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高水平民办大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民办大学在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里,承担着促进教育公平、增加教育资源、减缓就业压力、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等多方面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民办大学是中国教育进程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道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式正在从以规模扩张和空间拓展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转变为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但是,我国民办大学在发展的道路上形成了理论与实践上的巨大反差,提升高水平民办大学的质量既是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水平民办大学长久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
1高水平民办大学的内涵
高水平的民办大学是由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依照国家和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高等学校的设置标准,面向社会举办的实施国家承认的高等学历教育的学校,既具有民办大学办学的自主性、灵活性和个性化的特点,更在办学理念、办学规模、师资力量及人才培养等方面能够与国内多数公办普通高等院校具有相当的可比性。
因此,高水平的民办大学具备普通民办大学没有的优势和特征。
第一,保持先进的办学理念。第二,优秀人才培养观。
2高水平民办大学已处于发展的瓶颈
影响高水平民办大学发展的因素众多,制约其质量提升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2.1社会因素 社会环境是民办高校提升办学水平的生存客观环境。
2.2政府管理因素 政府管理不善也是制约高水平民办高校提升办学质量的主导因素。
2.3自身原因
高水平民办高校办学质量的提高受到自身主观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办学定位不清晰。制约我国民办大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是民办高校在办学目标等方面的定位仍然存在偏差。
第二,人才培养和师资建设问题重重。人才培养也是高水平民办高校的核心。
第三,办学经费来源单一。据调查,民办大学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学费,但是过分依赖学费收入是很难搬出高水平的民办大学的。
3高水平民办大学质量提升的建议
3.1理顺高水平民办大学的法律地位,让其与公办大学公平竞争
自由、公平的竞争环境是高水平民办大学长期以来的基本诉求,制定相关法律、明确政策,使提升高水平民办大学的法律地位使其与公办大学相平等,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途径。世界范围的经验证明,大学之间公平的竞争,是实现大学理念的保证,也是推动高水平民办大学健康发展的有效力量。
3.2坚持公益性,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提升办学水平
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曾指出:“所有学校生产的教育服务都具有公共产品属性,私立教育也服务于公共利益,承担了社会责任,从这个角度来讲,所有学校其实都是公立学校” ①。弗里德曼的话讲出了办学的本质是公益性,不管是公办还是民办。
办学的根本目的是育人,构建长效机制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提升高水平民办大学的教学质量,是要使其成为能与公办学校一较高下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这一目标的实现,要通过优秀的师资力量、先进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一流的内部管理水平、良好的办学条件、广泛的国际交往等手段和途径实现培养高质量、杰出的人才。
3.3拓展筹资渠道,加强财政资助
高等教育是一种公共产品,私立高等教育同样应纳入公共政策范围。从目前我国高水平民办大学的现状及未来前景看,政府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否则很多高水平民办大学将被迫关闭。笔者认为,政府应将私立高等教育也纳入公共政策范围,出台资助办学的相关政策法规,采取直接或间接的多种方式资助。除此之外,政府还应进一步疏通高水平民办大学的融资渠道,使其借助于国内外资本市场获得健康发展。
3.4提高内部管理效率,完善治理结构
我国高水平民办大学要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健全董事会机构和职能。学校的董事会中的董事来自地方居民、地方商业人士、校友和其他对学校发展有帮助的人士,他妈不仅能起到参谋咨询、监督谏言的作用,也能扩大学校的经费来源。
第二,积极发挥学术权力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等学术组织,建立健全党、政、工、团等各类组织,确保学校向着专业化的方向迈进,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运行。
第三,注重校园文化,树立学校品牌。高水平民办大学的管理者应致力于建立一个通过师资队伍和学生共同互动进步、实现潜能的环境,形成有序的分工与协作关系。以此,加强校园文化,以办学特色为依托树立品牌,增强高水平民办大学的竞争力,保持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