差异化的财税激励政策,准确对接各行业的创新特点,满足企业创新需求,使财税激励政策能够精准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进度。此外建议实行高新技术企业动态化的认定标准,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作出调整,淘汰掉一些落后的产业行业,加入新的高技术含量、低污染、低能耗的战略发展行业,保证财税政策能够有效的促进技术创新活动,产生实质性的创新成果。
(四)基于区域特点采取差异化的财税政策
财税政策对我国各区域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或有的激励效应存在差异,应根据相关区域的特点实行差异化的财税激励政策,才能促进全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均衡发展。首先,东部地区不仅经济较发达,同时也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重点发展区域,所以相关财税政策应遵循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激励东部地区中小企业针对核心技术展开技术创新活动。重点在于企业技术创新的起始阶段,往往急需大量资金的支持,所以可以加大这一环节财税政策的扶持力度,针对企业购进固定资产以及研发投资活动给予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6]。其次,针对经济相对于东部地区落后的中西部地区,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战略,并承担着产业转移的重任,所以财税政策的重点应放在提升承接中西部地区产业顺利转移的能力、加大基础研究上。不仅如此,中西部地区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通过财税政策加以引导,抓住政策机遇,发挥后发优势。尤其对于中部地区来说,其经济发展水平仅落后于东部地区,潜在的经济发展机遇众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可以通过相关的财税政策指引中小企业提升研发能力,促进区域技术创新水平。最后,针对东北地区,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战略,已达到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东北地区的企业亟需改变之前的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及市场竞争力。所以财税政策应该主要倾斜于生产设备的更新、技术引进以及资金支持等方面,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提升东北地区的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企业参与技术创新活动的热情。
(五)构建区域创新的财税政策体系
由于区域异质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特点不同,所以相应的财税激励政策也需要满足企业需求,应以不同区域为主体,构建差异化的激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体系。首先要明确各区域的经济发展现状以及战略发展目标,从整体情况上立足,规定财税政策的优惠方式和优惠范围,从而确立区域内财税政策的管理机制。此外,区域内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除了财政补贴以及税收优惠的支持外,还需要金融、教育、土地、科技等方面政策的配合,所以应该注意各种政策的协调,促进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针对我国区域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应该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搭建创新服务平台,满足不同区域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需求。一是建立服务协同机制。加强各服务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服务覆盖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全过程,从而实现各服务机构的资源共享、功能互补。二是形成多层次的服务体系,在国家及地方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同时鼓励民间组织、盈利机构等非官方机构的参与,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内容。三是加强产学研合作,高等院校以及科研院所等研究机构是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政府应该协调区域内中小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的技术合作,共享技术创新成果,促进产学研融合。四是搭建智能信息化技术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专业的技术咨询和顾问服务,基于互联网平台,应用大数据,提高服务机构的工作效率,加大信息的有效性,促进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推动企业间合作,实现协同创新。政府应为中小企业的发展营造良性竞争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区域内大型企业的技术引领作用,政府积极加以引导,为区域内企业合作提供多种渠道,促进大中小企业之间的横向联合,形成在产业链的各个阶段分工明确有效的合作关系[7]。
四、结语
在我国2021年12月发布的《“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中,强调了中小企业在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本文首先分析财税政策激励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对我国中小企业分产业技术创新活动现状和我国中小企业分地区技术创新活动现状展开分析,并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作出梳理,包括激励产业异质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和激励区域异质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接着探究财税政策激励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优化异质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财税激励政策的建议,包括大力支持第一产业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以优化产业结构为导向调整政策、拓宽激励政策的产业范围、基于区域特点采取差异化的财税政策和构建区域创新的财税政策体系,为政府部门提供参考,优化财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