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的研究
根据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主要重视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分析能力,那么信息技术和初中的语文教学究竟应该如何有效的融合,让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当做学习工具去更好的理解语文所要带给孩子们的快乐,去培养孩子们的人文精神以及利用语言的能力。笔者就此谈谈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
1.信息技术可激发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枯燥单调,很多时候只能是通过老师的教学和课本的知识进行的,而如果利用信息技术去学习,将会改变传统教育模式的单调,会给课堂带入更多元化的内容,比如多媒体的使用,会更加形象的展示课本的内容,以此来吸引学生更加用心的听课。
我们可以拿《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为例,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老师和学生通过课文来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授课,可以从网上下载大量的图片和视频,通过图片和视频的播放帮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济南的冬天到底是什么样子。
2.信息技术可激发学生感知力
其实我们都清楚,学习语文的关键并不是让学生能够记忆多少名家名篇,而是让孩子们真正的去了解语文所带给人们的感染力,这是非常关键的,提高孩子们的文学鉴赏力才是教学的重心。那么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去完成这个任务呢?
我们以《国宝——大熊猫》为例,这篇文章讲述的是我国的国宝级动物大熊猫。如果仅仅通过平淡的讲述,学生很多对我国的国宝有深刻的认识。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展现大熊猫的照片,使同学们对大熊猫的可爱有感性的认识。还可以向学生展示不同年龄段的大熊猫,使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国宝,增加学生对祖国美好河山和丰富资源的热爱。对提升学生爱国情怀,增强感召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3.信息技术可提高教学效果
从理论来讲,语文教学是抽象的,甚至是难以理解的,那么通过信息教育的多样化以及仿真能力去解读语文,这样子的形式,便可以给学生营造出一个难以理解的文化环境,更加有利于学生去解读课文的内容,由于初中生的年纪并不大,所以他们是无法完全进行纯理性的一个学习过程的,那么信息技术带有其特有的娱乐性质,对于学生是更加有吸引力的,这样也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的质量。
比如我们学习《春》这篇课文的时候,因为这篇课文带有很强的季节性,要想全然表现其季节特点,只依靠学生的想象显然是不够的,那么通过信息技术方式,对于春季的一些特点进行展示,包括文字、图画、视频、声音等等去进行演示和解读,显然这样的方式会更容易让学生理解。
4.信息技术有利于教学难点的掌握
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课时内是无法帮助学生掌握海量的信息的,同时这也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那么在一段比较短的时间内,究竟应该如何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去更好的完成教学内容呢?
配合一些课文去用各种方式展示难点,比如展示《社戏》的江南气息,展示文中那些乡情的描述,通过图片视频片段去表现他们,给学生建立一个更加形象的展示方式。
5.信息技术可增加阅读信息量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将名著阅读放在了非常重要的文职,也就是说苏教版更加重视阅读的能力。我们也知道语文的学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阅读量,阅读量的提高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那么对于语文这门涵盖了几乎所有科学内容的课程来讲,内容极其丰富且多样化的教学内容才能够真正的让学生领悟到语文的魅力,那么究竟如何才可以提高信息量呢,答案很简单,计算机的使用早就使得全球一体化了,那么在这个资源共享的环境下,学生利用互联网所获取的知识,要远远高于课本。
所以在课余的时候,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去及你想你个一些关于文学的知识搜索,比如一些文学网站,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特别是可以配合语文阅读教育中的一些名家,学生可以去阅读一些关于他们的其他的文章,去了解其真正的写作特点,以及陈述方式,可以了解他们的生平,是如何的人生际遇让他们成为了不朽的文坛巨匠,这些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去实现,同时也很简约时间,节约资源。
总之,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是非常有帮助的,不但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语文鉴赏能力,使得老师的教学内容更加的生动丰富。由于信息技术有着多元化以及一体化的特点,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就应该有效的利用这一点,同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努力培养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去更加有效的学习。利用信息量大,教学内容丰富的特点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及开启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帮助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的时候创造一个良好的广阔空间。特别是对于新时代背景下的初中语文老师而言,配合信息技术的方式去进行教学活动,才能更加有效的完成教学质量,使得教学更加的丰满,效果更好。